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當班長可以得到的好處?這其實是你教育失敗的體現

2020-09-04 小羽媽媽育兒

家長想讓孩子競選班幹部,可是孩子並不想競選。也因此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發生了衝突,其實孩子和大人的理由各不相同,父母只是想讓孩子更有信心,想通過競選班幹部來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所以經常有家長來問我,孩子到底要不要做班幹部?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是很值得討論。就像那些認為孩子做班幹部可以提升信心的家長,並不能否認這是對孩子的關心。但是從教育方面來講,這個邏輯顯然站不住腳。孩子能做出什麼事情,取決於家庭和父母之間的教導,以及平時對孩子的鼓勵。如果在平時這方面就有缺失,那麼即使孩子當了班幹部也無濟於事,也不會帶來任何成長與幫助。


在我們學生時代,普遍認為當班長是一種優秀的體現,認為擔任這一職就必須要有自信。但其實這些其實並不是班幹部們的專利,在任何集體當中,幹部和群眾永遠都是相互對等的存在。沒有了群眾,幹部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所以說有些父母,強迫讓孩子擔任班幹部去提升膽量,這是沒有道理的。這種擔憂往往體現著父母教育的缺失。自信與膽量其實是天生的,自從會走路了之後,孩子就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產生興趣。大人的教育方式,取決於孩子能夠持續多久,殊不知你的無心之舉,對孩子的破壞是巨大的。

比如孩子在玩積木,但是玩的並不好,七扭八歪遙遙欲墜。家長在旁邊看的直揪心,心想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些心急的家長就會上前,把孩子的積木給推倒,對孩子說:「你看你這擺的是什麼東西,亂七八糟的,看我怎麼教你!」這樣只會讓孩子逐漸喪失信心,有了第1次,那麼就會有第2次。之後孩子再玩積木,就會畏手畏腳不敢隨便去玩,哪裡還談得上膽量與自信?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去關注別人孩子的優點,而對自己的孩子卻漠不關心,總是喜歡跟別人孩子做比較,缺乏對於孩子的鼓勵與尊重。就比如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只會在一旁緊緊盯著,從來都不去跟孩子交流,只要發現錯誤就會立刻訓斥孩子,讓其趕緊改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戰戰兢兢,失去信心。等到再做作業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因為總是被父母說。


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再專注做題,還是想如何才能不被父母訓斥,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連自己的親人都不相信,孩子能有膽量那才是奇怪了呢!

有些父母明明親手毀掉了孩子的膽量與自信,卻還想著讓孩子競選班長來提升信心,如此矛盾的情況下,家長竟完全不知情。明明家長自己就可以辦到,卻總想著讓孩子去付出,殊不知作為班幹部是要為同學做事,而不是讓你來訓練孩子自信心。


雖然班長只有一個,但是替同學做事情的人可以有無數個,其實大可不必讓孩子競選班幹部,和同學友好相處,讓孩子成為老師喜歡的人,這不也是鍛鍊孩子信心的一種方法嗎?

所以不要強迫讓孩子組做班幹部,除非是孩子自願的,作為大人我們要給孩子鼓勵,無論孩子能否做好,這份精神是值得鼓勵的。


如果孩子沒有提這件事,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做適度的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說孩子不想做,那就不要去強迫孩子。趁孩子還小,利用好這段黃金期,不要錯過每一次機會,讓孩子各方面全面發展。

