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忍批評反全職太太的張桂梅

2021-03-03 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

摘要:在抽象層面爭論「有無權利當全職太太」並沒有什麼價值,只有打成生活的碎片,在水裡泡一泡,在風中晾一晾,日曬雨淋一下,才有生活的質感。張桂梅也許正是在這種生活質感中持那種觀點的。如果看到山區的貧困,看到很多大山裡女孩的命運,她們沒讀書,一輩子就被綁在了山裡,綁在了丈夫和家庭,綁在了幾個孩子身上,重複著貧困的命運並承受著生活的重壓,也許就能理解張桂梅所說「家庭那麼困難,把你供到現在」包含的失望了。

  吐槽青年出品

張桂梅校長又上熱搜了,但這一次不是讓全網熱淚盈眶,而是捲入觀點爭議,讓支持他的人感到心情複雜。她在一檔專訪節目中表達了對「女性當全職太太」的鮮明反對。她講到:一個學生領著丈夫和孩子回到華坪女中,準備給母校捐一筆錢,當她得知這名學生已做起全職太太,便直接轟人,「你給我滾出去。家庭那麼困難,把你供到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

當全職太太怎麼了?為什麼不能尊重別人的意願呢?說尊重女性獨立,為什麼不尊重女性成為全職太太這種獨立選擇呢?有誰比一個女性自身更知道什麼對自己有利、什麼讓自己幸福、什麼更適合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觀和幸福觀,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的這種偏執以如此強烈排斥的方式強加到學生身上?當全職太太怎麼就對不起「教育改變命運」了,貧困生出身怎麼就不能當全職太太了?一個個問題像雨點一樣飛向昨天被視為「教育天使」的張桂梅,天使的「人設」似乎因為那個「滾」字而黯然失色。幸虧是張桂梅說了這段話,網民能口下留幾分情,如果是一般人,早被群毆得鼻青臉腫了。

我覺得當全職太太是一個人的自由,也並不意味著就沒有自我和缺乏獨立,但我實在不忍去批評張桂梅的觀點。當然,會有一定的道義因素,面對這樣一個「教育聖雄」般的人物,批判本身似乎有失道義和力度。泰戈爾的那首詩,「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見腳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來,當作火把點燃,照著自己向前走吧」――張桂梅就是這樣的人,把自己的肋骨拆下來當火把,點燃了很多大山裡的女孩前行的路。她為了教育,為了改變那些女孩的命運,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用命換了一代人的命運。說到關心、愛護、心疼、尊重那些大山裡的女孩,我們這些蜷縮在都市咖啡廳裡、在鍵盤上敲敲字、熱衷於談論抽象概念的人,怎麼比得上她?我們談論的只是抽象概念,她引渡了幾千個女孩走出大山了,我們沒有理由覺得我們比她更「懂」貧困山區女孩教育這個命題。

這麼說並不是失去了一個評論員的判斷力,好像一個人成為道德典範,身上有了道義光環,就不能被批評了。不是這個意思。道德聖人也會有認知局限,張桂梅用生命在做教育,並不意味著她每句話都是對的。我說的「不忍」更包含著「同情的理解」這個意思,不要把「支持還是反對全職太太」當成一個抽象的命題,當成吐槽大會、脫口秀、大專辯論賽供選手抖機靈的辯題,而要進入張桂梅所生活和面對的那種環境中,進入貧困山區女孩教育這個具體語境中理解「反對女性當全職太太」這個命題,看到它的條件性、矛盾性、語境性和問題針對性。

很多人首先是被那個「滾」字刺激了,如果進入語境,就不會把這個字當成激烈對抗中那種粗野、排斥、敵對的意思,而會看到一個教育者又愛又恨、就像父母不滿孩子某種行為時那種帶著失望意味的「滾」。

好像不近人情,人家過來捐款,你何以這種態度?人家當全職太太,怎麼礙著你了?這可能正是張桂梅作為校長的態度,善良是有牙齒的,學校雖然很缺錢,但對錢的接受是有原則的。接受捐款,接受的不僅是錢,而且也有一種認同的價值觀。以後跟學生介紹這筆捐款時,怎麼介紹呢?我們的畢業生、你們的師姐捐的?她靠什麼給學校捐錢?張桂梅可能覺得無法向學生傳遞一種她一直傳遞的那種獨立價值觀。一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款涉及學校倡導一種何種價值觀,所以我理解她的那種堅韌的立場。她就像一隻老母雞一樣,張開翅膀,護著下面的那些小雞,生怕她們辛苦培育的價值觀受到任何一點誤導和傷害。

