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深謀遠慮的呂不韋,為何會從權力巔峰一步步走向毀滅

2020-12-13 蘇小妹同學

近日《大秦賦》持續熱播中,劇情也越來越精彩。

隨著嬴政年齡漸長,親政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而呂不韋自秦王異人去世,全權主持朝政的丞相,不願交出權柄。

呂不韋和嬴政的衝突,愈演愈烈。

呂不韋,是大秦這段歷史中一個核心人物之一,從第一集到目前為止,段奕宏主演的呂不韋的戲份是最多的。

呂不韋從一個市井商人,因為其眼光獨具,獻趙姬,押寶嬴異人;後來在秦朝宮廷運籌帷幄,為秦異人搭橋鋪路;之後搭上性命幫助嬴異人回國,最後登基為王,呂不韋功不可沒,可謂智勇雙全。

秦異人即位後,呂不韋掌權 ,更是如魚得水,得以施展才華和抱負,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在秦王異人去世之後,呂不韋權力達到高峰。

當時嬴政只有十三歲,國事都交給呂不韋主持,並尊稱為仲父。

此時的呂不韋,大權獨攬,出入宮廷,統領朝政,指點江山,儼然一副攝政王的樣子。

呂不韋可謂登上了人生巔峰,風頭正勁,一時無二。

著名的「一字千金」典故,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統領朝政,呂不韋野心不止於此,他還想名流千古,因此著書立說,於是命門客,編纂《呂氏春秋》。

完稿之後,呂不韋命人將書放在城門口,並發出通告,「如有能改一字者,賞千金。「

結果書在城門,擺了三個月,無一字能改。

難道是《呂氏春秋》如此完美,無一字能改嗎?當然不是。

正如劇中嬴政所說:「這書我看了七八成,寡人覺得並非一字不能改。」

李斯一語道破天機:「相邦的這部呂氏春秋。確實並非毫無錯處。而是即使有人看出錯處,恐怕也不敢說」。

可見,呂不韋當時權勢,已經達到了一手遮天的程度。

秦二世時期,丞相趙高獨攬大權。

一日上朝,趙高帶來一隻鹿,並對秦二世說:這是一匹好馬,我要獻給陛下。

秦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這明明是一隻鹿。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說的不對,可以問問大臣們,看看到底是鹿還是馬?大臣們看了看,心裡都清楚這是鹿,但是迫於趙高的權勢,紛紛回答說是馬。

這就是著名的「指鹿為馬」典故的由來。

此時的呂不韋 ,與秦二世時候「指鹿為馬」的權臣趙高何其相似。

呂不韋靠著自己的智謀,從一個市井商人到秦國的宰相,為何最終難逃 盛極而衰的命運,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三點原因:

第一、一朝天子一朝臣

有句俗話:「一朝天子一朝臣」著實很有道理。

呂不韋的飛黃騰達,是因為秦王異人,在異人眼裡,呂不韋是老師是朋友,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們是生死之交, 兩人的感情和信任,無人能比 。

但是到了秦王嬴政,嬴政和他並沒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和恩德。

嬴政想要親政,一展抱負,就要大權在握,必然要扶植自己的勢力。

而呂不韋卻處處老臣自居, 甚至常常不把秦王的意見放在眼裡,總是一副:「你還年輕,這些事你不懂,我來就行了」的姿態。

這有點像家村裡老人訓年輕人。總是說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之類的話。

嬴政受到到處處制約,對呂不韋自然諸多不滿。

隨著嬴政長大,兩人的矛盾不可避免。

這種託孤大臣和新主之間的矛盾,在歷史上其實是屢見不鮮的,衝突不可避免。

春秋時期的吳國的重臣伍子胥和吳王夫差便是這樣。

伍子胥和和吳王闔閭。伍子胥本來是楚國大臣,因躲避楚王的追殺逃往吳國,後和吳王闔閭,是一對好搭檔, 幫助和闔閭建功立業。

闔閭死後,兒子吳王夫差繼位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因為伍子胥心情剛烈,直言不諱,總是以老臣自居,動不動就教訓夫差;另一方面夫差心高氣傲,剛愎自用。

兩人很多戰略上意見不合,夫差和伍子胥的衝突不斷,最後,伍子胥落得被夫差賜死下場。

康熙皇帝為了親政,便著手處理鰲拜等顧命八大臣,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二、主客不分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

