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家電裡藏著精緻生活,早晨用免洗豆漿機煮杯豆漿,迎接活力滿滿的一天;上午用高顏值的養生壺煮壺花果茶與同事分享;中午用電餅鐺和破壁機製作營養豐富的午餐;下午用掃地機器人打掃房間,用榨汁機做一杯甜甜的果汁;晚上用空氣炸鍋來一鍋黃金雞翅,再來杯酸奶機做好的酸奶,感嘆生活因小家電而美好。但也有人說小家電是華而不實的,買到即閒置,廣州日報的編輯記者對小家電的印象又是怎樣的?使用小家電時,有沒有遇到過什麼煩心事或是開心事?能不能針對家裡閒置的小家電提點建議?講講你和小家電的故事吧!
小家電:「鐵律」帶來快樂
我自認是一個不怎麼愛買東西的人,背後還有一套不著調的理論,現在房價這麼高,家裡的地方如果被相對不值錢的雜物佔了,妨礙了自己對空間的享受,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直到兩年前搬家,清理出的雜物裝了整整20個黑色巨型垃圾袋,其中有不少不知在猴年馬月拍腦袋買下來的小家電,才發現自己是何等為物所累。當時還有一個幻覺,這些雜物沒準還有得上的一天,於是專門買來兩個大大的儲物架,把這些雜物分門別類放進收納箱,一樣樣放好。事實證明,兩年多下來,這些收納箱沒有被打開過一次。
時時對著儲物架,想著這些不值錢、又沒用的雜物居然佔了將近兩個平方米的空間,掐指一算,這成本實在太高,因此給自己定了一條「鐵律」,以後買東西,尤其是影響空間整潔的東西,必須是絕對必需品,最好買一樣東西進門時,扔一樣東西出去。這個「鐵律」雖說不能百分百阻斷衝動消費,但拍腦袋買東西的頻率大大降低,搜了搜自己的訂單,買的幾乎全用上了,給人帶來幾許對生活的掌控感。
在這個「鐵律」的規範之下,還是入手了幾樣小家電:掃地機器人、膠囊咖啡機、淨水器和除蟎儀。入手之前都進行了一番可用性評估,經驗證明,這些小家電的確提高了生活質量,掃地機器人免了打掃衛生之苦,又不佔地方;膠囊咖啡機清洗十分方便,使用率頗高,每天一杯現磨咖啡,低廉的成本,「星巴克」的享受;自從買了除蟎儀,小兒的慢性鼻炎甚少發作了,而用淨水器過濾後的水煮出來的飯,吃著就是香一點,就算是心理安慰,不大的花費,有這麼好的安慰劑效果,也不能說不值。
假如沒有這條「鐵律」,我不大可能會發現入手的這幾樣小家電如此有用,也不會覺得這錢花得真值,而「錢花得值」帶來的滿足感,居然大大超越了之前拍腦袋買東西帶來的滿足感,這是意外之喜。若非兩個儲物架杵在客廳裡,經常提醒我「無用雜物」的昂貴代價,我大概也不會心甘情願地用這條「鐵律」來規範自己,進而也不會養成買東西要「少而好」的習慣。如此看來,這兩個儲物架要一直保留下去。(王月華)
我與小家電的斷舍離
我曾經有一個洗碗機。當我發現要把髒的碗放進去,洗完還要再拿出來時,覺得這太複雜了,洗碗機不是我需要的。剛好有位朋友要搬新家,我決定要把洗碗機送給他。不顧他的婉拒,在溫居當天,我直接把洗碗機搬了過去,還貼心地放在了天作之合的位置上。我還有過微波爐和烤箱。因為廚房實在放不下微波爐,所以一直沒有開封,後來朋友搬家,就送了朋友。烤箱很小,在廚房裡一直都有「生存空間」,然而在角落裡從來沒有存在感。我大概有一萬次想烤個什麼來吃,結果一次也沒用上。後來,它就以同樣的方式消失了。
我還曾陸續擁有過兩三臺小烤麵包片機,大部分的原因是放置太久沒用,結果內部掉落了一些不知名的灰塵和蟲子屍體,一件兩件都進了可回收垃圾桶。我還有豆漿機、手持吸塵器、蒸汽噴霧機、空氣淨化器、肩頸按摩機……我是「鐵打的機器天敵」,它們是「流水的小家電」。只有電飯煲,一直牢牢佔據我心中最高的地位。做飯了,用電飯煲。煮粥了,用電飯煲。蒸饅頭了,用電飯煲。至於煮糖水、煲湯、做鹽焗雞、烘麵包、加熱冷飯……都用電飯煲。沒有一個電飯煲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要兩個電飯煲。是的,我擁有兩個電飯煲,一個負責蒸,一個負責煮,媽媽再也不擔心我餓肚子。
對了,我還有一個用了大概18年的熨鬥。對於一個出門就要熨衣服的糾結症來說,它陪伴我度過了每一天。坦白說,這個熨鬥的噴蒸汽功能,我大概用不了10次,其餘的成百上千次,只用了它發光發熱的功能。
家電,不是越簡單越好嗎?購買大小家電的時候,我只選功能最單一的。這樣落後嗎?最近寫的一篇稿子《智能化時代,誰能令老人的智能生活更簡便》,裡面的一句話也許是我的理念:「要懂得不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他人……比如『不會用智能化手段就是落後』……」(林琳)
精簡併不意味著敷衍
