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根本之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眉縣緊扣域情實際,立足資源稟賦,挖掘潛能優勢,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自始至終把發展壯大獼猴桃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作為脫貧之基、致富之源,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截止2020年底,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30.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3%,種植農戶佔全縣總農戶的91%,構築了「一縣一業」的產業格局,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脫貧產業全覆蓋,為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夯實了基礎,積累了經驗,探索出了路徑。
01
多措並舉優產業
眉縣地處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獼猴桃最佳適生區。全縣轄7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86個行政村、8個城鎮社區,耕地面積35.4萬畝,農村人口25.5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25戶、22647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實施以來,縣上依據產業發展現狀,聚力做大做優做強,有效加快了獼猴桃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進程,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規模大、效益好、覆蓋農戶多、扶貧帶動能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
眉縣縣委書記劉志生(右二)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首席專家劉佔德調研指導獼猴桃示範園建設工作
政策集成擴規模。為扶持獼猴桃產業發展,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帶隊,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分析論證科學決策,緊緊圍繞「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樹品牌、佔市場、保安全」的發展思路,相繼出臺了《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的決定》《推進獼猴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制定了《眉縣獼猴桃五年發展規劃》《眉縣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等中長期規劃,縣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獼猴桃基地建設、產品認證、品牌創建、宣傳推介等事項。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農民群眾的積極響應下,全縣獼猴桃產業以勢不可擋的態勢蓬勃發展,目前總面積達到30.2萬畝,戶均4.5畝,成為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金蛋蛋」「錢串串」。
抓點示範強推進。眉縣探索形成了「政府支持+主導產業+貧困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村黨支部+互助組織+貧困戶」「技術團隊+職業農民+貧困戶」「電子商務+幫扶幹部+貧困戶」「集體經濟+扶貧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657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獼猴桃質量安全示範村3個、標準化示範園7個,培育產業扶貧主體110戶,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87個,在新聯村、萬家塬村等貧困村打造 「6+」模式典型亮點10個,將貧困村、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布局、嵌入產業鏈條,為推進全縣產業脫貧凝聚了強大合力。
科技支撐提品質。為推進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縣上以標準化生產為規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緊密合作,持續實施獼猴桃產業技術示範與科技入戶工程,建成運營了紐西蘭獼猴桃花粉研究加工中心、西農大獼猴桃試驗站、陝西省獼猴桃研究院、何積豐院士眉縣科研基地等一批科研推廣機構,全面實施綠色標準化生產方式,全域普及推廣了果園生草、果實套袋、充分授粉等十大關鍵技術,以眉縣獼猴桃生產技術標準為原型的《陝西省獼猴桃標準綜合體》,核心技術研究應用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陝西省的地方標準推廣應用,有效發揮了獼猴桃產業的帶貧益貧作用。
質量管控保安全。縣上始終把獼猴桃產業質量安全作為大事來抓,以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國家級出口獼猴桃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基地」為抓手,建立健全了生產經營標準、化學品投入控制、產品檢驗檢測、質量安全追溯等質量安全管控體系,大力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工作,切實提高獼猴桃質量安全水平,確保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目前全縣通過獼猴桃地理標誌認證16.36萬畝、綠色認證2.14萬畝、有機認證8657畝、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認證2100畝,「兩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60%以上,為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提供了規範和可靠保障。
