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亞洲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更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這座私人藏書樓就是位於寧波海曙區的天一閣。要說中國現存第一私人藏書樓,天一閣自是當之無愧。歷經世代傳承,悠悠400餘年的歷史,至今仍然保留著書卷的生命力。要說是什麼讓一座明嘉靖年間的私人藏書樓歷經歲月留存至今,那一定是歸功於書樓主人嚴格的家規管理,甚至連自家人也不能隨意進入,女眷更是沒有資格一覽群書。
天一閣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由書樓主人範欽主持督建。範欽是個愛書之人,其程度可以說達到了痴迷,他四處收集名書古典,在當時藏書總量達到7萬餘冊。而天一閣的嚴令門規令其成為當時讀書人望而不可及的天宮玉闕。時至今日天一閣對大眾開放,人人都可以走進這個被家族守候了數百年的私人藏書樓,見證一個書香門第對於文學典籍的敬慕。
天一閣的名字來源於《易經》,意為天一生水,而火是藏書最大的威脅,以水克火,天一閣由此而來。天一閣名為藏書樓,實則是一處佔地面積為2.6萬平方米的江南園林。其布局精巧,毫不遜色任何一處知名園林。
天一閣以藏書為主,如今是為歷史博物館,更大的價值在於歷史的敘述,而精緻布局的園林功能在遊人眼中的觀賞價值相較於藏書似乎已是更勝一籌。
天一閣藏書樓為明清重樓式建築,古色古香的青磚黛瓦,與園林四季山水花木相得益彰的和諧。園中瘦石嶙峋立於園池,亭臺水榭與繁花相襯。春日裡,百年的玉蘭花開,馥鬱襲人,茶花謝落,一派落花有意,池水不負的美意。
書樓布局以福祿壽為意境,前有天一池,後有九獅一象假山石。從西北到東南依次分布,明州碑林、範式故居、陳明草堂、藏書樓、博雅堂、凝輝堂、狀元廳、秦氏祠堂等十多處古蹟建築,西北園、南園各分布池塘、假山石。山水景致以契合藏書而建,足見範式家族對於藏書的敬慕與悉心呵護,只有相得益彰的雅致環境才配得上這數萬冊的藏書。
雖然歷經百年的守護,天一閣從歷史中走來,呈現世人一個私人圖書館的輝煌與深不可測。但無情戰火終究導致文化財產的被掠奪與毀滅。鴉片戰爭後,天一閣遭受英軍掠奪,後藏書僅餘幾千部,抗日戰爭時期又毀於戰火數千部。範式家族嘔心瀝血的守候,那個曾經無外人可踏入的神聖的書籍殿堂,沒有敗於規矩的堅守而是毀於強盜的掠奪。
然而無論怎樣的毀滅,依然改變不了天一閣作為國內第一私人藏書樓的地位。它讓我們了解了古人對於書籍文化的渴求與尊重,持之以恆的家族信念,留存下來的園林建築是7萬冊典籍存在過的證明,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光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