如果家長只看孩子表面而不看內在,對教育的缺失不知情,最後受傷的那就是孩子,真的很得不償失。


我是育兒媽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

相關焦點

  • 臺灣教育專家:你以為不好的,其實是好的
    作為華人圈既懂中國文化又懂歐美文化的一個地區,臺灣一位教育學者徐宏羲對孩子教育提出了:你(父母)以為不好的,其實是好的。這樣一個觀點,我們來看看。許多科學家研究都得到一個相同的結論,有相當成就的人和一般人之間的差別比想像中的小的多,事實上這種人做事的成功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失敗的次數,這是什麼意思呢?
  • 臺灣教育專家:你以為不好的,其實是好的
    作為華人圈既懂中國文化又懂歐美文化的一個地區,臺灣一位教育學者對孩子教育提出了:你(父母)以為不好的,其實是好的。這樣一個觀點,我們來看看。(中國人都害怕失敗,但成功的人都有過很多失敗的經歷。包括華為的任正非,馬爸爸等人。)嘗試失敗,遲早成功許多科學家研究都得到一個相同的結論,有相當成就的人和一般人之間的差別比想像中的小得多,事實上這種人做事的成功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失敗的次數,這是什麼意思呢?
  • 大學新生:當班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學長:那是因為你沒當過班長
    大學新生:當班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學長:那是因為你沒當過班長很多大學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或多或少被長輩提醒過,進入大學之後如果可以考慮當班長。然後會列舉各種當班長的好處,什麼拿獎學金,評優評先,優先入黨。但是他們不會想到,在大學擔任班長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的時候還會有很多壞處,其實也算不上壞處,只能說是讓人心累的事情。下面學長就給大家闡述一下,在大學期間擔任班長的4點壞處!
  • 大學期間當班長能有好處嗎?看完這篇就懂了
    好處就太多了啊可以這麼說,大學的輔導員只認識兩個人,一個叫做班長,一個叫做團支書,而結交輔導員的好處,我想大家都明白。此外,班長是要競選的吧!這種競選是很培養個人能力的,能夠讓你在臺前形象得到較大的提升和改善。再就是,大學的班級沒有老師管,所有事情都是由輔導員下給班長,再由班長下發給同學,這樣一來你和同學們之間的關係自然而然的就熟絡了。當然有好處了首先就是鍛鍊自己的行為處事能力。
  • 你認為孩子做班幹部能得到的益處,恰好是你教育缺失的體現
    時常有家長朋友問我孩子要不要做班幹部,這個問題看似不複雜,其實很值得探討。就像那些認為孩子做班幹部可以提升膽量和自信心的家長,不能否認這是對孩子的關心,但從教育科學性與孩子能力發展的關係來看,這個邏輯明顯站不住腳。孩子做事的膽量和自信心源自家庭,源自父母悉心的教導,以及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如果這方面有所缺失,強迫孩子做班幹部不僅無濟於事,還會給孩子帶來本不該有的心理負擔,剝奪孩子的快樂。
  • 大學班長真的有很多「福利」嗎?真實情況其實是這樣的!
    大學班長可能在很多同學眼裡是一個「肥差」,因為,他們離學院領導很近,離輔導員也很近,肯定可以撈到不少「好處」。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們可能真的想多了,大學班長確實沒有大家想像的,能得到那麼多「福利」,真實的情況是下面這樣的。
  • 在大學當班長,對你有什麼價值?都有哪些?
    這個問題感覺為我量身準備的,當了四年大學班長,很多人說大學當班長又苦逼又累,真的有價值嗎?那麼我一個過來人很明顯的跟你說是有價值的,而且大學當班長對你的以後人生有很大的影響,毫不誇張。我從以下三點回答關於大學當班長的價值,如有疑問歡迎回復留言,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 親媽當街暴打孩子惹眾怒:你以為的教育,其實是暴力
    在這位母親眼裡,覺得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誰也管不著,但在孩子的心理,挨打的陰影也許會伴隨她一輩子。作為娛樂圈的當紅明星,今年41歲的陳喬恩,依然是粉絲眼裡的靚麗少女。但是在在真人秀《旋風孝子裡》裡,她表示母親從小對自己奉行的是棍棒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讓她擔驚受怕41年。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9個值得警惕的教育失敗案例(上)
    我和兩個孩子,兒子快9歲了,上三年級,學習習慣一直沒有養好,寫作業還需要家長陪同。一旦我有事哪天回來晚了,孩子的作業就必定是空著。 焦慮的我想了各種辦法,也收效甚微。上周有朋友推薦我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我立馬從網上買了回來。 只要是能對孩子的教育有幫助的書,我都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找來看看。
  • 教育孩子那件事,你以為你是教育孩子嗎?其實是孩子在教育你
    這是一個教導家長,學習如何做好剛剛上學孩子教育的課程。十年前大女兒上學,開始接觸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識,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根本不懂得孩子教育。當急切地閱讀大量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後,內心不是得到知識的信心十足,而是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無知的深深恐懼,恐懼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生育了兒女,恐懼還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們就成長起來了。
