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手機套餐暗藏「吸費黑洞」:話費跑得快竟是他們在作怪!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相信很多手機用戶並不經常仔細查詢或翻閱自己的話費詳單,如果話費額沒有明顯波動,更不會查看詳細帳單。

不久前,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接到觀眾的舉報,反映他們的手機話費有問題,在不察覺、不經意之間,如同影子一樣被偷偷扣費。這些「影子服務」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產生的?315在行動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運營商合作夥伴「病毒式」推廣,直接扣費沒商量

陝西西安的中國電信的用戶史先生,在2017年為家裡的一個固定電話和四部手機訂購了一個169元的家庭親情套餐,包含4部手機的費用。但用了幾個月之後,史先生發覺,每個月的話費越來越多,最後漲到220多元了。

為了弄明白,史先生查詢了話費詳單,這時才發現,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家每個月的169元家庭套餐多出了好幾個額外的增值服務。

史先生諮詢了電信工作人員,可令他氣憤的是,中國電信方卻只給了他「這個時間長了,已經沒有什麼記錄了」的答覆。

史先生對中國電信的收費現象表示:「相當於,完全你花錢就不需要你作主,直接替你花掉了,簡直就是搶劫一樣。」

史先生八十多歲的嶽母用的是一部老人機,根本沒有上網功能,但2017年5月,這部老人機竟然購買了一款名叫《衝擊火線》的遊戲裝備。

史先生:我嶽母不識字,她根本不會玩遊戲,簡訊也不會發,只是接電話、打電話,她怎麼可能去訂購這個遊戲裝備呢?

那麼,這款遊戲裝備是通過什麼途徑訂購在這臺老人機上的呢?

史先生要求中國電信的工作人員,向自己進行解釋。工作人員稱,他們聯繫了《衝擊火線》服務的提供——北京盤庫在線公司,盤庫公司的客服人員說,可能是中病毒了,或者是無意中誤操作觸碰了哪一個功能,發了一個簡訊到公司來訂購這個遊戲裝備

可是無論怎樣解釋,老人機上並沒有發送簡訊的記錄,而中國電信方面則堅持說,因為手機發送了訂購簡訊,所以才進行了扣費。

史先生通過中國電信網上營業廳查詢發現,在2017年4月2號,確實向北京盤庫在線的號碼發送了一個簡訊。

史先生:這個時候就感覺更加奇怪,手機簡訊到底是怎麼發的?反覆交涉之後,有一個姓王的經理就承認了,他們實際上跟其它的公司,有一種合作,就是把他們的計費代碼讓其它公司進行推廣,用他的原話來講叫病毒式推廣

北京盤庫在線是中國電信增值業務的合作夥伴,中國電信將收費代碼提供給北京盤庫進行收費遊戲服務。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北京盤庫在線就選用了「病毒式」的推廣方法,利用非法軟體,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發送簡訊訂購「衝擊火線」的遊戲裝備

而且,這些簡訊在手機裡都沒有任何記錄,只有通過運營商的網絡才能查到這些簡訊記錄。

史先生:從你的錢包直接把錢拿走,就不用告訴我。

記者登錄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北京盤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發現這家公司在西安、哈爾濱、上海、成都、武漢等多個城市都設有分公司,但短短幾年時間相繼註銷。其中哈爾濱分公司更是被吊銷執照,並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位於北京的總公司,因所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而被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

但就是這樣一家頻繁註冊又註銷,並接連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卻與中國電信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中國電信將增值業務收費代碼開放給這家公司。在很多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進行遊戲訂購和扣費,很多類似史先生的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話費就被扣掉了。

免費過後是直接扣費影子服務成吸費陷阱

河南禹州的文女士也和史先生有一樣的經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被扣費。

文女士有一張中國移動手機卡,平時基本不使用,因此,在2017年2月,她在移動公司的營業廳,將該號碼的業務更換為每月38元的包月套餐。然而前不久查了一次話費,文女士發現有些不對勁。

文女士:我一不打電話,二不發簡訊,第三不用上面的流量,每個月的費用要交進去大概70塊左右。10086客服告訴我說,每個月有一個30元的套餐流量包。

文女士很納悶,每月30元流量包是怎麼來的呢?

