慈利縣零陽鎮:農科老將產業扶貧路上再立新功

2020-12-22 紅網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7日訊(通訊員 趙玉珍)在慈利縣零陽鎮十板村,說起「卓任秀家庭農場」,群眾沒有不交口稱讚的。

現年70歲夏澤林是零陽鎮原農科站站長,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退休後他發揮自身優勢,盤活土地資源,創辦了「卓任秀家庭農場」(用其愛人的名字),為十板村部分貧困戶和群眾提供了大量務工機會。

收割機在收割農場稻穀。

農場曬稻穀。

從2005年開始,夏澤林將十板村二組、三組、四組等6個組約229畝的水田租用下來建立富硒稻生產基地,按「稻稻油」輪作模式生產富硒稻穀和油菜。基地的建立為附近中老人和貧困勞力提供了大量務工機會。特別是開展產業扶貧以後,農場每年吸納更多的貧困人口從事插秧、稻田除草、打藥治蟲、曬穀、栽油菜、鬆土除草等農田經營、管理活動。他們勞動一天,能掙80元錢的勞務費,一年下來,每人能增收5000-7000元收入不等。貧困戶朱業漢參與了家庭農場管理,每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

察看油菜長勢。

油菜豐收在望。

十多年來,該家庭農場共生產糧食3200多噸,油菜籽30噸,發放勞務費190多萬元,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共13人實現了穩定脫貧,為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

夏澤林的家庭農場生產方式使該村大量的土地得到了耕種、國家增加了糧食,主戶都得到了流轉金,同時解決了十板村中老年人就業難的大問題,讓中老年人和貧困人口不出遠門就有掙錢的機會,也增強了貧困戶收入和脫貧底氣,更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卓任秀家庭農場」受到十板村群眾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上級政府的肯定。