  • 孩子任性吵鬧,還以為是活潑開朗?對失敗的教育說「NO」
    這天,大人們正坐在一起說話,而琪琪突然從房間出來,手上還拿了一把滋水槍,邊跑邊喊往大人身上滋水,本以為琪琪的父母要指責琪琪,沒想到琪琪的爺爺率先站出來,笑呵呵的說,我們家琪琪就會太活潑開朗了,一點都不怕生,只可惜沒人陪他玩,他啊只能和我們一起玩了。在平常人眼裡琪琪這種行為就是任性吵鬧,但琪琪的家人卻認為這是活潑開朗?在這種教育下,琪琪會變成什麼樣的呢?
  • 育兒:讓孩子失敗吧!這是你可以給他最好的禮物
    如果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你會忍不住送去學校給他嗎?教育專家說,如果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你應該視而不見,讓他自己承受後果。其實孩子們的能力比我們想得更強,只是我們想不想承認這點而已。(顯然法國人很懂,他們做菜時會讓小孩揮舞大把菜刀。)就算不賄賂,小朋友也會做菜、打掃房間,但要清掃廚房或更大的房間,可能反而弄得一團亂。拉黑說,有個學生就讀一所充滿資優生的學校,讀得很痛苦。他的母親老是管東管西、跟老師安排這安排那,嘮叨著要孩子去做功課。
  • 班長和學生會——大一新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大家都在說大學要去學生會鍛鍊鍛鍊,有人說當個班長也不錯。這一步,可就難住了,我到底是該準備當班長呢還是準備進學生會?因為你收取文件等,同學們的格式都是亂七八糟的,你需要幫他們修改之類的。你可以鍛鍊自己的辦公處理軟體的能力。同時,你有更多的機會站在臺上講話,讓你更加勇敢和自信。班級的事情都是你組織的,所以組織能力也會得到大的提升。第三,好處。
  • 大學新生競選班委一定要當班長嗎?學長:可能你對班長有些誤解
    大學新生競選班委一定要當班長嗎?學長:可能你對班長有些誤解這幾天有部分大學新生因為沒有競選上班長而感到失落,覺得自己沒有競選上班長,之後的大學四年就會失去獎學金,評優評先以及入黨名額。其實在班委中,除了班長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在大學四年得到各種資源的班委職位,新生們不要過多的在意班長的職位,畢竟每個班只有一個班長,其實除了班長之外,其他班委也很不錯。而且有很多人對於班長這個職位存在誤解,班長也是學生好伐?接下來,就給大家說一下除班長外,還有哪些班委可以讓學生在大學期間得到鍛鍊?
  • 你以為你是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幹擾孩子
    在孩子玩耍時,在學習時,在畫畫時,我們總是無意識地打斷他們,催促他們。試問寶寶怎麼會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呢?要知道寶寶的注意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你以為你是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幹擾孩子!遊戲開始時,你可以幫助寶寶選擇,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寶寶一會兒玩一樣,什麼都玩不長,這樣的遊戲是沒有意義的。遊戲質量的高低不在於玩具的多少,也不在於玩具價值的高低,而在於寶寶在遊戲中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正經受著「副班長」們的揉擰?
    人性的野蠻不是一天就能夠改變的,我們對於別人的影響也非常弱,能做的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夠去傷害別人;孩子年幼無知,易被恐嚇:父母親要一直讓孩子覺得我可以信任的人,而不是成為另外一個恐嚇者,讓孩子孤立無助;教育孩子知道哪些事情的需要和父母親報告的,比如:老師打你,同學欺負,老師做超出教學以為的接觸,
  • 教育需要反思,你以為的優秀孩子,其實活得沒那麼好
    感覺自己這一二十年都是在為別人活著的。特別孤獨,找不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空心病」還不同於抑鬱症,抑鬱症吃藥能見好,這個吃藥沒用。孩子能變成這樣,歸根結底是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只管教孩子去做,卻沒有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讓孩子忽略了日常太多美好的東西。對於上學的孩子,除了成績,別的似乎都沒什麼好說的。
  • 當你同桌是班長會發生什麼?擁有過的同學都懂,好處自然多多
    可是有的同學卻天生好運氣,恰巧趕上同桌是一班之長,只要這位班長的人不錯,那可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所以,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來聊一聊,當你同桌是班長會發生?擁有過的同學都懂,好處自然多多!一、不怕被「記名」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每天都會有自習課。雖然部分自習課都由班主任看著,但大部分情況下都靠學生自覺學習,最多由班長或紀律委員看著。
  • 為什麼偏偏成功不是你,失敗就有你?
    新兵總是想讓班長給他安排一些事做做,被新兵不斷的糾纏沒有辦法,班長給了一個被誤以為是任務的任務——「在營區門口修一條路」。於是,在戰友們的懷疑、諷刺甚至阻擾下,新兵老老實實的修起了這條路。其實,何止這一件事,生活中,我們何嘗試不是「老兵」。
  • 閒話家常:我以為是給孩子的愛,其實對她沒好處
    孩子覺得吃飽了,也不逼著吃完!(雖然每次,我自己都把孩子剩下的飯菜吃光了,導致現在胖了很多)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了,我以為的自由,最大的弊端卻出現了!我孩子現在吃東西,挑食的很。喜歡吃的食物,多吃點;不喜歡吃的食物,吃兩口,就說飽了,甚至一口都不肯吃!吃飯時間,就是我最煎熬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