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形勢看,中日輿論戰必將長期持續地進行下去。既然中日友好局面不再,中日之間的歷史恩仇也就沒有什麼不能說、不便說的了。
在中國政府組織駐外大使展開一場全球圍攻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借達沃斯論壇的機會突然發難,將當下的日中關係比作一戰前的英德。無論事後如何解釋,這一含義不祥的類比已然引起了全球輿論界的議論紛紛,日本方面的目的已然達到。從輿論戰的角度看,這一回合,日本反攻得手。
安倍拉響這一炮,是1月22日下午,多少有些出其不意。次日,中國政府做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日本領導人與其拿一戰前的英德關係說事兒,不如直面歷史,深刻檢討云云。
確切說,這個表態不算反擊,只是個避閃。結果是,從22日到現在,安倍的話持續發酵,連日來,關於一戰戰前形勢與今日中日關係類比的話題越炒越熱。反觀中國方面,自23日以後再無更多說辭,給外界的印象就是低調處理,沉默以對。
明眼人看得出,安倍此番話完全不屬於一般的說錯話,分明就是論戰的一次升級。將今天的中國比作百年前的德國,把日本自比為百年前的英國,表面上不經意的一句話,內中幾多險惡!
日本首相安倍
中國當然不必針對安倍的每一個挑釁都做出反應,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卻不應姑息,應該繼續保持前一段的猛烈攻勢。任由別人將今日中國比作當年的德國,無異於放縱其妖魔化中國的策略,百害而無一利。
面對日本方面的升級挑釁,中國批判日本尚嫌力度不夠,豈可輕易失去輿論戰的主動權?
在我看來,提到一戰的帝國主義混戰,這正是中國最佔理、日本最不佔理的話題。梳理過去兩百年的歷史,只要澄清以下幾點,中國將渾身是理,豈能無話可說?豈能讓日本在這個敏感話題上佔了上風?
首先需要澄清:在19世紀初期,中國還是世界列強之一,自鴉片戰爭以降,中國迅速衰落,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和庚子賠款之後,則退出了一流大國之列。從當年中國失去一流大國地位到今天中國重新成為一流大國,這一百多年裡,世界一直是被其他列強主導的,中國沒有參與其中。要害在於:在這段歷史裡先後成為世界大國(Great Powers)的所有國家,包括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無一例外都是帝國主義國家,都是靠對外徵服和建立海外殖民地而成為世界列強的。
這個歷史事實含義深刻。
第一、將今日中國比作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是荒謬的,中國在近一百多年裡沒有打過任何一場殖民戰爭,也沒有建立過任何海外殖民地。中國重回世界一流大國行列,恰恰是通過反帝反殖民鬥爭而實現的;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也成為世界大國最新排行中唯一的另類——唯一沒有過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歷史的大國。
第二、通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方式而成為世界大國的各大國,包括今天的英、法、美、俄、德、意、日,每一個都對帝國主義時代的歷史罪惡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負有部分責任;嚴格講,都已經喪失了對中國崛起指手畫腳的資格,更沒有權利將中國指為一戰前或二戰前的某帝國主義國家。
第三、中國的非帝國主義發展道路、和平崛起和永不稱霸的承諾,是由中國的民族解放歷史和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性質所共同決定的,也是付出了極大代價的,與帝國主義國家的歷史沒有任何相似性。將中國套在帝國主義時代的「歐洲協調」或某「世界秩序」模式當中,認定中國不過是另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必將挑戰既定秩序,也難免滑入「修昔底德陷阱」,本質上,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否定、對中國人民共和國性質的否定;如果出自某國家領導人之口,可以認定為挑釁。
第四、在所有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當中,日本是最沒有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的;因為日本在其帝國主義歷史上幾乎犯下了所有罪行,既有對於亞洲各國的殖民主義侵略罪行,也有挑起太平洋戰爭的罪行,還有顛覆戰後和平秩序的罪行,如今更有拒不認錯、繼續威脅世界和平的罪行。對於這樣一個國家,只有中國批判它的權利,絕無它反咬中國的資格!
綜合上述,在關於誰在重複帝國主義歷史、誰在扮演一戰前或二戰前的帝國主義角色、誰在顛覆戰後和平秩序這些重大問題上,恰恰是中國最有資格評論他國,最不應被他國指責,尤其不能被日本指責。
正好安倍跳出來了,中國正可以藉此機會反守為攻,將近一百年多來的歷史事實陳述清楚,將日本的帝國主義歷史揭示清楚,確立中國有別於所有帝國主義國家獨一無二的道義地位,維護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獨一無二的話語權力。中國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呢?
作為當今世界大國中唯一的非帝國主義國家,唯一的和平主義國家,唯一的人民共和國,其正義立場和道義地位不僅沒有得到承認,反而無端遭受日本政客的肆意比附、抹黑和妖魔化,中國還應該繼續保持沉默嗎?
最近新一屆外交班子表現搶眼,頗有新辦法。我期待見到新一輪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