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光榮戶羅林:巧手繪出脫貧光榮圖

2021-01-21 聚焦洪湖

本文字數:2225字

閱讀時間:大約10分鐘

從自暴自棄到幹勁沖天

羅林靠著一雙勤勞之手

繪製出脫貧致富的光榮之圖

2019年3月11日,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沙口鎮蔣嶺村羅林家裡歡聲笑語,笑容洋溢在一家人的臉面上。這天,羅林一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樓房裝修整潔漂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兩個子女在奶奶膝下,愉快的玩耍,充滿了童趣。羅林更是精神飽滿,幹勁沖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勁。這兩年,羅林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可誰又能想到幾年前,羅林一家還是全村有名的貧困戶。

羅林一家5口人,上有60多歲且常年患病的老母親,下有兩個還在讀書的孩子,妻子也因承受不了家庭貧困的狀況而離家出走,生活過得十分艱難。儘管羅林以前一直在做電工,但是沒怎麼掙到錢,在外面一包煙也捨不得抽,經常把攢起來的錢都寄回家給孩子讀書和母親看病,這時生活的壓力常壓得羅林喘不過氣來。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之前,空有一腔致富的抱負,卻因為家庭的變故,自暴自棄,不自覺滑進貧困的深淵。

2017年,洪湖市工商銀行駐村工作隊發現羅林這一家的特殊情況,由村民代表評定為精準扶貧對象。駐村工作隊考慮幫扶羅林首先就是扶志。駐村幹部彭銀髮幾次上門與羅林促膝談心,圍灶夜話,解除他思想之結、精神之症,引導他窮則思變。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羅林決定重拾生活的信心,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中正在讀書的孩子,他開始了艱難而富有成效的脫貧致富之路。

羅林把自己的想法與駐村幹部、村幹部進行了交流、溝通,大家坐在一起分析了他現有的資源:15畝多一點的土地,按照「靠水吃水」的思路,可以發展養殖生產,畢竟水產品養殖和銷售存在巨大利潤空間。

說幹就幹。羅林首先挖了一個大約10畝的魚塘,水裡用來養殖草魚和蝦蟹,岸上用來養雞、養鴨,然後用雞、鴨的糞便餵魚和蝦蟹,從而形成一個生態養殖模式,以求脫貧致富。因為羅林的養殖技術並不過硬,起初岸上的雛鴨死亡率很高,本來資金就緊張的他,一時陷入困境,這時他又喪失了信心,打了退堂鼓。

駐村幹部發現後,不僅鼓勵他通過小規模的養殖,減少投入,降低風險,還主動幫他搞扶貧小額貸款,特別是介紹在沙口鎮紅旗湖很有養殖經驗的韓大爹為羅林的技術指導。這位韓大爹在沙口鎮紅旗湖養鴨養雞、養蝦幾十年,是方圓十裡的養殖專家,羅林主動找到韓大爹的住處,虛心請教,拜師學技,並向韓大爹敘說自己的家境和在養殖中遇到的困難。韓大爹看他要靠一個人養活自己多病的老母親及兩個年幼的兒女,對他的現狀深表同情,把自己幾十年的養殖技巧細心地傳授給羅林,解決了羅林在養殖技術方面的難題,使羅林的養殖慢慢走上了正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羅林起早摸黑,精心養殖,魚、蝦、蟹、雞等均有了好收成,年收達8萬元以上,一舉摘掉了貧困帽,並成為沙口鎮2018年脫貧光榮戶。

脫貧只是一個開始,初嘗到甜頭的羅林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國家幫其繳納的城鄉醫保和最低養老保險,駐村幹部幫兩個孩子落實了教育補貼,幫其母親辦理了慢性病卡,養殖的土地還獲得了產業獎補,他的後顧之憂得到了解決,心裡十分舒坦。於是,他下力用自己的雙手繪製出脫貧致富光榮之圖。

