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0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文 | 吳亞琦
還記得12年前高考「白卷考生」徐孟南嗎?2008年,安徽高考生徐孟南為了考零分,故意沒有「規矩」答題。最終,總分160多分的他沒能進入任何一所高校。
2018年3月,徐孟南重回考場,參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招生考試,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從2008年到現在的12年裡,他經歷了打工、結婚、生子、離婚、重考、重讀大學。今年九月份開學,他就要上大三了。
圖源:澎湃新聞
徐孟南這一波三折的經歷,也算經過了社會的磨練,而後再選擇重新考試讀大學,相信是他慎重考慮後的決定,也算浪子回頭的醒悟,更是歷經波折後的成熟。接受採訪時他說,平時經常會接到棄考學生家長的求助,他都很樂意幫忙,並且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圖源:@梨視頻 視頻截圖
無疑,高考作為國家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神聖且重要的。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這數字,與希臘的總人口相當,其全民性和影響力自不必說。因為有了高考,知識被賦予了尊嚴和價值,寒門學子們有了自主把握夢想和靠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國家的發展也因其積蓄了源源的力量。
而對於個人成長來說,高考不是一個人人生的終點,但卻是關乎未來的一個重要起點。高考成功,進入一所好的大學,不只意味著幾年後的一張大學文憑。在大學裡學習一門專業的技能,涉獵更豐富的知識,都能幫助人們開拓眼界,提升格局。
除此之外,大學更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以及更多的機會和可能,讓通向夢想的道路更加多元和便捷。而這些,可能都需要通過高考才能有機會經歷。由此,高考值得每個人的尊重和珍視。
福州第七中學的學子們正在緊張學習備戰高考。張斌 攝
而正因為高考重要,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人生命運和未來道路,關係到教育和社會的公平正義,所以高考的尊嚴不容侵犯,高考的權威性和公平規範需要維護,必須守護教育公平的底線。
當然,寄託著全民期待的高考,本身也在不斷向著更加效率和公平的方向努力,不單是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中也承載著全民對知識學問的尊重和考試公平的共識。
徐孟南在勸誡高考學生時說,希望考生敬畏高考,珍惜高考的機會,珍惜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機會。其實,敬畏和珍惜高考,不單是我們每個個體該有的心態,這份心態,更需要全社會來守護和捍衛。
6月7日,高考進入倒計時。呼和浩特市某中學高三學子在自習課上認真學習。新華網 李倩攝
高考倒計時一周,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願所有高考學子不負光陰,金榜題名!
文字:吳亞琦
圖片:新華網、澎湃新聞等
朗誦:王茜
原標題:《「0分高考生」,重讀大學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