文女士:運營商的客服人員開始給我打電話,說當初你這個是我給你開的,我是經過你同意的,你有籤字,非要說這個情況是我知道的。

難道是自己記錯了?為了弄個明白,文女士特意去了當地移動公司的營業廳,要求查看辦理套餐時所籤訂的協議。可是協議上卻根本沒有提及,任何有關這30元流量包的內容。

那麼,移動公司究竟是怎麼給文女士開通的每月30元流量包項目呢?記者陪同文女士,來到了河南省禹州市迎賓路附近的移動公司營業廳。

移動公司的解釋是:每月30元的流量包,剛開始兩個月是免費使用,到第三個月,只要用戶不主動回復簡訊取消,就等於默認接受了這項業務,並開始收費。

文女士整個被蒙在鼓裡,與文女士的遭遇相比,深圳夏先生的遭遇更加離奇。

2018年3月,夏先生的手機突然停機了,夏先生就此致電中國電信客服,才發現從2015年的四月份開始,中國電信每個月扣了他兩份套餐費用,一份是189元,一份是298元。

夏先生在2015年之前,自己一直用的是中國電信189元的套餐,直到2015年,他在當地營業廳辦理了套餐升級業務,升級到298元,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原來的費用照收不誤,而且這一收就是3年,總共多收了6000多元,這讓夏先生非常氣憤。

經過一番交涉,雖然中國電信退還了多收的6000多元話費,但是,對於這樣的結果夏先生並不滿意。

夏先生:在沒有經過消費者個人同意的情況之下,從我私人帳戶去扣取錢,這個完全就是不合理的,我到哪裡去討一個說法?這個是沒有安全感的。

未經用戶同意,開通或更改收費業務;以免費體驗的形式為用戶開通某項服務,免費期滿後,未經用戶同意就開始收取使用費。這種情形被稱為「影子服務」。在這些情況中,用戶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增值服務。

近年來,消費者被運營商影子服務的投訴案例越來越多,僅2017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就收到了593起類似投訴。

《關於規範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的通知》中要求,「用戶申請訂製包月類、訂閱類移動信息服務業務時,基礎電信企業應當事先請求用戶確認,未經用戶確認反饋的,視為訂製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戶收費」。

《關於規範部分電信業務收費問題的通知》中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採取免費試用的方式進行業務推廣的,應明確告知用戶使用和取消該試用業務的方法。免費試用期滿用戶未就使用該業務提出申請或者予以明確確認的,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向用戶收取該項業務的使用費」。

《關於規範電信服務協議有關事項的通知》則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為用戶開通包月付費或需要用戶支付功能費的服務項目時,應徵得用戶的同意」。

但時至今日,「影子服務」依舊沒能根治。

除了「影子服務」,在現實生活中沒完沒了的「垃圾簡訊」,相信也讓很多手機用戶不勝其煩。為什麼垃圾簡訊刪了這條又來下一條,就是不能根除呢?在監管日益嚴格的今天,垃圾簡訊到底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呢?背後又有怎樣的利益格局呢?

王先生的手機每天都會收到很多「106」開頭的簡訊,有的是會員服務、行業消息、公司通知、驗證碼服務,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商業類、廣告類等簡訊息摻雜其中。基本上每天都有,刪了還會再發,加上106後面數字不固定,也沒有辦法屏蔽。

不勝其煩的王先生選擇了向運營商進行投訴。可是中國聯通客服人員的解釋讓王先生大吃一驚。如果要按照客服的提示自助屏蔽行業簡訊,那一些重要的銀行簡訊也就收不到了。

更讓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這些106開頭的號碼,都是經過相關部門審批的,並不是不良商家私自發送給自己的。

手機上以106開頭的簡訊,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提供的網關簡訊平臺,被稱為運營商的「企信通」業務。10655聯通、10657移動、10659電信,而1069這個號段則是三網合一的簡訊通道號。

那麼,這些106開頭的垃圾簡訊,究竟是如何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呢?

記者在網上搜索「企信通」「106簡訊平臺」,網頁上出現了很多家可以發送106簡訊公司的信息。

記者隨機和幾家公司的網上客服人員進行了諮詢。談及營銷類簡訊的發送,他們都表示發送沒問題,只是在區域和內容上會有所限制,當記者提出要面談時,大部分公司則顯得比較謹慎,建議用微信或QQ進行詳談,並稱一般的合作在網上就可以完成,不需要當面談。

記者逐一諮詢,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員顯得非常熱情。記者表示要發送營銷推廣簡訊,對方幾乎沒有詳細詢問是哪種類型或產品,就表示,他們將會提供一個平臺,內容由客戶自己發送,並且主動提出可以進行測試,感受一下簡訊的接收速度和到達率。

