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總統:歐洲對土耳其愛恨交加 既憎恨它又需要它

2020-12-25 人民日報海外網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左)接受「今日俄羅斯」採訪

海外網11月10日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9日接受「今日俄羅斯」獨家採訪時說,歐盟不擔心它所支持的聖戰分子,反而擔心難民,這是虛偽的。歐洲和土耳其的關係愛恨交加。

阿薩德表示,歐洲最關心的不應該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現在威脅要釋放敘利亞難民到歐洲,而是與歐洲結盟的「數十萬」聖戰分子。

「你怎麼能害怕那幾百萬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溫和派,他們幾乎沒有恐怖分子,而你卻直接支持那些恐怖分子,至少在敘利亞有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你不擔心他們會回到你的國家?」阿薩德反問道。

這位敘總統對「今日俄羅斯」記者拉坦西坦言,雖然逃離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的人當中可能有一些極端分子,但大多數難民並不構成任何嚴重威脅。相反,那些頑固的聖戰分子可能會背叛他們的庇護人。

「歐洲和土耳其的關係是愛恨交加。」阿薩德這樣評價歐土關係,儘管歐盟「憎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但歐洲國家又不得不傾聽他的話。實際上,埃爾多安和歐盟的關係是兩方面的:他們討厭他,但他們又需要他。

外國網友對阿薩德此番言論評價稱「說到點子上了」,他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而不像有些國家領導人,他們都是些自命不凡的政客,無法誠實地說出真話。(海外網 張琪)