近日天氣乾燥,早晨經常會被加溼器喊醒,提醒我給它加水,哪怕設定好的五個鬧鐘還有半小時才會集中叨擾,恍惚間不免發出懶星人的天問:「這位小家電,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為啥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電餅鐺、破壁機、酸奶機、空氣炸鍋……它們有著科技的外衣、友好的價格、網紅的潛質,大數據精準投送,一不留神就種草,手指一滑便下單,仿佛擁有了它們,生活就能像廣告片裡展示的那樣精緻美好。事實呢?事實是早已快遞上門的它們,默默地被安放在家中角落漸漸落灰。不是我不想讓它們趕緊在崗位上發光發亮,而是那本薄薄的使用指南比甲骨文還晦澀難懂,閱讀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安裝app、連接WiFi、功能調試,不亞於掌握一項新技能,更別提還有使用後的日常維護。掃地機器人常常卡在沙發裡出不來、豆漿機榨出來的豆漿得手動過濾、吸塵器的濾網要時常清洗更換,若想它們安安分分地各司其職,主人家也得練就十八般武藝。這一圈忙下來,智能小家電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便利還有待考量,倒是我自己的學習能力又受到了嚴苛的考驗,慶幸自己還沒退化到連遙控器都用不利索。
智能家電風生水起,新品更是層出不窮,機器與人看似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實則是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相愛相殺,科技發展朝著解放人類雙手的目標前進,而美好生活的實現卻不能少了人這一主體的參與度。家電企業正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來推動產業升級,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智能產品將更有針對性、更加智能化,也更具交互性,然而,面對這些越來越貼合用戶需求的定製產品,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精簡併不意味著敷衍,一個能和小家電和平共處的人,必定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今天起,跟家中的每一個小家電說早安、午安、晚安。(嵇沈玲)
閒置才是真正的浪費
當帶貨主播稱她推薦的養生壺是養生壺中的愛馬仕,我心想愛馬仕我買不起,還買不起養生壺嗎?果斷下單。當同事說他買的免洗豆漿機,每天早上一杯豆漿非常健康,還不用刷豆漿機時,我又心動了。當朋友們開口閉口都在說自家掃地機器人有多「笨」時,我也好想知道它有多笨,趕緊買了一個。當同事說兒子專門給她榨了一杯蘋果汁等她回家,她喝到了幸福的感覺,我的第一反應是該買個原汁機了……
我第一次用免洗豆漿機時,特別失落,這麼貴的豆漿機,打出來的無糖豆漿也不怎麼好喝。後來我學會了放紅棗,變甜了很多。養生壺是我的「新寵」,用來煮粥。掃地機器人還蠻好玩的,打掃得馬馬虎虎,一直聽到它砰砰砰地撞牆聲,不過因為一次意外,它從高處摔下來了,殼壞了,電池也掉出來了,我怕有安全隱患,就無限期地閒置了它。原汁機絕對是我的最愛,榨出的果汁非常純正,每次喝都會被驚豔到,但是它真的太難刷了。每次榨完汁,那些果肉纖維都會殘留在機器的網格裡,需要用刷子裡裡外外刷十遍,媽媽也勸我說,天天喝高濃度的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我稍稍「冷落」了我的原汁機。
許多小家電的功能都有重合,這導致它們可以互相取代,由於它們各有特點,因此不會造成絕對的閒置,只是會降低物品的使用頻率,比如養生壺、豆漿機、電飯煲、電餅鐺都可以做早餐,但你只能選其中的一兩個,但燉燕窩養生壺是首選,煮豆漿,豆漿機最佳,蒸煮食物電飯煲方便,想要吃個餡餅電餅鐺最合適。購買小家電前,可以考慮小家電是否必要,廚房還有沒有多餘的空間,但如果已經購買,就好好使用吧,因為一時衝動購買的小家電不是浪費,閒置才是真正的浪費。(曹騰)
小家電,一個人剛剛好
小煮鍋、小電飯鍋、小多士爐、一體式煎烤爐、便攜榨汁機……趁著今年雙十一購物活動,我又給家裡新添置了一臺10L裝的小烤箱。周末到貨就立馬開箱烤了幾個蛋撻,足不出戶享受了一份悠閒的下午茶。
因為在外獨自生活,小家電的煮食分量剛好滿足了自己「一人食」「一鍋端」的需求。早晨,小多士爐用3分鐘給我做好了一份早餐。下班回家疲憊得不想動彈,我只需淘好米倒進小電飯鍋再擱上幾塊熟食滷牛肉,按下機身唯一的按鈕後它就開始自己的工作。另一邊小煮鍋燒開水焯一些青菜,換上家居服放空一會後,飯熟了菜也好了。全過程20分鐘,在忙碌的工作日簡單地解決了自己的餐食,分量正好,收拾方便,不僅節約了糧食還節約了時間。
不敢說自己充分利用了家裡每一款小家電,但在緊張的生活裡,小家電確實在縫隙中給我提供了便利與幸福感。目前市面上的小家電,商家不管從功能開發還是外包設計,都迎合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各種營銷宣傳中擊中消費者的痛點。尤其是在「宅經濟」與「單身經濟」的風口下,配合網絡上各種博主的種草等,追求「獨立且有趣」的單身人士也可以通過各種小家電而精緻幸福起來。(蘇韻樺)
欄目策劃 曹騰 張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王月華 林琳 嵇沈玲 曹騰 蘇韻樺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韻樺、莫偉濃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