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多少紅包,壓歲錢、年貨禮品、花銷多少錢……」春節期間,發紅包、過節花銷等成為熱點話題。今年大年初一晚,網上一條江浙滬人的紅包起碼2000元起步的消息被圍觀。那麼,長沙市民過年發紅包的情況怎麼樣?
一半年終獎孝敬了父母
80後的王軍是個標準的朝九晚五白領一族,在長沙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上班。現在已是兩個小孩的父親,父母都已70多歲,在老家永州生活。去年春節由於第二個小孩出生,沒有回家陪父母過年。今年全家選擇開車回家陪父母過年。
「年終發了2.3萬元年終獎,還不夠春節的花銷。」王軍介紹,新年帳單主要都是圍繞家庭。年貨都是妻子提前在網上購買寄回老家,一共花費了近2500元。此外還給長輩們購買了酒和香菸一共花了1600元。
過年穿新衣服,舊貌換新顏,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過年主要是食材和衣服的採買。我和妻子可以將就一下,但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卻不能馬虎。過節就是讓他們高興。」王軍介紹,大年三十前一天他與妻子還去了一天商場,給雙方的父母和小孩都購買了羽絨服,花費2200元。
正月走親訪友給長輩紅包,小朋友壓歲錢是一種人情往來的禮節。「主要是給父母的錢比較多一些。」王軍介紹,嶽母一直在長沙幫忙帶小孩,給家庭減輕了負擔,春節給了1萬元紅包。自己的父母也給了4000元紅包,然後就是兩個舅舅、兩個姑姑、叔叔共5家各給了400元紅包,其他兄弟姐妹家的小孩的壓歲錢2000元,由於自己也有兩個小孩,也有2000元壓歲錢進帳。
此外,妻子家的舅舅、姑姑等親戚給了1600元紅包,800元壓歲錢。
從搶紅包轉向陪伴老人
今年春節的搶紅包活動更多元化,參與的平臺呈現倍增,拿著手機搶支付寶紅包、微信群紅包、百度紅包、抖音紅包……成了今年除夕夜的一道「加菜」。
「今年沒有怎麼搶紅包,更多的時間陪伴父母和孩子。」王軍介紹,父母年紀比較大,缺的不是錢,更希望的是兒孫們的陪伴,我平常工作忙,只是偶爾與父母通通電話,也沒有時間陪他們,過年了,就儘量把時間留給他們,與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嘮叨,也讓他們逗逗小孩。
王軍說,他今年只搶了5個紅包,100多元錢,同事群搶了一個20多的紅包,還有朋友群裡搶了30多元,一個老鄉群裡搶了10多元,家族群裡搶了10多元,還有一個同學群裡搶了20多元。今年只發了一個50多元的紅包。另外通過支付寶集五福獲得了3.5元的紅包,百度20.19元紅包。
「去年開始就不怎麼搶紅包了。」王軍回憶,從2015年開始微信搶紅包,當時同事群、朋友群、親戚群從年前到上班,紅包雨不停,並且紅包都很大,在單位年會上除了公司老闆會發幾千元的大紅包外,一些獲得優秀員工的同事,特別是銷售精英都會發500到1000元的大紅包,有時能夠搶到200多的紅包,在家族群中200元的紅包也很多,去年開始,很多朋友群中出現了很多1元的紅包,大家對搶紅包也漸漸失去了過去的好奇和激情。「剛開始大年除夕我搶紅包發紅包都到了凌晨3點,今年11點多就睡覺了。」
瀟湘晨報記者 陳張書 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