在抽象層面爭論「有無權利當全職太太」並沒有什麼價值,只有打成生活的碎片,在水裡泡一泡,在風中晾一晾,日曬雨淋一下,才有生活的質感。張桂梅也許正是在這種生活質感中持那種觀點的。如果看到山區的貧困,看到很多大山裡女孩的命運,她們沒讀書,一輩子就被綁在了山裡,綁在了丈夫和家庭,綁在了幾個孩子身上,重複著貧困的命運並承受著生活的重壓,也許就能理解張桂梅所說「家庭那麼困難,把你供到現在」包含的失望了。讀書改變命運,對一般人來說,就是可以有多元的選擇:當詩人、出國讀書、追求自己的興趣,甚至就是當一個幸福的全職太太。可在經歷了極度貧困、窮怕了,因為缺乏事業缺乏獨立而在惡性循環中苦怕了、卑微怕了之後,很容易對那種「本以為讀了書可以改變命運卻又被家庭綁住沒了自己」的選擇充滿警惕。

作為大山女孩的擺渡人,作為拼著命去讓女孩通過讀書獲得獨立能力從而改變命運的人,把「一個女孩讀書可以改變一家三代命運」當成信仰,看到自己教出來的孩子讀了書卻沒有自己的「獨立事業」,還能給學校捐錢,可想而知她的憤怒,甚至覺得是一種價值觀的挑釁。

這就是我不忍批評的原因,如果身處她的位置,我可能也會這樣做。

曹林評論寫作直播課系列

在近20年的評論寫作中,我積累了一些寫作經驗,在幾大名校10年來的評論教學中,我把這些經驗梳理和萃取出來,形成一些方法論層面的技巧,適合高考議論文、考研評論、申論寫作、新聞評論的寫作提升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歡迎進入千聊「評論員曹林的直播間」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


《時評寫作十六講》是我評論從業近20年、評論教學近十年的一次全面和深入的梳理,每一講都涉及評論寫作的理論講解與思維訓練,對實踐進行了萃取和提煉,總結出學習者可以把握的「抓手論」「身材論」「鉤子論」「包袱呼應論」「網狀案例論」「邏輯單鏈論」等實操技巧。本書得到了諸多北大學生、高中生家長、評論課教師、高中語文老師、新聞學院院長和資深評論員的推薦。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書。

