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讓孩子競選班幹部,可是孩子並不想競選。也因此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發生了衝突,其實孩子和大人的理由各不相同,父母只是想讓孩子更有信心,想通過競選班幹部來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所以經常有家長來問我,孩子到底要不要做班幹部?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是很值得討論。就像那些認為孩子做班幹部可以提升信心的家長,並不能否認這是對孩子的關心。但是從教育方面來講,這個邏輯顯然站不住腳。孩子能做出什麼事情,取決於家庭和父母之間的教導,以及平時對孩子的鼓勵。如果在平時這方面就有缺失,那麼即使孩子當了班幹部也無濟於事,也不會帶來任何成長與幫助。
在我們學生時代,普遍認為當班長是一種優秀的體現,認為擔任這一職就必須要有自信。但其實這些其實並不是班幹部們的專利,在任何集體當中,幹部和群眾永遠都是相互對等的存在。沒有了群眾,幹部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所以說有些父母,強迫讓孩子擔任班幹部去提升膽量,這是沒有道理的。這種擔憂往往體現著父母教育的缺失。自信與膽量其實是天生的,自從會走路了之後,孩子就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產生興趣。大人的教育方式,取決於孩子能夠持續多久,殊不知你的無心之舉,對孩子的破壞是巨大的。
比如孩子在玩積木,但是玩的並不好,七扭八歪遙遙欲墜。家長在旁邊看的直揪心,心想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些心急的家長就會上前,把孩子的積木給推倒,對孩子說:「你看你這擺的是什麼東西,亂七八糟的,看我怎麼教你!」這樣只會讓孩子逐漸喪失信心,有了第1次,那麼就會有第2次。之後孩子再玩積木,就會畏手畏腳不敢隨便去玩,哪裡還談得上膽量與自信?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去關注別人孩子的優點,而對自己的孩子卻漠不關心,總是喜歡跟別人孩子做比較,缺乏對於孩子的鼓勵與尊重。就比如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只會在一旁緊緊盯著,從來都不去跟孩子交流,只要發現錯誤就會立刻訓斥孩子,讓其趕緊改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戰戰兢兢,失去信心。等到再做作業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寫了,因為總是被父母說。
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再專注做題,還是想如何才能不被父母訓斥,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連自己的親人都不相信,孩子能有膽量那才是奇怪了呢!
有些父母明明親手毀掉了孩子的膽量與自信,卻還想著讓孩子競選班長來提升信心,如此矛盾的情況下,家長竟完全不知情。明明家長自己就可以辦到,卻總想著讓孩子去付出,殊不知作為班幹部是要為同學做事,而不是讓你來訓練孩子自信心。
雖然班長只有一個,但是替同學做事情的人可以有無數個,其實大可不必讓孩子競選班幹部,和同學友好相處,讓孩子成為老師喜歡的人,這不也是鍛鍊孩子信心的一種方法嗎?
所以不要強迫讓孩子組做班幹部,除非是孩子自願的,作為大人我們要給孩子鼓勵,無論孩子能否做好,這份精神是值得鼓勵的。
如果孩子沒有提這件事,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做適度的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說孩子不想做,那就不要去強迫孩子。趁孩子還小,利用好這段黃金期,不要錯過每一次機會,讓孩子各方面全面發展。
如果家長只看孩子表面而不看內在,對教育的缺失不知情,最後受傷的那就是孩子,真的很得不償失。
我是育兒媽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