權力的核心只能有一個,作為最高權力的王權更是如此。

在中國古代,都是家天下,權力只能屬於皇族本家,甚至只能屬於一人,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亦是慘烈異常,更何況普通外人。

因此,在傳統的帝王制度下,一旦大臣位高權重,功高震主 ,帝王就會非常忌憚。

縱觀歷史,沒有幾個功高蓋世的大臣能夠全身而退。

因此,皇帝殺功臣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劉邦、朱元璋是最典型的代表。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算是難得的厚道之君了。

晚清名臣曾國藩,號稱半個聖人。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收到那麼多的推崇,就是因為曾國藩是少數,在建立不世功勳後,能全身而退的人。

在平息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保持著清醒地頭腦,不僅僅解散了湘軍全部軍隊,而且自己主動辭去所有官職。同時,再三告知自己的兄弟,要低調行事。

正是因為曾國藩有如此的智慧,最後才得以全身而退 。

三,利令智昏

俗話說利令智昏,權勢和成就,一樣可以讓人喪失智慧。

早期的呂不韋 ,確實保持了敏銳,克制和智慧,但是一但飛黃騰達,身居高位,就有些忘乎所以了。

人一旦取得一定成就,就會自我膨脹,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甚至有些忘乎所以。呂不韋太過自負,大大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

呂不韋就是典型的對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估計過高,他以為自己在秦國功高蓋世,無可替代。

但是在秦王的眼裡,卻可能會覺得呂不韋是在把持朝政,倚老賣老,不僅覺得他討厭,而且已經成為自己親政的絆腳石和最大的障礙。

連呂不韋的門客都知道,大王一旦親政,呂不韋就會失勢,所以聽說嬴政要親政,便紛紛離去。

而呂不韋卻失去了這樣的警覺,或許他也有想到,只是還保留著一份僥倖心理罷了。

在劇中李斯有一段經典臺詞:「權勢就是這樣。它能遮住人的雙眼。堵住人之雙耳,讓人既看不見,又聽不見這事實真相。逐漸失去判斷,越做越錯。」

呂不韋便是如此 ,為了保住權力,阻止秦王嬴政親政,他不惜犧牲成蛟,負隅頑抗。但最終大勢已去,無力回天,呂不韋的努力,只是錯上加錯。

進需要勇氣,退需要大智慧,贏得權力難,放下權力更難。

倘若他有曾國藩的智慧,急流勇退,放下對權力的痴迷,儘早主動支持秦王嬴政親政,以他對秦國的貢獻,或許還可以保留自己的性命,頤養天年。

因為人性不變,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演,所以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然而,人總是很難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要不然歷史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呢?

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作為旁觀者時候,我們很清醒,但是一旦自己身臨其境便會當局者迷,亦或者抱有僥倖心理。

