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誰更「可怕」?

2021-02-07 PE聚乙烯產業鏈





「站住!你是什麼垃圾?」

 

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

 

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

 

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

 

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

 

1. 垃圾的分類

 

 

國內的大家都耳熟能詳,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四個桶,黑桶(幹垃圾),褐桶(溼垃圾),藍桶(可回收物)和紅桶(有害垃圾)。對於其內容物的說明更是好記,網上流傳的口訣——「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都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類就沒有這麼簡單粗暴了。最基本的有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粗大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在此基礎之上,不同的地區的會有不同的項目,規定的內容物也會有所差距。不過當地政府也都會貼心的發放詳細的指導手冊。 

 

 

2. 垃圾的處理

 

 

上海的垃圾分類主要就是乾濕的分離,除了剩菜剩飯等溼垃圾要單獨從包裝盒中取出丟棄之外,其他種類的垃圾只要分別扔到對應的垃圾桶即可,可以說是比較輕鬆無煩惱。

 

 

而在日本,垃圾是要處理後才能丟棄的。瓶瓶罐罐要撕掉標籤用水衝淨晾乾,紙質盒子要剪開放平,書籍雜誌要分類系好。更細緻的是,瓶裝飲料的塑料蓋子,衣服上的金屬製品之類,因為和本體屬不同的垃圾類別,所以還要特地取出來分開丟棄。奉獻了自己,減少了回收人員的負擔。

 

3. 垃圾的收集

  


在上海,垃圾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投放時間段外無法扔垃圾,錯過了只能等到第二天,讓無數上班族叫苦不迭,卻也讓垃圾收集更有效率了。

 

 

殊不知在日本,垃圾的丟棄不僅有時間段的限制,還有日期的限制。以池袋的豐島區為例,逢星期一、四扔可燃垃圾;星期二、三是可回收類垃圾;第一和第三個星期五是金屬和玻璃。錯過了也許要多等一兩個禮拜才能丟出。


  

而沒有依照規定丟棄的垃圾也會被貼上貼紙,留在垃圾收集點等主人領回家重新整理。如果想偷懶不去認領,超過一定時間,環保局的人就會展開調查,可以說是完全逃不掉的。

 

4. 相關的法律和懲罰

 


 

垃圾亂丟,二者都是有相關法規處罰的。根據2019年7月1日 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可罰5萬元。

  

 

而日本《廢棄物處理法》則在第25條14款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3萬元);如胡亂丟棄廢棄物者為企業或社團法人,將重罰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00萬元)。懲罰力度這樣大,誰還敢亂丟垃圾呢?

 

 

垃圾的處理不善,會給人們的健康和周圍的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

 