三產融合延鏈條。縣上把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採取政策扶持、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等措施,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全縣共建成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2家,培育獼猴桃專業合作社189戶,認定家庭農場119家,發展果業中介服務機構300多個,建設貯藏冷庫4700座、總儲量30萬噸。引進天人果汁、千裕酒業、百賢酒業等果品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獼猴桃鮮果5萬噸、產值10億元;依託全域旅遊建設和「5A」級景區太白山旅遊優勢,發展獼猴桃生態觀光園、採摘體驗園等13個,將產業發展與休閒農業進行了有機融合。建成了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眉縣運營中心,興辦農村淘寶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85個、郵政村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82個,成立電商企業370多家,健全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拓展延伸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的渠道和空間。
02
凝心聚力抓幫扶
眉縣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始終將貧困戶鑲嵌在獼猴桃產業鏈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政府扶持、企業帶動、自力更生,實現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思路,先後投入資金1.8億元,通過定政策、抓技術、建基地、推模式等舉措,使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務工就業、電子商務、利潤返還、股份合作中共享獼猴桃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得到多重實惠,實現了產業帶動全覆蓋,形成了「一縣一業」的產業扶貧開發格局。
眉縣縣委書記劉志生在第九屆·中國(國際)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上推介眉縣獼猴桃
強化激勵蓄動能。為有效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難題,激發其產業發展信心,自2016年以來,在全縣範圍內實施貧困戶產業直補政策,明確規定對貧困戶新發展獼猴桃及高接換頭每畝補助1100元、現有果園每畝補助338元,5年累計發放補貼3324萬元,從政策層面激發調動了貧困戶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縣貧困戶種植面積達到1.57萬畝,戶均2.05畝,為貧困戶依靠產業發展實現脫貧增收夯實了基礎。
項目牽引築根基。為充分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步伐,2017年以來,縣上每年將財政扶貧資金的50%以上用於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實體項目,並規定項目收益的70%以上用於貧困戶分紅。縣上因村施策、分類指導,累計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支持37個貧困村及10個非貧困村實施以獼猴桃貯藏冷庫、分揀線、花粉生產車間為主的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59個,打造先進典型20多個,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2019年全縣農村集體資產達18.77億元,村級集體年度收益2391.38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整體實力逐步增強,收益快速增長,累計為貧困戶分紅800餘萬元、吸納貧困戶就業1100餘人,帶貧益貧助貧作用充分發揮,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打牢了基礎。
共建共享建基地。為促進農業企業與貧困戶發生深度利益聯結,縣上聯合齊峰、秦旺等縣內6家重點農業企業,建成市級「嵌入式」產業脫貧示範基地8個,以「訂單生產」、「入股分紅」、「託管代養」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5家企業獼猴桃通過了國家扶貧產品認定,累計與567戶貧困戶籤訂了獼猴桃生產訂單,參與入股分紅貧困戶186戶,託管代養500餘戶貧困戶獼猴桃果園,帶動貧困戶1200餘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搭建了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合作共贏的平臺,實現了雙贏,打造了產業脫貧示範樣板。
結對幫扶增活力。為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貧益貧作用,縣上組織開展了全方位的新型經營主體結對幫扶活動。遴選87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1+1+N的方式,開展技術培訓、農資配送、訂單生產、果園託管、建立基地、吸納就業、入股分紅等十大產業扶貧幫扶活動,確保每個村、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個新型經營主體結對幫扶。目前與87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及3017戶貧困戶籤訂了幫扶協議,與貧困戶籤訂獼猴桃生產訂單1.5萬畝、發放農資1346噸、託管果園3000餘畝、開展技術培訓1233場次,充分發揮了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為全縣產業脫貧凝聚了強大合力。
全程服務提效益。針對貧困戶作務技術不高、果品品質較差等瓶頸問題,縣上確定8個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分別包抓8個鎮街貧困戶技術培訓,整合專家教授、專業技術人員、土專家、實用人才等技術力量1500餘人,成立了眉縣產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中心和扶貧幫困冬剪技術服務隊,組建了4個技術服務專家組,聘請產業發展指導員128名,重點圍繞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應用,實施地毯式精準扶貧培訓,建立了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立體式產業脫貧技術服務體系。2016年以來累計開展產業扶貧專場培訓2100餘場6.98萬人次,一對一技術服務 2.63 萬人次,為3791戶貧困戶獼猴桃果園開展冬剪服務3.17萬畝次,有效提高了貧困群眾作務水平和能力,提振了貧困戶產業發展信心。
03
強化營銷促發展
眉縣放眼未來,致力於把獼猴桃打造成富民強縣的百年產業,唱響了「讓世界共享獼猴桃美味」主旋律,確立了打造「中國獼猴桃標誌性品牌」的戰略定位,形成了集生產、貯藏、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獼猴桃果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成為全國獼猴桃產業的標杆,眉縣獼猴桃真正成為了助力群眾脫貧增收的「致富果」。
