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首絕美的送別宋詞

2020-12-13 謝小樓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從文學體裁的特點上來說,詞更能表達一種精微幽深的美學意境,當送別這個題材用詞的形式來表達的時候,就會呈現出與詩不一樣的美學效果。

今天小樓就精選十首送別宋詞,與朋友們一起欣賞。

1、柳永《雨霖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當我們提起送別宋詞時,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柳永的這首《雨霖鈴》,因為它太有名,而且我們學過。

這首詞上片寫離別裡的情景,下片寫別後的情景,它將離別中的各種細節,用特寫的方式不斷渲染離情,詞句的長短交錯,形成情感不斷迴環的效果。

讀唐詩中的送別詩,感到的往往是韻味修長,而讀柳永的這首《雨霖鈴》,感到的是情絲百結。

2、歐陽修《浪淘沙》: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的這首《浪淘沙》,寫的是他與知已好友梅堯臣於洛陽城東故地舊遊,又將離別。

東風和煦,春光美好,現在遊覽的地方,也是兩人曾經攜手同遊過的地方,如今的花,開得比以前更好,明年,可能花會開得更好,可惜好友即將離去,明年的時候,又有誰能陪我一起遊覽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世間美景,當有好友共賞,否則,美景只會徒增寂寞。

3、歐陽修《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於傷別中蘊含著平易而深刻的人生體驗。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深刻刻而深情。

4、晏殊《踏莎行》: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的這首《踏莎行》,上片從送行的人和行人兩方面來寫離別之情。長亭餞別的酒席已經結束了,行人離去,依依不捨,隔著煙塵,依然不斷回望,送行人的馬,在樹林裡嘶叫,行人的船隨著江波漸行漸遠。

下片從送行人的角度寫離情。行人已經離去,只有送行人在高樓畫閣上眺望,他的目光,隨著斜陽下的江波流向遠方,卻再也看不到行人,只有無窮無盡的離愁,隨著行人去到天涯海角。

5、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的這首送別詞,充滿理趣與情韻。

他與錢穆父,已經三年不見,三年裡,各自天涯奔波,嘗盡紅塵苦樂,但兩人相見,沒有複雜的感慨,只是相逢一笑,如春天般的溫暖,他們的內心猶如古井,不再波濤洶湧,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閱盡紅塵後的淡定。

相見之後又將離別,但是蘇軾說,不要為了離別而惆悵,因為,人生在世就好像住在旅館的行人,隨時都會離開,而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行人。

6、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蘇軾的這首詞,不再像此前的離別詩詞那樣充滿怨恨,相反,此詞飄逸曠達,更注重朋友之間的情意。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這樣的離別,多麼浪漫,多麼灑脫,這才是我們心中的蘇軾。

7、辛棄疾《鷓鴣天·送人》: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辛棄疾的這首送別詞,於送別之中間雜著複雜的人生感慨。

名句」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江頭風高浪急,並不是最險惡的,人間行路,更是艱難。這兩句中,有辛棄疾對人生艱難的痛徹感悟,也有著希望朋友珍重的情義。

8、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漸東》: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觀的這首《卜算子》,寫得情意濃濃,妙趣橫生。

詞的上片將水比作好友的眼波,將山比作好友的眉毛,將情意化作世間萬物,足見他與好友的情意。下片叮囑好友,要是到了江南趕上了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語氣俏皮而充滿情意。

這樣溫暖而有趣的好友,真是難得。

9、遊次之《卜算子》

遊次之這首詞語言淺白,但卻韻味無窮。

詞中連用了四個」風雨「,風雨之中,人來人去,聚散離合,充滿一種複雜的人生況味。

10、聶勝瓊《鷓鴣天》:枕前淚共窗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聶勝瓊是北宋的名妓,她的這首詞寫的情思繾綣,特別是最後兩句,「枕前淚共窗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真是至情之語,讓人我見猶憐。

(完)