當記者提出想當面詳細了解下情況時,對方表示網頁上的地址並不是實際的地址,然後給記者發送了公司的實際辦公地址。

按照對方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一棟寫字樓的114簡訊網。當記者表示想發送簡訊,推銷一些代工的衣服、鞋、箱包時,對方開始給記者出起了主意,說可以在後面加個微信號,電信、聯通、移動三網一起發。

為了讓記者信服,這位工作人員還拿來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和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以及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隨著洽談的深入,這位工作人員坦言,現在三大運營商為了降低投訴率,會在一定時間段,對某種類型的營銷簡訊進行屏蔽。當記者擔心所要推廣的內容會被屏蔽時,這位工作人員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114簡訊網工作人員:它是一段一段的,運營商會通知我們,比如說貸款的,現在移動和電信就發不了,只能聯通發,那麼咱就停了,比如說過個十天半個月這個審核通過了,或者是這個通道又開始了,就通知我們可以發了,然後我們再通知客戶 。

在談到價格時,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同種類的簡訊,價格不同,發送驗證碼的簡訊價格在3分錢左右,一條營銷類的簡訊價格在4分到5分錢之間,金融貸款類的價格則要更高一些。而在利潤分成方面,運營商拿走大頭,他們這些合作公司,只是賺一個零頭,發一萬條也才賺幾十元錢。

看記者還是難下決心,這位工作人員建議為記者開通一個帳號,記者隨時可以實際測試一下他們的服務質量。

隨後,記者給對方隨意編寫了一個公司名、負責人姓名以及手機號,沒想到對方竟然就為記者開通了一個測試帳戶。

當記者把所要測試發送的內容發送過去之後,對方又熱心地告訴記者,哪些詞彙是敏感詞彙,如何規避一些將會被屏蔽的詞彙。

但當記者提供二十個測試號碼後,對方表示,他們是通過中國移動的通道發送信息,這一天,北京通道有點小問題,其它地區則是暢通無阻。

隨後記者在測試號碼中發現,河北等地的多位中國移動的用戶,收到了114簡訊平臺發送的這條推廣簡訊。

第二天,114簡訊網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繫記者,表示在北京地區,中國移動的號碼也可以進行發送了。但是簡訊的籤名和內容需要稍作修改,以規避屏蔽。記者隨機提供了兩個測試號碼,很快測試號碼就收到了來自114簡訊網的營銷簡訊。

114簡訊網並沒有核實記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就通過所掌握的簡訊通道,向手機用戶發送了,帶有微信號和「名包、表、鞋、服飾」,「好貨」等字樣的簡訊息。

記者用對方提供的註冊帳戶和密碼,登錄114簡訊網的操作平臺,發現這個操作平臺,在編輯簡訊時,有檢查屏蔽詞的功能。

並且網頁的右下方,幾行紅色的字特別顯眼,這是通道提示和簡訊模板,哪個地區哪個時間段會被屏蔽,用什麼樣的模板更容易規避審核,都提示得一清二楚

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認為,如果是增值服務商背著運營商去違法的,民事責任也應該是運營商的,行政處罰也應該是它的。從主觀故意上,如果惡意串通的話,這種情節更嚴重,更應該加大處罰力度。

2015年,工信部公布了《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明確要求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簡訊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第十九條還規定,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簡訊息內容提供者用於發送業務管理和服務類簡訊息的埠,不得用於發送商業性簡訊息。

《廣告法》中也明確規定,「發布廣告的媒體,必須審查廣告發布者的資質和內容合法性」,然而在調查中,這些法律法規都被熟視無睹,虛假廣告信息沒有經過任何審核,就發送給了手機用戶

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說:「我是移動的用戶,我是聯通的用戶,我是電信的用戶,簡訊息我就認是運營商給我提供的服務。至於你的合作夥伴是誰,我可能不知道。所以從根本上講,電信的主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你要承擔責任。至於說你找誰,合作夥伴是誰,消費者不清楚,消費者無需清楚。但是你必須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通信自由。」