鍛造品牌強引領。縣上以打造「眉縣招牌、陝西名片、國家品牌」為目標,編制了《眉縣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規劃》,創意設計了眉縣獼猴桃品牌標誌和「眉縣獼猴桃 酸甜剛剛好」的傳播口號,建立了「眉縣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管理體系,對品牌標識、註冊商標等進行登記保護,嚴格規範了申請和授權使用程序。「眉縣獼猴桃」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品牌價值達128.33億元,位列全國區域公用品牌排行榜第35位,入選中國首批100個地理標誌受歐盟保護產品,連續十年被評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樹立了眉縣獼猴桃良好形象。
搭建平臺提水平。為促進產銷對接,經原農業部批准,縣上投資30多億元建成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獼猴桃批發市場,引進紐西蘭環球園藝、青島柯爾克啤酒等知名企業20餘家,基本形成了以會展貿易、科技研發、技術交流、倉儲加工、信息服務、物流集散、產業標準化導向和休閒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批發交易中心。同時,建成獼猴桃產業雲平臺和陝西(眉縣)獼猴桃大數據示範中心,建立了9大數據平臺,收集全產業鏈基礎信息20萬餘條,分類建立資料庫30個,基本實現了獼猴桃產業數據的全鏈(採、管、用)應用,成功搭建了立足寶雞、引領陝西、輻射全國、對接國際的國家級產銷平臺。
依託網絡拓渠道。為搭乘網絡銷售快車,提高貧困戶獼猴桃產業收入,縣上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建成了眉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22個村級電商服務站以及眉縣網際網路科技產業園區等,引進阿里巴巴、京東、居無憂等一批國內知名電商企業,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開設助農直播,舉辦「陝西好風物、書記縣長來直播」扶貧公益大型縣上直播活動,吸納貧困群眾就業900餘人,4300餘戶貧困戶直接或間接的加入到電商行列中,打造了「老堡子獼猴桃」等電商扶貧特色產品,戶均增收1.2萬元,提高了貧困戶獼猴桃果品附加值,構建了電商扶貧新模式。
擴大宣傳促營銷。為提升「眉縣獼猴桃」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縣上從2012年開始,連續9年舉辦中國獼猴桃產業發展大會,2017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獼猴桃大會,每年在國內主銷城市舉辦專場推介會10場次以上,還通過拍攝《太白山下獼猴桃》科教故事電影、創辦「眉縣獼猴桃微信」、開展百名大學生代言、「眉縣獼猴桃故事」徵文、組織眉縣獼猴桃跑團參加國際馬拉松、在全國各大水果批發市場設立大型廣告牌等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使眉縣獼猴桃品牌影響力逐年上升。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主銷城市建設「眉縣獼猴桃」品牌形象店20多個,眉縣獼猴桃暢銷國內40多個大中城市,市場佔有率、消費者認可度逐年上升。
眉縣瞄準「一縣一業」產業優勢,穩紮穩打,真抓實幹,打造了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帶領貧困群眾實現由「輸血」救濟到「造血」自救的轉變,鋪就了脫貧致富路,探索出了一條可推廣可複製的產業扶貧路子,打造了產業扶貧行穩致遠的示範樣板。
體會一, 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黨政主導是核心。農業產業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黨委、政府要始終處在核心主導地位,做好全盤指揮,特別是各方利益聯結機制的構建和監管、扶貧資金和項目的安排使用、整個技術培訓體系的有效運行等,都離不開這根指揮棒,若失去了黨委、政府的統一協調,產業扶貧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體會二,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選準產業是前提。產業是脫貧之本、富民之基,眉縣在選擇獼猴桃作為扶貧主導產業時充分考慮了產業發展前景和風險,一致認為經過30多年的發展,獼猴桃產業已經成為全民致富的成熟產業,是縣域經濟主導產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貧困群眾發展獼猴桃產業風險低、效益高,達到了預期效果。因此在選擇發展產業時,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選擇符合本地自然條件且有一定基礎的成熟產業作為主導,切不可盲目跟風、追求高效益而忽略了風險。
體會三,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資金扶持是保障。農業產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很多貧困戶生活拮据,產業發展投入不足,離開扶持政策難以可持續發展,因此產業扶貧政策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體會四,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技術服務是支撐。強有力的技術服務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眉縣對農業技術人才進行了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將產業發展技能培訓、技術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每一戶貧困戶,實現了技術「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因此確保了產業發展有收益。事實證明,只有強大的技術服務才能支持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體會五,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精準幫扶是關鍵。產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眉縣在產業扶貧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儘量做到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對家中勞力不足的進行果園託管,對暫時沒有發展意願的暫時緩一緩,量身定做其它幫扶措施,做到了不搞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更不搞強迫,奏響了脫貧攻堅戰的和諧音符。
來源:眉縣縣委辦公室
原標題:《陝西眉縣縣委書記劉志生:讓貧困戶共享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成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