羅林見自己的生態養殖初具規模,看到農村裡有很多人開「農家樂」致富,一幅致富藍圖在他腦海形成:自己養的野雞、野鴨、螃蟹、蝦都是原生態的,開上「農家樂」,用上自己養殖的食材,相信有很多人來自己的「農家樂」吃上原生態食品。不久,在駐村幹部和村兩委的支持下,他把想法付諸了行動。在親戚朋友們的幫助下,羅林在自家田邊魚塘旁搭建了一個6間小農莊式的「農家樂」,房間不大,可是每間房間都被羅林打理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給人以潔淨幽雅的感覺。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他的幾個要好的朋友為了照顧他的生意常來「農家樂」光顧,每月的收入儘管微乎其微,但羅林認真對待每一位來客,只要來了一個客人他都會親自下廚做菜。為了做好「農家樂」,羅林專程學習了廚藝,有了一手好廚藝,加上無汙染、無公害的綠色環保食材,慢慢地顧客也越來越多,羅林的「農家樂」漸漸地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人傳十,十人傳百。羅林的「田園農家樂」在沙口一帶傳開了。每逢周末的時候,十裡八鄉的遊客絡繹不絕,他的「田園農家樂」熱鬧非凡,說話聲、笑聲、歌聲,蕩漾在田園上空……

羅林再也不用為兒女的學費、家庭的生活費發愁了,再也不用為母親的慢性病藥費發愁了。他開始有了自信心,對自己的美好未來十分憧憬,靠自己一雙勤勞之手可以脫貧致富。

自從認準了這個致富路子以後,羅林把辛勞和汗水都投在了生態養殖和「田園農家樂」上。不管是寒風刺骨,還是烈日當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魚塘裡忙碌著,在「田園農家樂」忙碌著……通過兩年的辛勤勞動,他收穫了人生、收穫了精神、收穫了家庭,特別是收穫了經濟,成了方圓十裡的富裕戶。2019年,羅林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一名光榮的入黨積極分子,並積極發展生態養殖模式,通過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把附近的貧困戶吸納進來。去年,在他的幫助下,有10多戶貧困戶的收入與之前有了較大的提高。

羅林說,正是精準扶貧駐村幫扶行動的春風讓自己踏上了脫貧致富路,他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的新生活,也要秉承黨的恩澤,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同心助力脫貧攻堅