>

相關焦點

  • 手機套餐暗藏「吸費黑洞」:話費用得快,全因它在作怪
    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少小夥伴都表示不帶手機出門就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對於我們手機卡的扣費情況,我們並不會經常進行查看,很多時候都是快停機了就直接交費。如果我們仔細看看每個月的話費詳單,或許就會發現問題,有不少網友舉報稱自己的手機話費有問題,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被扣費,就像一個「吸費黑洞」,這又是為什麼呢?
  • 移動iPhone6合約機被曝無零元購機 只贈送套餐費25%作話費
    移動iPhone6合約機被曝無零元購機 只贈送套餐費25%作話費10月15日消息,自中移動「非完全官方說法」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合約機套餐出現後,用戶不約而同的將其套餐價格與聯通、電信版進行了對比。對於對比結果,有媒體甚至用「坑爹」來形容。
  • 央視曝光「存話費送手機」,這些免費要小心,別因貪小便宜吃大虧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近日,央視曝光了「存話費送手機」的騙局引來網友熱議,相信有不少網友應該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這方面的營銷手段可謂是五花八門了,不止有進店送禮物,還有預存話費送手機或者平板電腦
  • 手機內設吸費軟體陷阱 低俗信息套取話費
    但記者從中國電子商會所屬的「315電子消費投訴網」了解到,手機內置低俗軟體,廠商設置「吸費」陷阱卻鮮為消費者所知。據調查,目前市場上的大量山寨手機,甚至包括某些品牌手機普遍存在類似現象。幾天前,廣東的常先生致電中國之聲,向記者講述了因為手機內置低俗軟體給自己帶來的麻煩。「裡面有好多都是黃色的東西,激情男女呀,今夜不寂寞呀,養眼美圖呀,都是那些東西。
  • 新加坡各大運營商手機流量+話費盤點,內附最佳電話卡套餐!
    因為疫情,今年都沒怎麼出去打工,大家都是捂緊錢包過日子,每月七八十新幣的日子現在想想還是太奢侈了,現在手機流量+話費最多只能給到20-30新的預算,所以我換了便宜的SIM ONLY配套。新加坡手機卡(SIM卡)有分兩種:預付卡與合約卡1.預付卡: 卡裡面一定要有錢才可以撥打電話/上網2.合約卡: 需要去運營店鋪籤定合同 (合約卡又包括可以免費或者便宜購買手機的合約,和沒有手機只有話費+流量的合約)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用說,肯定是有手機的合約
  • 一直在提速降費 為何手機用戶話費不降反升
    原標題:一直在提速降費 為何手機用戶話費不降反升   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已經步入第四個年頭,期間不乏有「全國長途漫遊費取消」、「國際漫遊費大幅下調」等重磅利好,手機流量漫遊費也將從7月1日起取消,可很多手機用戶反映,每月話費一點沒減少,甚至還增加了,這是為什麼呢?
  • 手機內設置「吸費陷阱」 低俗信息套取話費
    手機內設吸費陷阱 低俗信息套取話費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18時46分報導,近期,手機涉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涉黃網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記者從中國電子商會所屬的「315電子消費投訴網」了解到,手機內置低俗軟體,廠商設置「吸費」陷阱卻鮮為消費者所知。
  • 中國移動推八檔TD套餐 購機預存返話費
    北京時間7月29日消息,雖然中國移動在近期並沒有什麼大型的促銷活動,但是近日我們還是在北京移動的官網上發現了他們推出的全新的預存購機返話費的TD套餐活動。據了解此次推出的全新TD套餐將主要面對全球通的用戶,用戶只需要承諾一定的話費並支付少許的費用就能得到一部TD終端以及分月返還的話費。
  • 移動iPhone6合約曝光:每月返套餐的25%
    中國電信以及中國聯通相繼公布了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的合約套餐,只剩下中國移動讓人等的心痒痒。不過日前,重慶移動客戶經理在新浪微博上曝光了疑似移動版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的合約價格。
  • 吸費軟體從「山寨機」轉戰Android手機
    IT時報記者 林斐Android手機國內大賣,吸費軟體也搭上了順風車,篡改熱門Android應用軟體,加入惡意扣費代碼,此類現象在國內已經呈現蔓延態勢。《IT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來自「給你米」廣告聯盟和泡椒網的惡意扣費代碼,已經讓不少Android用戶中招,被扣掉了不少的話費。
  • 男子手機話費餘額8千萬 網友稱不知道話費能不能取出來!
