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閒置不捨得丟,很多人會選擇在二手平臺進行轉賣,買家在二手平臺淘貨交易,圖的也是實惠。但殊不知,在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眼裡,這些買家就成了魚塘裡的「魚」。利用二手交易,誘騙買家線下聯繫,點擊虛假連結付款,這種網絡詐騙在「行業」裡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做「殺魚盤」,它遵循了網絡詐騙廣撒網、短平快的特點,分別由提供技術支持並負責洗錢分贓的「船長」、尋找受害人並引導付款的「漁夫」以及在二手交易平臺淘貨的受害人「魚」構成,完成「殺魚」即行騙成功。
近期,江蘇常州武進警方緊盯轄區發生的一起網絡購物詐騙個案,結合「淨網2020」專項行動,順線經營、深挖戰果,連續作戰2個月輾轉8個省份,成功打掉一冒充二手交易平臺,製作虛假購物連結實施網絡詐騙的「殺魚盤」團夥。目前,案件已移交武進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
被騙後「反殺」他們由「魚」變「漁夫」
2019年10月,河北邯鄲的陳雨(化名)在一個二手交易平臺看中一臺蘋果手機,賣方建議微信詳談,講好價錢後,對方發來一個付款連結。陳雨打開連結後發現確實為先前瀏覽過的二手平臺,於是爽快地付款3700元。然而,貨款到帳的下一秒,陳雨發現自己已被賣家微信拉黑。
遠在山西臨汾的史雲(化名)與陳雨遭遇的騙局差不多。2019年9月,史雲也是在一個二手交易平臺遇到了賣二手手機的賣家,同樣的套路:微信議價,點擊購物連結付款,拉黑。史雲被騙1600元。被騙後,陳雨和史雲的選擇出奇一致,他們在網上搜索「二手平臺」、「被騙」等關鍵詞,發現自己是眾多「殺魚盤」的受害者之一。
「這個方法看起來挺容易騙到人的,所以我就開始研究了。」沒有選擇報警,兩名受害者卻起了「賺錢」的念頭。通過加入「釣魚」群,陳雨和史雲接觸到了能提供技術支持——即提供原始碼、搭建「高仿」二手購物平臺的「船夫」。就像他們曾遭遇的那樣,假裝賣家在正規二手平臺發布低價熱銷物品的信息,誘導買家脫離平臺在微信、QQ中點擊連結付款,成功「殺魚」。
自學成才 計算機專業學生成「船長」
汪雨峰(化名)是廣州一所職校的學生。去年八月,在一個計算機技術交流群中,他偶然了解到 「釣魚網站」。由於自己本身學習的就是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汪雨峰很快就自學了如何模仿正規的二手交易平臺,搭建高仿的釣魚網站,並開始在網絡上尋找「商機」。
「我自己不用釣魚網站騙錢,我只是租給別人。」雖然汪雨峰聲稱自己只是搬運工,但他也承認,購買「釣魚網站」的唯一用途,就是騙錢。據汪雨峰交代,他將搭建的「釣魚網站」以每月幾百元的租金月租給下線,下線成功「殺魚」後,「釣魚網站」就能通過接口連接到事先設置好的支付平臺,通常是購物卡或者充值卡,事後再將卡轉賣套現。所得錢款,由下線和他的「漁夫」按比例分贓。成功「運營」一段時間後,汪雨峰的同班同學林珂(化名)很快也加入到這一行列,短短兩個月不到,兩人通過月租「釣魚網站」非法獲利數萬元。
三百多人被騙 警惕脫離正規平臺的二手交易
2019年10月15日,常州武進一名受害者小馬在二手平臺購買尼康相機時,遭遇「殺魚盤」後報警。武進警方在偵破案件過程中,先後抓獲「漁夫」賈正生(化名)以及「船長」的下線潘何宇(化名),通過對潘何宇的關係人、資金流、信息流等情況的深入研判,一個冒充二手購物平臺,製作虛假連結實施網絡詐騙的「殺魚盤」團夥進入了警方的視野。隨著偵查工作的步步深入,這個詐騙團夥的成員身份被逐一確認。2019年11月底,案件專案組抽調警力奔赴重慶、廣州、湖南、江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等8個省份開展抓捕工作,成功抓獲團夥成員23人,當場查獲手機70餘部、電腦20餘臺、電話卡300餘張等作案工具。武進檢察院針對此案迅速反應,提前介入積極引導公安收集、調取電子數據等重要證據。在案件提請審查批捕後,承辦檢察官嚴謹審查客觀性證據,準確認定犯罪事實。目前全國已核實案件三百餘起,涉及被害人數百人,涉案金額達一百餘萬元。
3月20日犯罪嫌疑人賈正生因涉嫌詐騙罪被武進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犯罪嫌疑人汪雨峰、林珂、陳雨、史雲等6人,被依法移送審查起訴,其餘人員仍在捕後繼續偵查階段。
檢察官提醒,網購一定要選擇正規的交易平臺完成交易,使用平臺提供的交流系統進行溝通,對於遇到低價拋售產品和私下交易的,須提高警惕,繞開平臺得到的網址連結和二維碼千萬不要隨意點擊,謹防釣魚網站。
(來源:《零距離》記者/馮珂 編輯/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