攜手共促鄉村振興

來 源:洪湖市扶貧辦

編輯:蔡芳華

編審:吳 琪譚鳳珍

監製:李友華

總監製:黃麗霞

相關焦點

  • 【我脫貧 我光榮】正龍鄉東陽村脫貧戶肖瑞平: 身殘志不殘 養殖摘...
    【我脫貧 我光榮】正龍鄉東陽村脫貧戶肖瑞平: 身殘志不殘 養殖摘貧帽 2020-05-22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水縣梅江村:精準脫貧更需精神脫貧
    新天水訊【天水日報記者王雪梅 見習記者王明輝】 變「輸血」為「造血」,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一直是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 4月2日下午,記者跟隨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團到達梅江村朱家大院時由清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梅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組織開展的「憶先輩·傳家訓·講家風」的清明節主題實踐活動正在進行,梅江村村民坐滿了院子,都在認真傾聽今年79歲的朱家大院戶主朱四德講述「耕讀傳家」、「百善孝為先」 、「勤儉節約」「誠信做人」等樸實卻真實感人的民間故事。
  • 河南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表彰「最美脫貧戶」和「最美扶貧幹部」
    6月30日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黨群服務中心,參加該村的脫貧攻堅表彰會後,「最美脫貧戶」李書正高興地說,「2015年以來,俺家享受黨的扶貧好政策和各種幫扶50多項,直接和間接的好處一口氣都說不完。」
  • 大山深處的「脫貧」農場
    在鎮村黨委的幫扶下,唐家虎與翠萍農場籤訂長期就業協議,去年工資收入7100元,農場還幫助他銷售茶葉20斤,收入6000元,去年底,他家光榮脫貧。「如今日子越過越好,今年我還準備做新房子。」唐家虎憧憬著未來。據了解,桐城市唐灣鎮屬純山區鎮,平均海拔680米,下轄8個村。近年來,該鎮大力推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道路。
  • 桐城市孔城鎮:「四結合」強產業助脫貧
    2020年12月,桐城市孔城鎮桐梓村最後一戶貧困戶張宏兵光榮脫貧了。至此,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結合區位優勢發展產業。現安置點內有經營性商鋪137戶,小型加工企業46戶,帶動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的就業,提高了村民的家庭經濟收入。結合村民組自治發展產業。2017年汪莊村民組被安徽省民政廳確認為全省「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單位」。為促進汪莊村民組經濟發展,該村大力扶持小產業經營,湧現出種植食用菌的致富女能手、身殘志堅的養殖大戶。
  • 光榮脫貧戶尹以帥:「小草莓」撬動主動脫貧之心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李鎮長和肖莊社區村委會幹部多次走訪尹以帥戶,深度的溝通和積極鼓勵,深深地溫暖著他們父子,也讓以帥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觀念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他意識到:「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貧困」,要脫貧,要致富的想法在心底潛滋暗長,於是積極參與到脫貧致富的探索道路上來。想好就幹。
  • 光山:脫貧攻堅越戰越勇
    「好吃懶做可恥,脫貧致富光榮。」這是記者在光山縣偏遠的仙居鄉公路旁看到的宣傳標語,也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扶智與扶志相結合的形式之一。 光山縣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曾幾何時,該縣的貧困戶佔全縣農業總人口的11.5%,涉及19個鄉鎮街區和106個貧困村。改革開放初期,該縣外出務工人員打著「貧困縣」的招牌很好找到就業崗位。 時過境遷。
  • 鎮原縣巨溝村衛星小圖知村戶 清晰全局助脫貧
    原標題:鎮原縣巨溝村衛星小圖知村戶 清晰全局助脫貧  記者 張凡  日前,走進鎮原縣武溝鄉巨溝村駐村幫扶工作室,牆面上一張村級衛星圖引人注目。站在圖前,巨溝村的全貌和村情一覽無餘。
  • 「我家的兔籠『光榮退休』了!」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家庭帳本】「我家的兔籠『光榮退休』了!」
  • 凝心聚力勇擔光榮使命 偉大實踐鑄就歷史巨變——國新辦雲南脫貧...
    貧困面貌、脫貧難度、脫貧成本疊加,因此雲南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我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前面總體介紹中實際上也涉及到了,這裡我再簡單概括一下。  一是凝心聚力。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戰役,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全省上下形成一個共識,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有幸投身於這場偉大事業,是人生一大幸事。
  • 上高縣南港鎮深耕精神扶貧提振脫貧「精氣神」