    男子手機話費餘額8千萬 網友稱不知道話費能不能取出來!時間:2016-08-05 18:46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話費餘額多出8千萬 話費餘額為什麼會多出8千萬來源:中國青年網 話費餘額為什麼會多出8千萬?
  • 「話費、流量、套餐」 用英語怎麼說?
    如果你的手機話費餘額不足,那麼打電話的時候就有可能聽到這樣的語音提示信息:「Sorry, you don’t have enough credit to make this call. 對不起,您的話費餘額不足,無法撥打電話。」「手機流量」 的英語說法是 「mobile data」。
  • 揭秘:吸費電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陳按下0號鍵開始等待,奇怪的是那邊卻沒了聲音,小陳等了幾秒鐘後發覺有點不對勁,連忙掛斷電話查話費,這一查,話費居然少了68元。「才1分10秒就扣了我68元,這種『響一聲』電話太害人了!」小陳說。吸費公司:每月賺錢保底收入2萬元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有關電話吸費的信息,發現了一家名為「菲亞科技」的公司。這家公司的名字後面赫然寫著「吸費電話全國總代理」等字樣。
  • 終身免交話費?聯通重新定義手機套餐,或將掀起一場運營商革命
    大家都知道,平時我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對於流量套餐是非常關注的,尤其是5G時代即將要來了,據說韓國已經率先啟用5G,但是套餐費用卻高的令人髮指。8G就要300多塊,網友表示根本用不起。而現在,中國聯通放了一個大招,攜手北鬥手機,共同推出了一款名為北鬥國星的智慧型手機。聯發科P25處理器,劉海平,後置雙攝,存儲配置是6+128G,配置上可謂是平平無奇。但是售價卻有些大跌眼鏡,竟然高達3980元。為何敢賣這麼貴,聯通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這款手機上面有一個"誘惑"很讓人心動。
  • 央視曝光存話費送手機騙局:全額返還只是幌子
    不少運營商和手機店都會推出「存話費送手機」的活動,送的手機雖然性能較差,與所標價格相差較大,但消費者還不算吃虧。但有一些商家會冒充正規手機廠商,設下騙局引誘消費者「入坑」,就是標準的騙局了。近日,央視曝光了浙江東陽的一處此類詐騙窩點,發現不少消費者掉進手機店促銷「詐騙坑」。這些商家一般都會推銷稱只需查下芝麻信用分,用花唄存話費就能免費領手機,且所充話費全額逐月返還。
  • 聯通攜手北鬥手機,推出終身免交話費套餐?網友:天上掉餡餅了?
    聯通攜手北鬥手機,推出終身免交話費套餐?網友:天上掉餡餅了?現如今,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離不開網絡,而網絡搭配上智慧型手機,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了。我們可以通過手機上網看電視,聽音樂,查資料,社交,工作,做許多事情,這一切都是網絡帶給我們的好處,可是網絡並不是免費的,對於流量計費,則一直都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現在5G時代即將到來,很多人都擔心流量套餐費用太高,上不起網,對於這個問題,三大運營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優惠福利。
  • 運營商主動推送話費帳單,真能解決亂扣費的問題嗎?
    根據工信部的要求,各大電信企業從8月起將以簡訊方式按月主動向用戶推送話費帳單信息,話費用在哪些地方將一目了然。網友們對該措施都表示支持,並且高興地在朋友圈裡奔走相告。我們都知道工信部的這個要求主要是針對手機不明扣費等問題,想通過該措施來督促電信企業整改和杜絕亂收費現象。
  • 當心手機錢包類APP被「鬼手指」木馬篡改吸費
    原標題:當心手機錢包類APP被「鬼手指」木馬篡改吸費  新華網天津9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360手機安全中心最新發布的安全播報稱,一款名為「鬼手指」的木馬在擴散,該木馬專門惡意篡改支付錢包類手機應用,不但能夠私自發送扣費簡訊並屏蔽運營商的回饋簡訊,甚至還能私自下載安裝指定軟體,消耗手機用戶的流量和話費。
  • 為什麼網上充手機話費更便宜?
    有網友在體驗微信上的充話費功能後發現,在線充值價格比去運營商營業廳充話費便宜,為什麼在網站上充話費就會打折?而且各家的折扣還不一樣?二、比起充值卡,渠道更願意買電話號充值卡對於渠道商來說屬於薄利多銷的產品,而手機SIM卡(移動號)則屬於更高利潤產品。我們在營業廳辦理一張新卡,通常除了預存話費,還要繳納20元甚至更高的「制卡費」。而在第三方渠道購買,通常不需要這筆錢。
  • 為何中國移動10086客服,經常打電話讓我們換套餐?暗藏貓膩!
    導讀:為何中國移動10086客服,經常打電話讓我們換套餐?暗藏貓膩!現在我們每天都會使用手機,手機讓我們聯繫越來越快捷方便了。但是我們有時候也會接到許多的騷擾電話,這些騷擾電話有一些是推銷賣東西的還有有一些是詐騙電話。一般我們看見陌生電話,尤其是那些不是本地區的電話就會格外的注意,有時候也會拒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