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聞聯播》的觀眾,想必都知道了最近央視的大動作。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新聞聯播》便上新了4位女主播。
這在以往可是從未出現過的。
作為本月入駐的第4位女主播,鄭麗的首秀也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當天她身穿一件紫色外套,內搭白色襯衣,一股職場氣息撲面而來。
鄭麗的表現也引發了眾人的討論。
有網友對她表示了大力的讚賞:
「特別端莊大方!不看人聽聲音像播了好多年新聞聯播似的」。
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鄭麗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十分的鎮定。
細細觀察,她不僅晃頭的幅度有點大,就連手都在微微的顫抖。
可見鄭麗還是很緊張的。
不過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第一次嘛。
而且鄭麗也是實現了自己作為主播的終極夢想,激動和緊張都是人之常情。
鄭麗的首秀表現,也讓筆者不禁想起了《新聞聯播》的評論員楊禹。
相對比她的手抖,無稿直播的楊禹那叫一個豪橫。
大家都知道一個評論員的重要性,更何況還是在《新聞聯播》這樣萬眾矚目的節目當中,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楊禹說:「聯播」評論的難度在於「播出時長寸秒寸金,之前無論新聞片子還是主播播報,都有稿子,可以準確控制時長。而兩次連線,我都是無稿直播,壓力遠遠大於日常評論。」
而且一個不注意,就成了帶節奏,一句話毀掉整個職業生涯的也不在少數。
這其中還包括觀眾的眾口難調,總有一些人他就是思想奇葩。
加上評論員還都是無稿直播,這更增加了難度。
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在緊張後腦袋一片空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但是也有人越緊張,理智就越清醒,思路越發清晰。
很顯然,楊禹是後者,能在這一場場直播穩中不亂,可想而知他的心理素質有多強。
距離《新聞聯播》首次引入評論員,至今已經過去了7年的時間。
在這7年的時間裡,楊禹都一直備受觀眾的認可,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其實,在這背後支撐著的,是他那過去豐富的學識和經驗以及那顆一直進取的心。
楊禹還未進入央視前,最初的工作,你絕對想不到。
畢竟誰又會想到一名清華的會計,將來居然會和《新聞聯播》評論員掛鈎呢?
那時候的他,因為早戀在最後階段無心學習,繼而無緣自己的理想大學人大新聞系。
後來,楊禹進了首都經貿大學,畢業後剛好分配到了清華大學。
就這樣做了兩年,一個意外的機會,讓楊禹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當時,他正好趕上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招生。
楊禹也成為交通臺的第一批主持人,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人生在於不斷的造作,在電臺呆了3年後,楊禹再次離開了這個地方。
畢竟不是專業出身,而且自己本身也年輕,閱歷不足。
做的時間長了,楊禹感覺把自己底子裡的那點學識全用光了。
不滿足現狀的楊禹又去考,最後考進了中國經濟導報,成為了一名記者。
在這裡他整整度過了13年的光陰,職位從記者做到了編輯部主任。
也為他之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間來到2009年,也是這一年,中央電視臺大海撈針,把楊禹找了出來。
楊禹一開始是在《朝聞天下》出現,直到2013年,才進入《新聞聯播》。
這也是《新聞聯播》自開播35年以來迎來的首位評論員。
而《新聞聯播》和其他時間段的評論,也有著不同。
不僅評論的題材要更體現重大性,相應的時間也會要求的更加嚴格。
楊禹說:
「我做央視評論員以來,對自己的要求是:理性、建設性、均衡性,不迎合、不偏執、不賣弄」。
也正是因為楊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才得到了大眾一致的讚賞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