相關焦點

  • 被張桂梅痛斥的「全職太太」有話說…
    她在一段受訪視頻中說,自己的一名學生,當時全職在家帶孩子,卻帶著家人回母校捐款,她當即對學生說「滾出去」,並撂下一通狠話:「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女人必須得對自己狠,不要指望讓男人來養。」「你有能力的時候,男的還拿你當回事,你沒有能力,連花瓶都不是。」
  • 張桂梅回應反對當全職太太
    @成都商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雲南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話題頻上熱搜。視頻中張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此前報導)10月30日,在「平凡女性的不平凡」暨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張校長明確表達她希望學生成為怎樣的人。
  • 張桂梅怒斥「全職太太」背後,其實是一堂風險教育課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桂梅,因為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句話:「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了。」張桂梅為什麼要反對自己教出來的學生做全職太太?這其實是有很深社會背景的。說明做全職太太很安逸嗎?其他學生知道了會怎麼想?」當你知道張桂梅創辦女高的背景後,就很容易理解她為什麼會說這句話。
  • 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后,張桂梅首發聲
    「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話題頻上熱搜。視頻中張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此前報導)10月30日,在「平凡女性的不平凡」暨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張校長明確表達她希望學生成為怎樣的人。
  • 張桂梅: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
    文|微微笑了01張桂梅,又上熱搜了。作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一把手,張桂梅校長這次上熱搜不是因為高企不下的大學錄取率,也不是鄉村女孩上學難等教育問題,而是她對全職太太的看法。「你滾出去,我不接受(捐款),我特別反對全職太太」,這是張桂梅對當起全職太太的女學生說的狠心話。
  • 張桂梅校長反對做全職太太,我想,這很對
    今天看了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視頻,頗有感觸。最後,她說,她感覺自己晚年會很慘……我不知道該怎樣安慰她,我想,無關痛癢的安慰什麼都改變不了。除了讓她心裡一時好受些,什麼作用都沒有。但這短暫的好受,又何嘗不是一種慢性毒藥。我告訴她,我雖然在上班,收入並不高。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那些錢就像是對我的嘲笑和否定。看吧,每天忙忙碌碌,也就勉強餬口。我也曾,在難熬的時候,生過辭職的心。
  • 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她的一席話,給所有女性都上了一課
    #01近日,張桂梅校長關於「全職太太」的言論在網上引發了熱議。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畢業幾年後領著老公孩子回到學校,要捐款,張桂梅校長直接對她說「滾出去」。女生問她「你是嫌我沒能力嗎」,張桂梅校長說:「是,家庭那麼困難,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 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回歸家庭也有錯嗎?
    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女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要相信他們這些男人。」張桂梅校長的一句話,又在網上掀起了讓人看得頭昏腦脹的戰爭。張桂梅,是一所山村女校的校長。在雲南華坪教書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主要原因要麼是家長嫌學費貴,要麼就是家裡重男輕女。
  • 張桂梅將「全職太太」推向熱搜,話語中沒有歧視,更多的是心疼
    這兩天總是刷到「張校長」和「全職太太」這些字眼,很多全職媽媽都在抱不平:全職太太怎麼了,全職太太在家也要勞動,也不是白吃白喝;育兒專家建議孩子三歲以下最好父母親自帶,張校長說不要做全職太太…看到這些帖子的時候,我在想,這個張校長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很多人都在罵她?全職媽媽怎麼了?媽媽犧牲自己帶孩子有錯嗎?
  • 「全職太太」捐款母校,反被校長罵「滾出去」!
    「你家裡那麼困難,我們供你到現在,而你當全職太太!」 這兩天,張桂梅因拒絕一位當了全職太太的學生的捐款,走上各熱搜榜單頭條。當張桂梅校長得知學生結婚後成了全職太太,拒絕了她的捐款,讓她「滾出去」。 在張桂梅校長看來,當全職太太時間久了,會和社會有所脫節。 不僅會使夫妻之間因為沒有共同語言而關係破裂,也會把自己的能力水準消磨掉,最後會被社會淘汰掉。 所以,張桂梅校長最反對當全職太太。
  • 為什麼張桂梅不讓自己的女學生當全職太太?女人靠自己才能擁有美好...
    今天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 張校長不僅改變了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更是敲醒女性不要輕易做全職太太的第一人。
  • 為什麼張桂梅不讓自己的女學生當全職太太?女人靠自己才有未來
    今天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張校長不僅改變了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更是敲醒女性不要輕易做全職太太的第一人。沒有翅膀的女孩,更要逆風飛揚張桂梅昔日的一名女大學生畢業後結婚生子,帶著丈夫和孩子,抱了一大摞錢打算捐獻給母校,卻遭到了張桂梅的拒絕。在鏡頭前,張桂梅神情嚴肅,態度強硬,怒氣直言:「是啊,我當著她丈夫面說,你給我滾出去!」
  • 「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上熱搜,婚姻家事律師怎麼看
    近日在一段採訪視頻中,張桂梅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視頻中「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熱議。當事人對此回應,認為校長「話醜理正」。而關於「全職太太」的話題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有人認為「女人要靠自己,不能就靠男人」,這當然沒錯,可是全職太太並非低人一等,絲毫不值得尊重;也有網友認為當不當全職太太都是個人的選擇,無關對錯。
  • 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為什麼好好非要用偏激的方式來表達?
    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為什麼好人好話非要用偏激的方式來表達?    一、概述全職太太和家庭主婦現狀  關於張桂梅校長的話題這個話題的這次討論的是,在張桂梅校長的眼裡,女性是不能當全職太太,因為全職太太當久了就會失去和社會的接軌,完全脫節之後的女人,最終就會失去能力,
  • 「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上熱搜,被罵的人回應:她話醜理正
    最近一則張桂梅校長反對女性做全職太太的視頻受到了人們的熱議視頻來源網絡新浪微博上#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話題閱讀已超過5.3億張桂梅何許人也?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在7月接受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的照片。張桂梅校長為什麼要拒絕黃付燕的捐款?
  • 雲南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引熱議
    01近日在一段採訪視頻中「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網絡上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近日在一段採訪視頻中,張桂梅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視頻中「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網絡上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其實被張校長反對「全職太太」是對從女高畢業生黃付燕說的,現在是貴州安順某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張老師話醜理正,(反對當全職太太)她是從我們(女高畢業生)的立場去說的。」
  • 張桂梅給所有已婚女人提個醒:別當全職太太,靠自己的力量最重要
    01我覺得,張桂梅校長真的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在於,她真的全身心放在學生身上。雖然,她表達的意思有些尖銳。然而,這何嘗不是張桂梅校長的肺腑之言呢?一個女孩子,千辛萬苦地讀書出來。也許,她們因為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然而,這才剛剛結婚就不再工作。
  • 回母校捐款,被張桂梅拒絕的「全職太太」回應了
    見面的第一眼,黃付燕分明看到了張桂梅臉上的喜悅,問完近況,校長卻板起臉沒了笑意。「我沒達到她的要求。」那時,孩子不到一歲,黃付燕沒有工作,全職帶娃。「她不想我們讀了書,還跟老一輩一樣,在家圍著老公、孩子轉。要獨立,有自己的事業和經濟。」捐款被拒的第二年,黃付燕考上了貴州安順某小學的特崗教師。
  • 「張桂梅反對當全職太太」上熱搜,被罵過的學生都力挺
    上觀新聞10月28日消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又火了,這一次是因為她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近日在一段採訪視頻中,張桂梅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視頻中「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網絡上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
  • 「滾出去,我不接受全職太太捐款!」女校長這話背後,是萬千全職媽媽的尷尬
    原因是一位女學生當了全職太太,回校捐款,被張桂梅轟了出去: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自媒體給出的標題是: 網紅女校長反對女生當全職太太上熱搜,評論區留下10000句髒話。 你為什麼歧視全職太太? 號稱為女孩爭取權益,骨子裡卻是反婚反育反家庭!張桂梅校長給公眾的一貫印象是有個性、敢說話,這次她的話又給自己招來一場「人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