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進入梅雨季節,今年的梅雨似乎比以往更為嚴重,網友吐槽:「我家太潮了,冒出好多塵蟎」、「住一樓太潮溼,得了風溼,下雨就關節疼」
你生活的城市入梅多久了?煙雨江南的朦朧美,也難敵梅雨纏綿悱惻帶來的困擾;六月開始,南方正式進入梅雨季節,雨水多、氣溫高、溼度大,只想問問:你家發黴了麼?
「潮溼」,是南方人買房時討論度居高不下的話題之一。潮溼的室內生活環境,在居住和身體健康上都人們帶去了不少困擾;尤其是多為低層建築的老小區潮溼現象尤為明顯,防水做的不是很好的話,雨水通過牆體滲漏,加重屋內溼氣。那梅雨季節高層會不會潮溼?其實,也會!畢竟空氣溼潤度太大。
網友吐槽
Part.1
梅雨季節住幾樓才不會潮溼?
宜興地處蘇南,東瀕太湖,獲評宜居城市卻也難逃梅雨季節帶來的困擾。入梅至今已達40逾天,連續的強降雨導致全市各地河湖水位不斷上漲;潮溼的環境部分老小區出現了發黴情況。受潮溼的影響,樓層的重要性就被凸顯出來。
網友供圖
低樓層接近地面,地表水汽容易傳到低樓層,因此,潮溼度比高樓層要嚴重;但是,也不是越低越潮。一般來說,1-4樓潮溼度比較大;如果一樓沒有地下室溼度會比有地下室的更大一些,因為地下泥土裡的水汽會從水泥樓板慢慢滲透上來。高樓層梅雨季節也會潮溼,溼度比低樓層的低一些。
除了樓層以外,室內潮溼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戶型朝向;如果,買房時買到低樓層還不是朝陽的戶型,潮溼度也會加重。
Part.2
買房時,高層該怎麼選擇樓層呢?
關於選樓層,除了「潮溼」以外,例如:採光、噪音、視野、通風以及家庭成員等等。
總層數的不同最優選擇也不同。一般而言,高層住宅選擇規則為:總層數的1/3以上、2/3以下為最優選擇;例如:共15層的,可選5-7層;共18層的,可選6-7層;共24層的,可選6-8層和15-20層;共30層的,可選6-10層和15-24層。
Part.3
重新設定住宅防水防潮設計標準
在今年6月,從省住建廳獲悉,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宅設計標準》修訂徵求意見稿完成,即日起在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受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滿足居民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和提升居住環境質量,以及與先進技術應用迭代相適應,江蘇省住建廳牽頭對該標準進行全面修訂。
在住宅防水、防潮的設計標準上設定: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牆、外窗、電梯井道口應採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內或井道內的措施。
住宅套內地下室應採取防水防潮措施。直接通向平臺及庭院的居住空間應設置擋水檻,其擋水檻的高度不小於0.10m,防止雨水倒灌至室內。
住宅衛生間、廚房、浴室、設有配水點的封閉陽臺、獨立水容器等均應有防水設計和防潮措施,且應符合相關規定。
住宅的屋面和外牆的內表面在設計的室內溫度、溼度條件下不應出現結露。
買房,其實就是一個選擇不斷更新的過程,選地段、選品牌、選配套、選規劃、選樓棟,選樓層、選戶型...不同的購房者有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買房選樓層時,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終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部分資料來自於網絡
關注宜興房產網公眾號
及時了解宜興地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