    近年來,上高縣南港鎮堅持黨建引領,在實施產業扶貧促增收的同時,著力補齊「精神短板」,通過「愛心超市」積分兌換、模範評選、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等,幫助貧困戶堅定脫貧信心,提升脫貧精氣神,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雙輪驅動。
  • 脫貧攻堅:真正激發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持久動力
    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實施,許多貧困群眾、貧困村已實現脫貧,但有些地方的有些貧困戶卻存在著奇怪的思想,他們「不想脫貧」「不敢脫貧」甚至「不會脫貧」。  「不想脫貧」「不敢脫貧」是因為只要你仍是貧困戶,就一定有人關注、有人捐贈、有人幫扶。一旦脫貧了,這些曾經的待遇自然也就沒有了。
  • 南陽鴨河工區:下足「繡花」功夫 決勝脫貧攻堅
    南陽市鴨河工區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6戶1277人,於本月全部實現脫貧。該區按照「興產業、帶就業、促脫貧」發展思路,該區強化「雙業攻堅」,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落實產業獎補政策,通過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累計帶貧636戶,戶均收益超過1000元。精準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落實就業獎補政策,多批次組織勞務輸出,圍繞衛生保潔、農保宣傳等工作,開發村級公益崗686個。
  • 運鴻集團:積極貢獻企業產業脫貧方案 積澱脫貧向心力凝聚力
    同時,運鴻集團還在當地建立了光伏發電有機蔬菜生產和農副產品加工,對128戶精準扶貧戶因地就近安排就業,實現穩定收入,現已全部脫貧。今年,為進一步擴大扶貧產業,田家鎮辦事處決定繼續支持運鴻集團在鑄錢爐、韓垸、盤塘、郭衝等4個村開展土地流轉2000畝,建立現代化觀光產業園,確保精準扶貧戶有穩定收入來源,同時帶動集體增收。
  • 海南省級脫貧光榮戶林桂美:打工務農採蜂蜜 全家攜手奔小康
    近日,獲得海南省脫貧光榮戶的三亞市天涯區立新村脫貧戶林桂美說起自己這些年來的變化很感慨,這些年不管是幫扶責任人還是村裡,大家都在一心一意地扶持她,她才會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在幫扶責任人周啟孝和村委會的幫助下,林桂美開始外出打工,大兒子在家做農務,小兒子到深山裡採野生蜂蜜賣錢,一家人從思想上開始轉變,從行動上開始努力,一家人攜手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於2015年底脫貧摘帽。
  • 匯聚脫貧「向心力」
    「自從出車禍後,至今我腿部受傷還未完全恢復。全市1521個文明單位結對幫扶1305個貧困村,結對聯繫貧困戶4萬多戶、13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55億元,通過修路、改水改廁、幫建圖書室、文化廣場等,改善了1305個貧困村的人居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持續將脫貧攻堅工作與培訓增技能相結合,精準選擇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實用,培訓結果明顯,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
  • 義縣:大定堡鄉多點發力脫貧步伐邁得快
    義縣:大定堡鄉多點發力脫貧步伐邁得快 作者:孫鄭新 2017-10-11 10:04   來源:錦州日報     近年來,錦州市義縣大定堡鄉始終把扶貧開發助力脫貧攻堅作為一項系統的民生工程來抓,從群眾利益出發,以產業為主導,以行業扶貧、政策扶持為驅動,多點精準發力,為貧困群眾脫貧找出路,力爭使全鄉脫貧步伐邁得更快。
  • 【脫貧攻堅】強化組織引領 築牢決勝之基 ——科左中旗保康鎮抓...
    近年來,科左中旗保康鎮黨委堅持凝聚組織之力、築牢決勝之基,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持續推動「村出列、戶脫貧」的根本保障,引領黨員幹部群眾攜手並肩、砥礪前行,共同書寫了一封來自基層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滿意答卷。目前,該鎮8個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累計減貧1185戶、3398人。真抓實幹,遍地英雄下夕煙「在決勝之年,我們定要做到決戰必盡銳而出,把最能打硬仗的幹部選派到脫貧一線,全力啃下這塊『硬骨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康鎮黨委書記白套吐格說。堅持拉緊責任擔當落實鏈。
  • 太康「鳳還巢」助力脫貧攻堅
    像朱自全一樣,今年以來,太康縣已有2215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返鄉創業,帶動528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他們一個個「鳳還巢」助力脫貧攻堅,在該縣成為新常態。這是該縣勇於創新,推動扶貧政策落地,栽下了棲鳳的梧桐樹。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 | 脫貧成效怎麼樣?聽聽咱四子王旗的老鄉怎麼說!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 | 脫貧成效怎麼樣?聽聽咱四子王旗的老鄉怎麼說!改進幫扶方式,提倡多勞多得,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氛圍。——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 脫貧成效怎麼樣?聽聽咱四子王旗的老鄉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