相關焦點

  • 【特寫】敘利亞人在土耳其
    圖/李永花加濟安泰普,是土耳其東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馬賽克藝術和開心果之鄉。歷史悠久的加濟安泰普教堂和清真寺共存,堡壘和城堡並列,巴扎集市和浴場是茶餘飯後當地居民最愛去的地方。然而,作為土敘邊境上的第一大城市,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以來,不斷湧入的敘利亞難民悄然改變著這座城市。2011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決定開放邊境,歡迎「我們的兄弟」敘利亞人進入土耳其。
  • 土耳其給出200萬難民解決方案,歐洲人樂了,敘利亞吃了啞巴虧!
    而土耳其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歐洲和中東之間的連接通道,大量的難民試圖取到土耳其投奔物質生活更優越的歐洲。然而這些人的大多數都滯留在了土耳其。如何處理停留在國內的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成了土耳其一大難題。據俄羅斯塔斯社10月30日消息報導,土耳其周二與俄羅斯及伊朗舉行三方會談,隨后土外長恰烏什奧盧表示,計劃把境內的至少200萬難民,送到敘利亞北部區域進行安置。
  • 土耳其主動認慫,大軍和鑽探船主動撤了?歐洲多國發出制裁威脅
    歐盟對土耳其十分不滿歐洲議會已經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歐盟對土耳其實施強硬制裁,這表明安卡拉與歐洲國家進行對話的嘗試沒有成功。歐盟議會代表們指控土耳其當局在地中海,利比亞,敘利亞,卡拉巴赫製造問題,以及「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直接支持亞塞拜然」,包括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埃爾多安最近所說的話的回應,土耳其總統稱,地中海島嶼是土耳其一部分」。法國方面稱,歐洲各國已經無法再忍受土耳其,所以將對土耳其發動最猛烈的制裁。
  •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接到了來自阿布達比王儲的支持電話
    阿聯通訊社Wam的報導稱,穆罕默德告訴敘利亞領導人,他們的國家需要「在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中,將人道主義團結置於政治問題之上」。《世界新聞報》援引他對阿薩德的話說,敘利亞「在這種微妙和危急的情況下不會孤立無援」。儘管自反對阿薩德統治的起義引發內戰以來,阿聯與敘利亞的關係有所降溫,但阿聯還是做出了這種姿態。
  • 聯合國:土耳其必須控制其在敘利亞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敘利亞政府|...
    敘利亞據路透社9月15日報導,聯合國戰爭罪調查人員表示,土耳其必須控制其在敘利亞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戰爭罪調查小組表示,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可能實施了綁架、酷刑、搶劫平民財產,以及將敘利亞政府軍和公民非法轉移至土耳其等戰爭罪。
  •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土耳其是強盜,搶劫了糧食、石油與土地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10月22日視察了伊德利卜前線,與將士們親切交談。阿薩德說:「埃爾多安是強盜,他搶劫了工廠、小麥和石油,今天他還搶劫了土地。」阿薩德補充說:「敘利亞的所有地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優先事項是伊德利卜的軍事行動。
  • 土耳其總統發言人卡林:語言制裁對土耳其不起作用
    「歐洲政界人士應該看到,語言制裁併不能阻止土耳其,」總統發言人易卜拉欣·卡林在9月20日對即將於9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歐盟峰會進行了詳細闡述。土耳其是一個希望與非洲、歐洲和中東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良好關係的國家,但這並不代表土耳其在政治上的天真。卡林說,土耳其領導人一直在與歐洲政界人士進行討論,既要與希臘「啟動試探性會談」,也要「制定9月24日至25日歐盟峰會的議程」。
  • 俄羅斯駐守敘利亞有何企圖
    敘利亞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時期,就和蘇聯在經濟和軍事上合作緊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下來兩國的傳統友誼,並且隨著俄羅斯被美國搞的北約東擴壓的喘不出氣來,需要有一個突破口緩解壓力,於是敘利亞就成為俄羅斯戰略層面的一個和美國掰手腕的突破口。
  • 敘利亞又要爆發一場血戰!這國家將大舉入侵,全因美國放任縱容!
    7日,土耳其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土耳其將大舉入侵敘利亞,一場惡戰即將爆發!據今日俄羅斯網站報導,美國聯邦政府新聞秘書於10月7日晚間表示,土耳其政府、軍方將很快開始實施一項醞釀已久的軍事行動行動,其目的是在敘利亞北部建立「安全區」。川普政府表態,對此美軍既不支持,也不會參與其中。
  • 美軍要重返敘利亞?戰機轟炸先給俄羅斯立規矩,順便警告土耳其
    一切都看起來像是謀劃已久的計劃,很顯然美國務院事先已經判斷到了,俄羅斯人的「憤怒」從去年開始,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在俄羅斯和伊朗支持下進行收復國土保衛戰。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在聯合國,巴沙爾.阿薩德依然是合法政權。土耳其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最終把敘利亞政府軍強行擋在伊德利卜省外圍。其理由是該地區裡土耳其太近,會大量難民湧入土耳其境內。
  • 為了安全,土耳其豁出去了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共有670萬敘利亞人民淪為難民,他們紛紛逃往別的國家,其中敘利亞國內流離失所者更是達到了上千萬人。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資料預計,目前敘利亞東北部的形勢依舊嚴峻,估約有165萬人需要人道援助。而土耳其,則是敘利亞難民的逃亡地與途經地之一,上述670萬敘利亞難民中,到達土耳其的難民竟高達360萬,超過總難民數的一半。
  • 美國變調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不再「必須」下臺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3月31日表示,美國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不再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下臺為優先考慮,美國將和俄羅斯等國合作,推進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方案。  數小時前,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釋放同樣信號,稱巴沙爾的去留將由敘利亞人民決定。
  • 敘利亞孤兒:在土耳其徘徊於貧窮與法律之間
    原標題:敘利亞孤兒:在土耳其徘徊於貧窮與法律之間 中國網10月21日訊據卡達媒體10月19日報導,避難於土耳其的敘利亞孤兒正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為了謀生,很多孩子選擇走向大街,有的孩子在街上撿垃圾,也有的孩子在街上賣頭巾和花。
  • 土耳其炮擊美軍,敘利亞局勢亂上加亂
    10月9日,土耳其突然出兵敘利亞,打擊被他認為是心腹大患的庫德武裝——敘利亞民主軍。土耳其出兵後,敘利亞民主軍背後的美國卻拋棄了庫德人,美國拋棄庫德人的行為無疑對土耳其非常有利,正因為這樣很多人都認為美土之間肯定存在交易,美國人把庫德人賣給了土耳其。
  • 敘利亞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其他國家要去「欺負」敘利亞?
    敘利亞內亂原因1:獨裁巴沙爾的思想還是非常開放的,早年在英國留過學,學的是眼科醫學,接受的也都是西方思想,而且此人對政權不太感興趣。誰知道巴沙爾哥哥因車禍意外去世,老的阿薩德只能將政權傳給巴沙爾,所以巴沙爾在走個過場之後,順利當上了敘利亞的新總統。
  • 土耳其出兵引發嚴重後果,IS勢力死灰復燃,普京:外國軍隊應離開
    赫裡爾在電視播出的聲明中指出:「土耳其侵略恐讓達伊沙(Daesh)復活(達伊沙是IS別稱),這不再只是威脅,而是它已經東山再起,它的小組在(敘利亞東北部城市)卡米什利(Qamishli)、哈塞克(Hassakeh)和其他地方全面開始活動。」他並表示,卡米什利和哈沙卡都發生了汽車炸彈攻擊。
  • 土耳其宣布對敘利亞動手,美國航母開進地中海,俄羅斯腹背受敵?
    第一軍情作者:君劍據法新社最新報導,土耳其宣布針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已經開始。當地時間3月1日,土耳其國防部長阿卡爾表示,土耳其正在對敘利亞政府軍持續進行「春天之盾」軍事打擊行動。當地時間2月27日,敘利亞政府軍空襲伊德利卜,並造成數十名土耳其士兵死亡的後果。所謂的「春天之盾」軍事打擊行動,就是為了報復敘利亞政府軍的空襲而發起的。阿卡爾同時證實,土耳其軍隊擊落兩架敘利亞戰機,並且摧毀兩套防空設施,其中一個防空設施之前擊落了土耳其的無人機。
  • 法國總統宣布將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釋放了哪些信號?|軍情觀察
    法國作為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作為一個歐洲地區的大國,我認為它會從幾個方面來實現大國的夢想。第一個,法國也想在軍火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法國可以向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來推銷它的武器裝備,甚至還包括中東地區。
  • 土耳其空襲炮擊全上陣,敘利亞城市變廢墟,10萬庫德人淪為難民
    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抗軍,12日奪取M-4公路的掌控權,那是連接蓋米什利與曼比季(Manbij)的交通要道;土耳其軍隊也切斷東北部城市哈塞克(Hassakeh)與敘利亞第一大城阿勒坡(Aleppo)的往來道路。庫爾族族分布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沒有國家的民族」。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何3年就迅速解體了?
    在英法的壓力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贏得了獨立並進行了世俗化改革,廢除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本來土耳其和阿拉伯人的民族不同,兩者關係依靠伊斯蘭教來維繫。土耳其取消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後,它就再也無法被阿拉伯世界認同。埃及在一戰後趁世界各地民族運動高漲的時機也爆發了爭取獨立的「華夫脫運動」,但最終只是取得了有限度的獨立,其中外交、軍事等方面仍然被英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