而垃圾的良好處理,會減少資源浪費,促進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上海人民被垃圾分類逼瘋?其實日本的垃圾分類更變態……
    從上海開始試行垃圾分類以來,先是北京傳出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的消息,緊接著西安600多小區便已經開始同步開始了垃圾分類。據不完全統計,從上海試行垃圾分類這半個月以來,微博排行榜上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熱搜平均一天一個。「被逼瘋」率先領跑其他關鍵詞,一路熱度高漲。而此前率先作出代表的上海人民,在被垃圾分類支配之後,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垃圾桶賣斷貨被限購,分類垃圾桶隨身攜帶: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乾淨了嗎?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圖/ 上海本地寶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 上海已執行垃圾分類!誰又還記得「垃圾分類」鼻祖「流浪大師」?
    今天是垃圾分類實施的第三天,不知道上海的朋友是不是被分揀大媽一句「你是什麼垃圾」問得啞口無言?從上海網友們發來的捷報上看,垃圾分類雖然來得突然,但是分類效果和普及程度都比較樂觀,當然,也有一些網友搞不清楚垃圾究竟該怎麼分類。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垃圾分類,有人贊同,有人質疑。上海,仍在適應和磨合的節奏之中。而在鄰國日本,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四十多年,以詳細的分類,苛刻的投放時間聞名世界,讓很多到日本旅遊和短暫生活的人都難以適應。但日本的民眾已經將垃圾分類內化成了生活方式。經過民眾和政府的通力合作,四十年間,日本的垃圾處理和回收取得了不少成就。
  • 日本的垃圾分類,比想像中更「變態」
    家裡應該是整齊明亮的,所有東西都該有它的位置,所以日本的百元店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收納物品。 而垃圾的分類收納在日本人看來關係到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小孩子都會被父母教育怎么正確地分類丟垃圾。 日本街頭,也因此幾乎纖塵不染。
  • 7月1日上海垃圾分類新裡程 先來聽聽日本的垃圾分類及處理二三事
    上海垃圾箱舊貌換新顏由身邊的變化聯想到曾經的日本複雜的垃圾分類和限時投放是不是讓你心煩意亂?其實日本的許多城市,有著比上海更為嚴格複雜的垃圾分類制度。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又是怎麼扔垃圾的呢?小板凳和瓜子準備好,前排就座。日本許多城市推行垃圾分類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當時只是將垃圾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經過40多年的發展,越來越細緻,甚至到了需要特地查詢的程度。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上海的經驗與思考
    上海也形成了一整套可視化標識,老百姓一眼能看明白,具體每一件垃圾屬於哪一類。二是明確了垃圾分類投放的主體責任究竟是誰。最初推廣時,很多居民不理解,認為自己交了物業費,就應該是保潔員的責任、志願者的工作。上海花了很大精力在這一塊,和居民溝通,明確垃圾的分類投放是居民的主體責任。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如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
    原本混放在一個袋子裡的垃圾,從此需要嚴格按規定分成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果扔錯,最高將被處以200元的罰款。一夜之間,扔垃圾不再是「隨手的事兒」,而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為了正確地扔垃圾,上海迅速掀起學習垃圾分類風潮。對垃圾分類,有人贊同,有人質疑。上海,仍在適應和磨合的節奏之中。
  • 垃圾分類 | 他山之石——日本垃圾分類
    想做好垃圾分類就先看看垃圾分類大國——日本是如何開展垃圾分類的。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往往會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每個垃圾箱上還寫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三、人人自覺,認真細緻。  養成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兒童打小就從家長和學校那裡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
  • 世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近日有關上海垃圾分類的話題很「熱」,垃圾分類收集便於統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把有汙染環境的物質分開來處理,杜絕垃圾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回收利用,節省資源,變廢為寶,提供有用資源循環使用,以免有些垃圾汙染土壤河流以及地下水,最大的限度杜絕這些垃圾。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地方堪稱史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 日本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幼兒園小朋友排隊扔垃圾
    「乾淨」,也許是對於一個首次到日本旅遊的人最大的印象。誰能想到,40多年前日本曾飽受嚴重的大氣汙染和垃圾包圍城市的困擾。之後,通過日本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努力,使得日本環境得到大幅改善,乾淨的環境也成為了日本的一張名片,吸引著大量外國遊客赴日旅遊。
  • 日本:重垃圾分類更重回收處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眾所周知,日本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有不少經驗做法值得借鑑。實際上,日本垃圾分類兼顧了分類精細和可操作性兩個方面。在可操作性上,日本東京的做法可資借鑑。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辦法大同小異,以東京都澀谷區為例,在澀谷區政府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生活垃圾分類圖表,有日語和中英韓語種版本。在區政府可以領取到垃圾分類圖表。澀谷區生活垃圾基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和大件垃圾,在很多垃圾投放點懸掛的標示牌上都有這4類垃圾的投放日期。除了不常涉及的大件垃圾,主要就是3種生活垃圾需要分類。
  • 關於垃圾分類,日本人是認真的
    從條例的內容來看,在垃圾分類、定點收集甚至處罰措施等方面都與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頗有可比之處。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制度據說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已經發展到非常細緻的程度,甚至有點過於細緻,以致於在日本國內也出現了簡化分類的呼籲。尤其讓外國人頭疼的是,垃圾分類不僅細緻,而且具有地域性,不同的縣、市在分類標準上不盡相同,不同街區的垃圾收集地點和時間各有規定。
  • 上海垃圾分類出新招
    新華社上海10月3日電(記者楊有宗 王默玲)垃圾分類需要久久為功,尤其是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上海的一些醫院和高校,在加強宣教的同時,探索「土發明」和「小妙招」,讓上海垃圾分類正迭代升級為更為精細的「2.0版本」。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採血窗口前,來自江蘇的患者周女士採血並按壓止血後,將使用過的棉球投放入標註有「棉球丟棄處」的柱狀黃色垃圾箱。
  • 世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和迅速,在自然中獲得財富的同時,自然的破壞也很大,這些國家也重視環境保護,最近,上海關於垃圾分類的話題是「熱」,垃圾分類收集便於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分開處理環境汙染物質,可以在消除垃圾汙染環境的同時進行再利用,節約資源,珍惜廢棄物,這些垃圾絕對扔掉,今天介紹的地方可以說是歷史上最
  • 垃圾分類第一天 上海開了多少罰單?
    不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到上海市民的素質,大家還是很積極的配合教育和垃圾分類工作,並保證以後會嚴格遵守垃圾分類的要求。實際上,保護環境這個現在說起來太空泛,太寬廣,對我們現在來說,垃圾分類的意義是為了後期處理垃圾方面可以更環保,減少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 長三角議事廳︱日本垃圾分類對長三角的借鑑意義
    「垃圾分類」成為當前國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截止到2019年9月10日,在7月1日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之後,中國福州、溫州、蕪湖、杭州、西安、無錫等六地也相繼開啟了垃圾分類「強制時代」。長三角城市佔全國垃圾分類強制實施城市超過70%,長三角成為中國率先開展垃圾分類的核心區域。而日本是世界上開展垃圾分類最早、成效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
  • 被垃圾分類逼瘋的魔都人,看看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怎麼做的
    其實垃圾分類本來是件好事,隔壁日本堪稱是全球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在日本生活的人,幾乎每個人都要遵從市政府分發給各家的垃圾分類指南來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不僅如此,日本垃圾分類這件事本身,也變態到沒朋友!因為日本的垃圾分類特別細緻入微,而且各種垃圾的收集日期都不同。即便不是外國人,同樣是日本人,只要搬家,第一件事就是向鄰居要一份當市的垃圾分類指南,把它貼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
  •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央視新聞聯播段子手朱廣權最近再出金句:是幹是溼,讓豬試吃,一吃便知,豬可以吃的是廚餘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而上海最先試行,因此上海人民見面後的問候語都是「你是什麼垃圾」。一時間,上海人民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不談朋友,只談「垃圾分類」。有上海的阿姨說,一邊吃的時候就要分好,雞的大骨頭要放到幹垃圾,雞的細骨頭要放到溼垃圾,不吃了的「豬尾巴」也拆分好再丟。有網友調侃,幸虧沒生在上海,否則媽媽都不知道該把你往哪個垃圾桶裡扔?。
  • 千萬別以為北京垃圾分類比上海簡單!一篇教你get垃圾分類全部要點
    自從上海實行了「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小愛和上海朋友的聊天記錄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