學習歷史,其實就是了解人性,了解別人,也了解自己。

通過了解歷史,雖然我們不能克服所有的弱點,但我們卻可以看清自己,看清他人,做個明白人。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呂不韋為何總是喜歡捂著肚子?原因細思極恐
    文/小凡娛影導語:《大秦賦》呂不韋為何總是喜歡捂著肚子?原因細思極恐由張魯一、段奕宏等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在劇中,秦王愛上楚女想迎娶她卻被他母后趙姬阻止,結果秦王都楚女和齊國公主都娶了,太后也無話可說了。
  • 《大秦賦》:一山有二虎,呂不韋與李斯,誰主沉浮?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聯袂主演的78集連續劇《大秦賦》正的熱播,該劇以其恢宏的歷史背景和鮮明的人物刻畫贏得了觀眾的一致讚許。儘管張魯一飾演的少年嬴政有些違和,但緊湊的劇情、龐雜的人物關係和全員在線的演技依然令該劇成為年度爆款並一度站上8.9的高分。
  • 《大秦賦》:呂不韋為何總是捂著肚子,原因細思極恐
    由張魯一、段奕宏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在劇中發現呂不韋有一個習慣,就是呂不韋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喜歡捂著肚子,尤其是和趙姬、秦王嬴政說話時,呂不韋總喜歡做這個捂肚子的動作,難道是呂不韋是消化不良?
  • 《大秦賦》嬴政見呂不韋丞相已經開始害怕 呂不韋人物簡介最後結局...
    《大秦賦》嬴政見呂不韋丞相已經開始害怕正如李斯所說,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某些東西時,他一定會拼命爭取;可是當他已經擁有的夠多的時候,他就會權衡利弊,究竟是冒著一無所有的風險繼續爭取,還是求穩。
  • 《大秦賦》未講清楚,呂不韋為何要幫嬴異人?聊聊二人背後的生意
    導言:《大秦賦》未講清楚,呂不韋為何要幫嬴異人?聊聊二人背後的生意。《大秦賦》以一場氣勢恢宏的戰爭開篇,大將王齕率領秦銳士攻擊趙國都城邯鄲,秦軍久攻不下,嬴異人作為大秦宗室的公子,危在旦夕,幸得衛國人呂不韋所救,二人一路上歷經生死磨難,終於回到大秦。
  • 《大秦賦》:嬴異人,異於常人,呂不韋,不違初心!
    嬴異人在這種背景下的所做所為,引起了大富商呂不韋注意。在戰國時代,商人的地位是十分低的,會被很多人瞧不起(這種狀況,到了唐末宋初才有所改觀)。而躊躇滿志的呂不韋以商人獨思維和眼光,認為嬴異人「奇貨可居」,以後必有發展。可以在他身上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更大收益。
  • 《大秦賦》用了39集才看清呂不韋,明白了《呂氏春秋》這個伏筆!
    《大秦賦》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歷史正劇不等於史實,而是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一種解讀。在《大秦賦》的眾多人物當中,呂不韋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了。從一介商賈一躍成為秦國的相邦,為秦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人無完人,呂不韋貪婪權力,一度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這方面在《大秦賦》中也有所展示,為了推遲嬴政親政,設計構陷成蛟。為了讓趙姬對自己言聽計從,將嫪毐送入宮中。由此來看,呂不韋似乎是一個反面人物,那麼果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至少在《大秦賦》中不是這樣的。
  • 《大秦賦》:面對趙太后的暗示,呂不韋卻在摸肚子,大家不要想歪
    《大秦賦》播了二十多集,道具講究,演員妝容神還原,而劇裡面屢次出現與西安出土的秦兵馬俑神形兼備的人物形象也是十分有趣,仿佛那個朝代的人活生生地又站在歷史的舞臺上,演繹屬於他們的時代。這種神還原歷史文物的操作觀眾還是很買帳的,《大秦賦》的收視率不但一路高歌,大家還掀起了對劇情的討論熱潮。
  • 《大秦賦》中,沒有工作經驗的呂不韋,為何能封侯拜相且還能勝任
    這兩天有網友留言問呂不韋的事,大意是說,呂不韋不過是個商人,從沒在體制內待過,他為何後來能拜相封侯,難道只是因為他投資了嬴異人?他直接進國家部委,他是如何勝任這種工作的?今天駱駝就借這倆問題來聊一下呂不韋。
  • 大秦賦:嫪毐李斯進宮,聰明如呂不韋也犯了和韓王一樣的錯誤
    當呂不韋識破韓王的心思,順水推舟接納韓國水工鄭國的建議修建鄭國渠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接下來做的事正是重蹈了韓王的覆轍。正當他得意洋洋地笑話韓王是蠢人時,卻忽略了自己動的心思也將讓自己陷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境地。隨著《大秦賦》的熱播,一些關於呂不韋的正史野聞也重新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
  • 大秦賦呂不韋偷笑表情包分享 QQ段奕宏呂不韋偷笑圖gif大全