夏澤林表示,在有生之年只要身體健康,他都會把家庭農場堅持營運下去,為國家生產糧食、為群眾增加收入和鞏固貧困家庭脫貧成果貢獻微薄力量。

相關焦點

  • 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追憶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1日訊(通訊員 劉琴 王慶 )近期,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組織部分少先隊員在慈利縣檔案館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在活動中,少先隊員們通過參觀檔案館的紅色教育主題展廳,認識了什麼是檔案館,了解了慈利縣產業扶貧空間
  • 慈利縣零陽鎮城西中學:和平永傳承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3日訊(通訊員 吳賢模)9月3日,秋風送爽,豔陽高照,慈利縣零陽鎮城西中學組織全校師生認真觀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直播,讓學校成為「和平永傳承」的思想宣傳陣地。
  • 【精準扶貧在三湘】慈利縣:興村富民「有一套」
    這是慈利縣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個縮影。 扶貧,不單單是讓貧困群眾收入提高、物質生活水平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生產生活方式等「軟體」也異常重要。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慈利縣大力開展文化體育惠民「軟體」工程,以文化產業和康體體育產業發展助推群眾脫貧致富。
  • 慈利縣領導調研零陽鎮西街社區「三聯四建」工作
    12月16日,慈利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李雄林來到零陽鎮西街社區,調研指導「三聯四建」工作並召開座談會議,縣水利局、縣機關事務中心、縣民宗局、縣中醫院、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參會並發言。座談會上,李雄林認真聽取了零陽鎮西街社區負責人關於「三聯四建」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詳細了解了西街社區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對各聯點單位在西街社區「三聯四建」工作中的積極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慈利縣零陽鎮城北中學:兩學生在全省「感恩資助,助夢飛翔」手抄報...
    慈利縣零陽鎮城北中學楊粟堯同學榮獲全省初中組一等獎,這也是張家界市初中組獲得的唯一的一等獎,張朵同學榮獲三等獎。為深入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和深化「資助育人」工作,湖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舉行了「感恩資助,助夢飛翔」的手抄報比賽,全省有近10萬名中小學生參與。
  • 慈利縣:零陽鎮柳林完小多舉措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活動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15日訊(通訊員 卓勇)為了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制,9月15日起,慈利縣零陽鎮柳林完小多舉措開展了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各班級通過班級微信群,轉發《零陽鎮柳林完小網絡安全倡議書》,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承擔起第一任老師的職責。該校通過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活動,使師生們學習了網絡安全知識,增強了網絡文明素養,掌握了必備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能,進一步強化了綠色上網、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意識,營造了「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圍。
  • 張家界慈利縣:火了旅遊 熱了扶貧
    12月12日,張家界首屆溫泉扶貧旅遊節在慈利縣萬福溫泉拉開帷幕。據悉,本屆溫泉扶貧旅遊節充分發揮「旅遊+扶貧」的作用,為當地扶貧農產品搭建銷售平臺,開闢了旅遊帶動扶貧、旅遊銜接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據統計,首屆溫泉旅遊扶貧節吸引了來自長沙、湘潭、常德等地遊客積極參與,現場共銷售農產品25萬元。活動不僅帶熱了冬季溫泉遊,還為當地農產品「走出去」提供了平臺、為貧困戶增收拓寬了渠道,火了旅遊的同時,也熱了扶貧。「好風景要有好流量,好產品要有好銷路。」
  • 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舉行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6日訊(通訊員 卓勇)近日,慈利縣零陽鎮第一完全小學課題組舉行課題《常態化課堂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與研究》階段性工作總結會。會議由教師發展處代必鴻主任主持,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
  • 堅定信念,力爭再立新功
    原標題:堅定信念,力爭再立新功時光飛逝,2020年初,我從駐西藏高原部隊轉改到家鄉部隊醫院工作。回想轉改之初,有家人遺憾:「孩子,你曾經苦讀軍校,現在從軍官變成了文職,值嗎?」也有戰友質疑我受不了基層的苦、耐不住高原的寒。面對各種聲音,內心一直很堅定的我有些迷茫。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 在遼寧全面振興徵程中再立新功
    會後,眾多我省參會代表吐露心聲,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響應「勤於創造、勇於奮鬥」的行動號召,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奮進力量,在遼寧全面振興徵程中再立新功。
  • 慈利縣首期月嫂技能培訓班正式開課
    紅網慈利站11月5日訊(分站記者 於山珊 王楊)為促進慈利縣廣大婦女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11月4日,慈利縣首期月嫂培訓班在縣就業局開課。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政服務業作為一項新型的朝陽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為廣大婦女創業就業提供了廣闊舞臺,而「月嫂」作為專業護理產婦和新生兒的一種新興職業,社會需求非常大,人才市場供不應求。慈利縣婦聯與縣就業管理服務局結合該縣實際,決定舉辦慈利縣月嫂技能培訓班。
  • 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少年強,中國強」開學典禮譜新章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7日訊(通訊員 劉琴)為明確學生新學期奮鬥目標,營造濃厚的開學氣氛,激勵全體師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9月7日上午,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全體師生以「少年強 中國強」為主題,舉行了隆重的秋季開學典禮。
  • 慈利縣零陽鎮:積極開展松材線蟲病致死松木除治工作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4日訊(通訊員 王中建 唐衛民)為切實保障生態安全,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安排部署,自12月8日開始,慈利縣零陽鎮組織專業隊積極開展松材線蟲病致死松樹的除治工作。
  • 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繃緊安全弦 積極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5日(通訊員 劉琴)近日,天氣驟冷,據天氣預報播報,張家界即將迎來了今年入冬以來首次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迅速進入應急狀態,進一步繃緊安全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防範應對各項準備工作。
  • 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六堂性教育講座 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5日(通訊員 劉琴)近期,慈利縣零陽鎮一完小開展小學生性教育系列活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吳慈玉、陳妮、黎昌菊為該校四五六年級全體學生進行六場小學生身心安全自我保護分享課,受眾1573人。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你怎麼理解新農科建設在當下的時代背景?請談談華中農大在新農科建設上有哪些特殊優勢。李召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業在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組織方式上發生了深刻變革,這些都對高等農林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改革需求。
  • 慈利縣開展「護苗2020」專項行動暨「綠書籤行動」活動
    慈利縣開展「護苗2020」專項行動暨「綠書籤行動」活動。慈利縣開展「護苗2020」專項行動暨「綠書籤行動」活動。慈利縣開展「護苗2020」專項行動暨「綠書籤行動」活動。紅網時刻慈利9月9日訊(慈利站記者 李欣雨)9月8日至9日,慈利縣「護苗2020」專項行動暨「綠書籤行動」活動分別在零陽鎮一鳴中學和金慈實驗小學舉行。
  • 【我的扶貧故事】旅遊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在從事民宿、客棧產業服務工作4年來,我將旅遊扶貧工作當做組織交給我的使命,只要能為萬峰林民宿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揮灑再多汗水,我亦甘之若飴。2019年獲得精品級優品級民宿,五星級農家樂的授牌儀式  辛勤付出,真情實幹。
  • 防城區良農種養專業合作社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帶頭人自己籌集資金為群眾提供魚苗、飼料、技術、銷售等一條龍服務,養殖戶只需投入勞動,在銷售成品魚的時候,從客商手上接過錢,再把魚苗、飼料的費用歸還給合作社,每公斤魚還能純收入2元錢。有一種致富方式,叫產業規模發展在合作社的創辦人、防城區政協委員何武的家裡,說起合作社的成立,何武很是感慨地給我們介紹:前些年,政府為了扶持清水魚的發展,在山區幫助農戶開挖了很多魚塘,但農戶小打小鬧,養殖規模和效益一直上不來。
  • 甘肅隴南電商產業「久久為功」農特產品提名增價
    2013年,隴南官方提出,以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將「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裡的近在咫尺」,借電商推介隴南的特色產業、產品,提高地方知名度。然而,發展電商初期,很多人非常茫然,不知道怎麼做。當地鼓勵大學生村官、返鄉農民工、鄉村幹部,還有婦女和殘疾人等發展電商,從對電商的「兩眼一抹黑」到「什麼都能上網賣」,從一個縣漸漸擴展到全市,探索出了以推動農產品網絡銷售、助農增收為出發點,以網店、微店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營銷為手段的電商扶貧「隴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