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吳文博 蘇鈞天
「旁聽生計劃」歷史圖片
當我們討論「可持續飲食」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我們與食物的關係單純是為了填飽肚子嗎?什麼是食物裡程?晚餐選擇吃牛肉為什麼會比選擇吃雞肉造成更多的碳排放呢?
這些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來源於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學教授May Tan-Mullins近日帶來的一場關於糧食安全的公開講座,這也是第五期「旁聽生計劃」的首場講座。
記者了解到,日前,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旁聽生計劃」再度重磅起航。這個由人文社科學院於2017年推出的知識共享項目,旨在以公開講座的方式,讓社區與城市裡的人重返校園,找尋內心的火種。
「旁聽生計劃」發起人王禹琪介紹說,迄今為止,四期旁聽生計劃的125場講座已經為百餘位城市中各行各業的「旁聽生」提供再學習的機會,講課內容涵蓋英國脫歐、行為經濟學、知識付費、藝術與戲劇等各個方面。通過篩選進入計劃並且滿足考勤標準的學員還可收穫由寧諾人文社科學院頒發的結業證書。
「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新一期旁聽生計劃將主要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王禹琪說,不過新的形式絲毫沒有影響項目的熱度。首場講座,彈幕、禮物、留言、問題……多種多樣的互動方式和熱情提問的觀眾使直播間裡的討論氣氛熱火朝天。May Tan-Mullins教授從近日來引起社會熱議的「光碟行動」入手,介紹了糧食安全的概念和理論框架、全球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挑戰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糧食安全的息息相關。
「許多問題其實並沒有『對』與『錯』的答案,這也是人文社科的一大魅力。我們鼓勵和引導整個社區和城市裡的人一起探索這個學科,並得出自己的答案。」May Tan-Mullins教授在直播中提到。
往屆學員方智琪也表示:「參加旁聽生計劃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從多緯度的視角思考問題,減少了對事物的偏見,增加了同理心,同時保持對世界未知領域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旁聽生計劃」的授課團隊可謂誠意十足,基本都是各個領域的「學術大牛」,話題涵蓋可持續發展、公共外交、國際教育、語言研究等。在未來一個月裡,「旁聽生計劃」有數場線上講座向社會公眾開放報名,希望旁聽線上系列公開講座的市民可以通過寧波諾丁漢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微信公眾號進行報名參與。
一起來加油充電、探索世界吧。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