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是請考生們談談「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本期《錢塘江》,我們邀請了作家和即將踏上高中旅程的初中生,共同書寫高考作文。
維持靈魂的形狀
徐海蛟
你還未出生,父母已翻遍詞典給你命名。你的名字,體現著他們的學識、涵養,飽含著他們的期待、規劃。他們憧憬著:「我的孩子……將來……」
你一邁入學校,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同學們,現在你是小學生了,要聽老師的話。」
你一踏入新單位,你上司交代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規矩:「上班不要遲到,有事提前請假。」
你呱呱墜地,略有開化那日被告知叫什麼,你自然欣然接納。直到30歲那年,某一天黃昏,坐在角落裡,你茫然自問:「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為什麼這麼土?」
你很聽老師的話,上課時將兩隻小手背在身後。可到了20歲,你猛然發現聽話的孩子蠻吃虧。
你第一天上班,眼神裡全是畏懼。上司說什麼,都點頭如搗蒜,一一應承下來。
可有一天,你發現人生不是這樣的。
總有那麼幾個日子,你想做一回自己,你想給自己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想按自己的意願完成一場旅行,想堅持當一回好人……你想遠離所有來自別人的「要求」,只做自己。
是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世界早已熙熙攘攘,滿是別人。我們從來不是兀自到來,也從來不是孤立而生。那些熙熙攘攘的人,不但喜歡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喜歡安排別人的生活。
來自家庭的安排,來自學校的安排,來自單位的安排,來自社會的安排……我們的人生本就充滿「安排」。在這樣的人世上生活,選擇變得無比重要。
我們到這世上來一趟,並不像海子說的「要看看太陽」。重要的事宜其實只有一項,就是:活成你希望的那個自己。
我們肯定要接納善意的安排,接納那些符合本心的安排。但又絕不被那些違背我們本意,違背常識與真理的聲音左右。這既是人作為人的高貴處,又是人賴以在世間活得更好的方式。
像一棵樹那樣,接納陽光和細雨,接納土壤慷慨的饋贈,接納季候的提醒,可從沒有一棵樹會按照陽光和雨水的旨意,按照腳下土地的旨意生長。樹只是懷揣一個與蔚藍的天空相關的夢,懷揣一個與芬芳的花朵和甘甜的果實相關的夢,向上生長。
有時,並不僅僅只是選擇,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是需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做派的。整個世界的價值觀是物質而逐利的,而你依然可以選擇成為傾聽心靈的人,你依然可以選擇行走在自然裡,面向一個村莊,一條河,一座山,度過餘生。
又有時,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是會遭遇一場激烈抗爭,甚至是強大威脅的。那樣的時刻,成為自己需要些勇氣,需要對真理的堅持。真理一點也不高深,真理是什麼?是你活了許多年,骨子裡認定對的東西;真理是什麼?是你讀了許多書,那些高貴的靈魂反覆告訴你是對的東西。勇氣又如何堅守呢?我想,勇氣並非皆是衝鋒陷陣。有時,所有人都鼓掌,你可以不鼓掌;有時,所有人都謾罵,你選擇沉默;有時,所有人都在臉上堆滿諂媚的笑,你可以抿緊嘴唇……這也是勇氣。
你堅持了真理,堅持了勇氣,會發現其實你是在維持自我靈魂的形狀。每一個靈魂,都有一個容器來收納它,這個容器,不允許被打破。
生而為人,我們到這世間一趟,並不只是看看太陽,而是要成為自己。
入世,但不世俗
林可欣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的理念,我們的定位常常會與生活實際賦予我們的背道而馳。有些人會選擇效仿彈著《廣陵散》,擊著缶,與世隔絕的竹林七賢;有些人會接受賜予的一切,自此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與定位。
而我覺得,當個人與社會的定位有落差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以積極向上的姿態擁抱生活,用寬容的心胸包容差異,做一個「入世卻不世俗」的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做一個入世卻不世俗的人,在於不逃避社會生活與理想生活的差異,不憎惡社會定位與理想定位的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海子內心對世界懷有太高的期望,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詩句,但也因此決定了他不幸的命運。人的一生,難免要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面對不期而遇的失意,也正是在這種時刻,積極的生活觀才更見價值。
鳶飛戾天者,究其一生,未謀其心。做一個入世卻不世俗的人,在於不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凡俗生活,留一方屬於自己內心的淨土,堅守著正確向上的生活理念。吳敬梓在《儒林外史》裡塑造了極力追逐名利的儒生群像,也正是在警醒我們:人之本心,莫失莫忘。人終其一生為什麼而活?為人生的圓滿幸福,為自己內心的從一而終。為了前者,我們努力;為了後者,我們堅守。
「人生是無數個連續旋轉的剎那,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做一個入世卻不世俗的人,我們要擁抱生活,擁抱生命,不逃避而是堅守。如今風靡網絡的李子柒,她嚮往著傳統、古樸的生活,但她選擇了用現代化的鏡頭來記錄。她入世嗎?是的,她用視頻,用鏡頭融入了現代生活。她世俗嗎?並沒有,她學會了寧靜,在充滿煙火氣的鄉村,聽著晨間的雞啼,入夜的蟬鳴。
當人的理念與社會生活有所落差的時候,我們應該去面對,去包容;但我們更要活出自我,繪出獨屬於自己的絢爛色彩。
(杭州市建蘭中學 902班 指導老師:李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