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關聯詞「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間飛行動作敏捷,本領高超。
2.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這個反問句引出了下文,激發了我們的閱讀興趣。
3.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
這句話是個過渡句「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緊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引起下文。
4.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裡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後根本無法正常飛行。
5.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
「反覆」看出了科學家不是一次兩次做這樣的實驗,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態度很嚴謹。「終於」說明了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需要反覆做實驗,反覆研究,非常不容易。
1.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裡安全飛行的奧秘,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裡安全飛行的過程。
2.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象開始思考,經過反覆試驗,發現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後根據這一原理髮明了雷達。
3.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此處問句起什麼作用?
由蝙蝠夜間飛行,聯想到「它的眼睛特別敏銳」,進而產生「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的疑問,引出下文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試驗。
4.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
這句話是個過渡句。「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緊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引起下文。
5.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jiē)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從「反覆」「終於」,你體會到什麼?
「反覆」寫出了科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終於」可見科學家揭開蝙蝠夜裡安全飛行的秘密費了很大功夫。這句話說明這項結論不是輕而易舉得出來的,而是經過反覆試驗,反覆研究得出來的。
6.蝙蝠和雷達有著怎樣的聯繫?這種聯繫告訴人們什麼?
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巴,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雷達的螢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學家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種聯繫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明創造有所啟示。
7.為了揭開蝙蝠夜裡安全飛行的秘密,科學家做了幾次 試驗?結果如何?得出了什麼結論?
為了揭開蝙蝠夜裡安全飛行的秘密,科學家進行了三次試驗。第一次將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裡飛行沒有碰著鈴鐺;第二、三次分別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裡飛行將鈴鐺撞得響個不停。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裡安全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聲波配合起來探路的。
8.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象開始思考,經過反覆試驗,發現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後根據這一原理髮明了雷達。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經過反覆試驗和研究,科學家終於揭開了蝙蝠夜裡飛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夜間探路的雷達。
本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裡安全飛行的奧秘,並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裡安全飛行的過程,告訴我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明創造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