    大秦賦呂不韋偷笑表情包分享 QQ段奕宏呂不韋偷笑圖gif大全時間:2020-12-04 22: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秦賦呂不韋偷笑表情包分享 QQ段奕宏呂不韋偷笑圖gif大全 大秦賦呂不韋偷笑表情gif很多地方都有的,大家都在用這個gif,如何使用呢,在QQ微信裡面都有的
  • 如何評價呂不韋?他結局為何會那麼慘?司馬遷一個字就說明白了!
    說起秦王嬴政,就不得不提呂不韋。作為一個「賤商」,呂不韋眼光獨到精準「投資」,選準了秦送往趙國的質子秦異人(後改名為子楚),不惜散盡家財扶持其上位登上秦王寶座。他也因此由商入政開啟了自己的巔峰之路。作為秦國一代權臣,秦相呂不韋有「家僮萬人」「食客三千」,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政令皆出其手,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大秦賦:呂不韋專攬朝政,秦始皇怒殺甘羅,從中我看到了「考點」
    我點開《大秦賦》,這歷史年代久遠,七國大王,三位太后、呂不韋、嬴政、蒙毅、不世出的名將們齊聚一堂。這劇應該很好看,但歪歪斜斜的每一集都寫著「歷史正劇」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幀縫裡看出字來,滿集都寫著兩個字是「考點」!大家好,我是小林伊,今天來講講《大秦賦》中出現的考點。
  • 《大秦賦》看到50集,想為段奕宏的呂不韋平個反
    《大秦賦》上線以來,段奕宏演技一直有負評:「呂不韋總跟沒睡醒一樣,看著不精神。」「段把呂不韋演得太LOW了,哪有一點點商賈巨頭風範!」「段奕宏表演用力過猛。」過往的表現似乎總是神經兮兮、蓄勢待發,到這兒,呂不韋才真的「嚴肅」了一把!所以原來在這兒等著,段奕宏是有謀籌的!原來這就叫不拘一格!段奕宏絕對說得上是《大秦賦》演技擔當,這部劇沒他估計評分更掉底了。
  • 《大秦賦》:趙姬與呂不韋反目,嫪毐被封長信侯,其實這是催命符
    由張魯一、段奕宏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嬴政原本意氣風發打算接下呂不韋讓出的大權,因為呂不韋承諾讓他加冠親政,隨後呂不韋借著長安君成蛟一事,給了嬴政一次教訓。成蛟被害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多方權利競爭導致,呂不韋想借著成蛟這件事情證明嬴政還不到親政的時機,同時將大權緊緊握在手中;李斯也想借著成蛟之事讓嬴政可以看清呂不韋的真實意圖。經歷成蛟這件事情後,嬴政也徹底清醒,其實嬴政在心裡早就看清了,不過由於一些親情、感恩的情愫在裡面,所以才不願意去相信呂不韋不願意放權。
  • 大秦賦:呂不韋為何認為華陽夫人能幫秦始皇的爹,因為一男和一女
    大秦賦:呂不韋為何認為華陽夫人能幫秦始皇的爹,因為一男和一女就是沒看過《大秦賦》的人,對於呂不韋也不會陌生,因為是他發現了秦始皇的爹嬴異人「奇貨可居」。看過《大秦賦》或者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還知道,呂不韋之所以能幫嬴異人上位,並不是靠的他自己,而是靠的一個女人,她就是《大秦賦》中,鄔君梅飾演的華陽夫人。那麼華陽夫人這個楚國人,為什麼能影響秦國的「國家大事」呢?
  • 《大秦賦》中相信很多人,都對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感興趣了
    12月1日,一年一度的壓軸古裝劇《大秦賦》正式上線。當《大秦賦》系列的最後一章《大秦帝國》最終完成時,我們打了一千次電話,催促她開始向我們走來。在此之前,《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得了9.3分、9.2分和8.5分,可以說是一個肩膀的普遍存在。
  • 《大秦賦》:呂不韋先擔任丞相,後成為相邦,二者有何區別呢?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前半部分的主角,呂不韋可謂當仁不讓。
  • 《大秦賦》中呂不韋「知與行」的轉換 蓋因先王之殊遇
    談到呂不韋,其「奇貨可居」的故事總是津津樂道。他從一個富商,做到了秦國的宰相,他是非常有才華有能力有野心的一個男人,他幾乎改寫了秦國的歷史。過去的影視劇中,呂不韋都是以野心家的形象出現,但在新的《大秦賦》中,呂不韋的形象似乎更為正直。接下來是本人對《大秦賦》中呂不韋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的感覺分析。一家之言,姑妄聽之,樂呵樂呵。
  • 從8.9到6.6,封神在前的《大秦賦》,口碑為何高開低走?
    等了好久好久,終於等來了《大秦賦》劇情高轉折:嬴政加冠。加冠當日,他平定了嫪毐謀逆,又借嫪毐之亂拉相邦呂不韋下臺,把王權掌握到自己手裡,成為秦國真正的王,統一六國進程正式展開。乍看壯觀,卻經不起細細咀嚼,是這段高光戲份的整體觀感,而這一觀感,恰巧也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遺憾之處。該劇系大秦系列的收官之作,故事背景是秦國在歷史上的巔峰時刻,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人的積累,終於讓秦等到了嬴政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