相關焦點

  • 奔波一生,蘇軾終於大徹大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梳理他這一輩子的人生,似乎就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鳳翔、密州、徐州、惠州、湖州、儋州……更不必說給他留下最深刻記憶的黃州和杭州了。這些幾乎涵蓋了這片大地的南方之地。嶺南惠州實際上已經包含了今天的廣東廣西,而儋州之行,更是遠離權力中心。他忙碌地一生奔走——雖然不見得是他自願,卻也都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 蘇軾最知名送別詞,10個字寫盡人生命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乃是蘇軾最知名的送別詞,10個寫盡人生命運,可惜沒能入選宋詞三百首。且看: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逆旅」是什麼意思?不少人理解錯
    像這樣被我們讀變了意思的古詩,還有很多,本期筆者再和大家分享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10個字是勵志名句,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出自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公元1091年,54歲的蘇軾為送別好友錢穆父寫下了這首詞。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詩詞裡的人生領悟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出自:《臨江仙·送錢穆父》宋·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祜六年(1091)春蘇軾時任杭州知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而作。讀蘇軾的作品,總會很容易「共情」。從蘇軾各個階段寫的作品,不難感受到他的喜憂,察覺到他的改變,以及不可避免地了解他的哲學。從政,生活,對儒道釋精神的吸收和揚棄,都帶有鮮明的人物色彩。
  • 蘇東坡曠達的人生態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們常說:「人生如有不快活,不妨讀讀蘇東坡」,由此可見,蘇東坡的一生確實是頗多磨難的,他的人生道路可謂坎坷不平,曲折崎嶇。可是,儘管如此,他還是坦然面對,因此他曠達的人生態度,受到了後來人的敬佩。而在他的一首送別詞中,更能夠看出他是如何看待苦難重重的人生的,那就是千古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這詞寫得真好
    宋詞的文人都喜歡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表達對於人生的看法,這與唐詩是有區別,儘管後世的評論家認為,宋詞的哲理有些多餘,文學作品只需要抒情,有著真情實感就行,其實有了哲理更加深刻,讀者從中會所悟,這也是算是文學上的一種突破。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蘇軾送別好友時說的,他為何這樣說?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從元祐初年兩人同朝為官算起,到元祐三年錢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蘇軾賦詩贈別算起。此次兩人在杭州再次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真是歲月如流,人生何處不相逢呀,所以蘇軾也不無感慨地說「一別都門三改火」。
  • 【好詩】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詞調。 逆旅:旅舍,旅店。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今屬浙江)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間)途經杭州的老友錢勰(穆父)而作。當時蘇軾也將要離開杭州。所以以此詞贈行。
  • 蘇軾一首經典的詞,後兩句讓人醍醐灌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他非常經典的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這首詞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一首宋詞,那麼這首詞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最後兩句,可以說是令人醍醐灌頂,充滿了對於人生的智慧。《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行人
    打開QQ也常常能看到,某某訪問了你的空間......而這個人卻沒有選擇主動聯繫你,給你個電話或者一條QQ消息, 時間改變了你我。人生如逆旅,你我亦行人......不知從何時起,喜歡晚睡,開始熬夜;喜歡胡思亂想,變得多愁善感。漸漸的,發現自己和其他人越走越遠,從前的活潑熱情似乎再也不見了,只剩下一腦子的未來,想著工作, 想著賺錢。變得成熟,現實了。
  •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或許人生茫茫,你我不過這蒼茫天地中的匆匆過客,但縱使一閃而過,我想也會有那一閃的美麗,煙花易冷,奈何多情。從小到大,我們走過了多少路呢?在人生這條路上,或許我們始終是只是一位過客,我們悄悄而來,輕輕而去,留下的痕跡或深或淺,留下的風景或新或舊,到最後,也終成一段記憶,雕刻成畫。流水有痕,歲月無聲,便只隨春風一起飄蕩。 生命沒有不變的奇蹟,記憶卻有其不老的風情。永遠不會忘記絢爛的煙花,縱使只有一瞬的美麗,卻是永遠地鐫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無比鮮活。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會上難倒53位高手
    這個題目是這樣的:蘇軾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A.艱難行軍B.逆水行舟C.旅館當時場上的選手張戰鋒,先是選了A,隨後又改為B。然而答案卻是令人意外的C,當時百人團也有53人答錯。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旅館"這個選項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館,這比喻怎麼讀怎麼覺得怪。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意?詩詞大會高手兩次都答錯,太難
    這個題目是這樣的:蘇軾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A.艱難行軍 B.逆水行舟 C.旅館當時場上的選手是詩詞高手張戰鋒,他曾兩次從百人團中脫穎而出,才站在了答題臺上。對於這道題的答案,他連答了兩次都錯了。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何意?詩詞大會上難倒53位高手
    這個題目是這樣的:蘇軾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的含義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旅館"這個選項是最不可能的,人生如旅館,這比喻怎麼讀怎麼覺得怪。這也恰恰是蘇軾的高明之處,從意境上來看,寫景清麗淡雅,通篇沒有出現一個"愁"字,卻寫出了離別的傷感和對對方的不舍。
  • 蘇軾詞《臨江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自上次都門相見已經過去三年了,這三年來,錢穆父到處奔走,踏盡天涯塵土。分別雖久,你我感情至深,相見歡樂,如春天般溫暖。你依然以道自守,如無波古井,有節竹竿,保持耿介風氣。孤獨的小船,惆悵的人,連夜出發,月光淡淡,微雲幽幽。宴席中的歌姬用不著皺著眉頭。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天各一方呢?上片中的「都門」指的是汴京,三年前錢穆父離京出知越州。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非常值得一讀!
    那麼說起宋詞裡比較的作品,那當屬蘇軾,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充滿了哲理,這也可能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雖然他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後來由於捲入了政治鬥爭,受到了打擊,也就是「烏臺詩案」事件,這件事情可以說對於蘇軾來說,那是滅頂之災,令他被貶到了偏遠的黃州,離開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開封。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3首詞帶你領略人生真味,看淡世事滄桑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人生在世,總會面對各種選擇,也要經歷得失,或不甘,或惆悵,對於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下面三首詩詞,道中了你的心情嗎?一起來讀讀吧!
  • 年少不懂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題記上學的時候背過的很多詩詞,由於閱歷和知識的不足,多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而已。年少時不識愁滋味,亦不能理解詩的言外之意,然歲月無常,白駒過隙,當你懂得時已非年少。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人,有來去匆匆的過客,也有為你駐足的摯友;一生中也會走過很多地方,可能會走很長的橋,也可能會走很長的路;到最後輾輾轉轉,卻發現故人早已非昨,景物依然依舊!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境時,不妨讀讀這首東坡詞
    更何況人生在不如意的時候,曾經圍在階前花下的那些所謂朋友,再也不見蹤影。患難見真情,路險知馬力,才高不過八鬥,有友有朋真好漢。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都看似是題外話,卻能引出一段公案。正如他所說,人生如逆旅。和他同樣感受的又何止他一個。好友錢勰(穆父)亦是如此,先是被貶至越州,今天的紹興,後又徙遷至瀛洲,過杭州,與老友相會,心裡感慨萬千。蘇軾也正要離開杭州,一身流離,二人心心相通,坐下來,喝一杯酒,悽悽話別。蘇軾寫下了這首千古傳唱的詞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