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這份答覆,沒什麼大毛病,就是始終帶給魚sir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我仿佛能聽到孩子們在偷笑:你禁你的,我照樣玩我的,至於玩什麼,我不告訴你。
大部分家長也後知後覺,每天防的還是智慧型手機、平板等,可有小部分家長借著這次教育部答覆,弱弱地喊出了另一個真相:電話手錶也應該禁止。電話手錶把大家怎麼了?魚sir深入了解後,發現還真有那麼點不同凡響的「可怕」,更「過分」的是,家長被吃得死死的,連蹦噠的餘地都沒有。不給娃買電話手錶,娃休想在學校混圈子,不給娃買小某才電話手錶,「10後」班級群都進不去。今天的電話手錶,已經不單單是一款電話手錶,它是娃在班級裡身份地位的象徵,是娃交友撩妹搭訕帥哥、入圈入群的必備利器。不過短短幾年,一款平平無奇的兒童電話手錶究竟是如何成為「10後」社交硬通貨的?當年,全球颳起一陣智能可穿戴風。啥智能眼鏡啦,智能腕帶啦,智能腦環啦等等。總之,從頭到腳,從裡到外,能給你整一套,但最後真正出圈的是智能手錶。各大廠聞風而動,紛紛都選擇往手錶隊伍裡擠,這裡的手錶當然默認是成人手錶。這也沒啥,有啥的是,某某高和小霸王的幕後推手,竟然是同一個人(究竟是誰,我不說,自行問某度)。
假裝震驚一下。
換言之,小某才電話手錶裡藏著的可是小霸王學習機的基因呀!電話手錶,砸錢請的剛出道的森碟和天天這對兒童CP,廣告詞:「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馬上就找到你」「餵~」
中國家長這麼愛掌控孩子,這這這實在太合胃口了,買它!
第二,重點來了,封閉式社交。
「10後」娃夢寐以求的事情從來不是考100分,而是「兒童手錶在線」。
這表明你不僅有QQ,還有電話手錶,就跟當年90後有QQ加手機一樣。
有一種「在家是被當個人看待」的驕傲。
「兒童手錶在線」還只是一個普遍社交需求,只要有電話手錶和扣扣,基本都能滿足。
真正讓人跺腳同時又眼紅的功能,是小某才電話手錶的「碰一碰加好友」。
聽著就很酷,比我們掃二維碼加好友酷多了。
但請注意,只有同一品牌才能實現這個酷酷的功能,其他品牌的,「不好意思,你不配。」
這對娃來說真的是「致命誘惑」呀,有電話手錶還不行,還得是可以和大家碰一碰加好友的才行。
於是,娃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市面上只有兩種兒童電話手錶,小某才電話手錶和其他。
對於對同輩壓力很敏感的孩子來說,被圈子接納真的太重要了。
小某才的社交套路,讓小學生群體產生了分裂,甚至形成了鄙視鏈。
小某才則憑藉這一功能,快速實現裂變。出貨量那是逐年猛增。
根據第三方機構IDC的數據,2019年中國兒童智能手錶出貨量為2167萬隻,約等於同期成人手錶出貨量的三倍(654萬隻)。
其中,小某才兒童手錶出貨量為524萬隻,排名第一。
2019年末,中國0-14歲的少年兒童數量約2.4億人。粗略換算一下,這意味著在那一年裡,每10名中國兒童中就有1人購買了一隻兒童智能手錶,而每4名新購買者中就有一人買的是小某才。
「不買就進不了10後班級群……」非常真實了。
第三,功能花裡胡哨,碾壓當年的小霸王。
家長買它的初心是為了看著孩子。
此前,獵豹用戶研究中心訪談了100餘位家長,他們看重的功能主要為:定位、通話、待機時間、SOS、AI問答、無打擾監聽。所有的電話手錶,在功能上,全部做了升級:拍照、支付、遊戲、聽歌、搖一搖、好友圈、群內加好友、計步、群聊、運動pk……
成年人被手機綁架,孩子被電話手錶綁架。
很好奇,這一家子,還怎麼一起乘風破浪。
那家長有得選嗎?似乎沒有。
明明知道都是套路,明明這些手錶性價比很低,明明被收了智商稅,可還是只能乖乖掏錢買。
魚sir的理解是,家長真的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娃在班裡被鄙視、排擠,勒緊褲腰帶,買一個就買一個吧。電話手錶只要抓住兩點就能所向披靡:家長怕聯繫不上孩子,孩子怕被同輩排擠。
原以為,失去不給孩子報班的自由、不去學校大掃除的自由、不批改作業的自由、退家長群的自由已經很慘絕人寰了。
沒想到,如今,不給娃買電話手錶的自由,也快沒了,而且沒得如此灰頭土臉。
反正只要和孩子相關,家長基本就被「一招鎖喉」,毫無討價還價的餘地。
看樣子,家長想不被綁架,退出家長群還不行,得退出地球,甚至銀河系才行🤷♂️。
ps:本次評測結果僅供當前階段參考;機構服務和課程質量會因運營、師資等變化而存在波動,歡迎家長們和我交流,反饋孩子的真實上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