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開車上下班,行走在城市道路上,或周末駕車出遊奔馳在高速上,不時看到一起起交通事故,有的場面很血腥,有的車毀人亡,教訓很深刻。這其中駕駛不規矩,違章行駛是罪魁禍首。
01
數量龐大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其中汽車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8億人。
私家車達1.98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81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
載貨汽車保有量達2694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0.71%。
機動車駕駛人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76萬人。上半年新領證駕駛人1408萬人。
從駕駛人的年齡分布看,主要集中在26至50歲年齡段之間。
其中26至35歲年齡段的有1.44億人,佔駕駛人總量的34.12%;36至50歲年齡段的有1.64億人,佔38.88%;超過60歲的有1221萬人,佔2.9%。
短短十幾年,我國已經邁入汽車保有量大國,汽車駕駛員的數量也屢創新高,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汽車出行已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基本代步方式。
02
行為醜陋
原來,汽車駕駛是一項很專業的技能,從業者少,專職專注。現在,隨著汽車走進千家萬戶,汽車駕駛更成為人人皆可擁有的一項底層標配技能,不論男女,不分年齡,屬於標配技能。
人們富有了,擁有汽車的家庭多了,駕駛的車輛也越來越豪華了,但是部分人的專業素質和道德水準並沒有相應提高。
身處大城市,每天開車出行,看到違規行為眾多,違規亂象漸欲迷人眼:
有的超速行駛,只有在測速路段才正常按限速行駛。
——這做人得多聰明,還真不缺心眼兒。
統計表明,十次事故九次快。
研究發現:當車速達到72公裡/小時,視力為1.2的駕駛員此時會下降到0.7,車速越快,人的視線就越窄,對空間的判斷能力越低,一旦車輛失控就會發生事故。
有的慣於走應急車道,只要沒有監控攝像,必走無疑。
——太懂得變通了,以至於為一己私利侵佔公共資源,關鍵時刻會妨礙特種車輛通過,耽誤救人救火,堵塞生命通道。
有的直行車走左右轉車道,走到盡頭強行實線併線,或者開到實線外直線車道人行橫道上。
----跟在自家炕頭一樣,從不排隊,更不要臉,橫在線外的人行道斑馬線上,逼迫行人繞開斑馬線,遠離生命線才能通過。
作為行人,我想人們暴揍他的心都有,肆意遭人恨,也不怕積攢怨氣,壞了你的身心。
有的在右轉路口斑馬線上不避讓行人,個別的還會鳴笛催促行人。
——肆意欺凌弱勢群體,完全喪失道德,甚至沒有人性。
至於開車不系安全帶,邊開車邊打電話、發微信則更多不勝數。
還有的全家乘車出遊,在行駛高速上開窗往路上扔垃圾。這其中有小孩,也有成人。
如果這些垃圾不慎掉到後面行駛車的擋風玻璃上,視線不清,車速又快,會嚴重影響他人行車安全,嚴重的會車毀人亡。
——你媽光叫你回家吃飯了,怎麼忘了告訴你保護環境,尊重他人生命這麼大的事,你的樣子好醜。
過分的還有刻意遮擋號牌故意違規的,更是不可饒恕。
——這得多自私呀,天生擁有做壞人的潛質,不去當逃犯可惜了。
有的開車人傾向於兩個極端,一個是追求快。
一路上,哪條路快就併線到哪條,左衝右突,頻繁轉換車道,根本不考慮後車的安全距離,一分鐘也不能等。
自己忙乎夠嗆,一路下來也沒快幾米,反倒給別的駕駛者帶來不便,增加了事故隱患。
——這是有多著急,這麼分秒必爭,得成功成什麼樣呢?趕緊買架私人飛機吧,這速度已經配不上你的身份了。
還有的在內側快速環路車道上以低於限速下線行駛,像個蝸牛,長時間佔據快速車道,唯我獨尊,緩慢爬行,物我兩忘。
——誰還管道路通行能力,更不在乎別人急成什麼樣。
貨車及客運車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超載和疲勞駕駛。
——這為了多快好省,有多拼呀,命都不要了。
疲勞駕駛會導致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操作失誤增加,甚至會出現下意識操作或短時間睡眠情況,嚴重時會失去對車輛的操控能力,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摩託車、電動車穿行在機動車道,見縫插針,靈活穿行,個別的還闖紅燈,規矩意識極差。
——本來就是人包鐵,還這麼不規矩,這是不珍惜生命的節奏。
更為普遍的是在小區周邊馬路主道和輔道兩邊非行車道上違規停車,本來單向三車道變成了只有一條車道。把大馬路當成自家停車場。
至於酒駕,直接等於謀財害命。
——不僅要別人的命,還得搭上自己的命。
調查表明:一般人在平常狀態下的外圍視界可達180度,如果酒精含量超過0.08%,駕駛員的視野就會縮小。
同時,喝酒之後人類的運動反射神經會變遲鈍。如車速為60km/h,一秒鐘車子就已經跑了16.67米,必然會產生嚴重後果。
03
後果嚴重
生命財產損失
違規行駛成本巨大,教訓慘痛,成為社會不能承受之重。
許多鮮活的生命消失,給社會及家庭造成巨額人身和財產損失。
公安部、建設部「暢通工程」專家組成員、著名交通問題專家段裡仁前一段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西班牙城市交通研討會上介紹,根據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門統計,去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前四名排序為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死亡人數在全國總死亡人數中排在腦血管、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心臟病、損傷與中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後面,居第七位,而全世界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總死亡人數中居第十位。
段裡仁表示,到上世紀末,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總體上來說或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而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近年來卻仍處於上升趨勢。死者大多數是年輕人,居世界各國之首。
世界上每年由於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近50萬人,傷殘者1300萬人。
還有被撞壞車輛的修復、更新,及由此帶來的直接財產損失也非常巨大。
出行成本提升
造成道路擁堵,全社會的出行成本和機會成本大幅增加。
每天高峰期擁堵都是各大城市的通病,本身車輛保有量太多,通行的基礎就不好。
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共有66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個。
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城市29個,超過300萬輛城市11個,依次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
其中北京、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違規行駛則加劇了擁堵程度。
如果車輛行駛違規造成交通事故,即使輕微後果也會造成兩車剮蹭,期間報警、等候警察前來處理,在高峰期的北京環路上,往往會造成幾百輛車的持續數公裡擁堵。
行駛緩慢,時間長達幾小時,直接造成眾人行駛成本、時間成本等出行成本的加大,以及由此造成的機會成本的巨大,全社會的費用成本極高,損失不可估量。
04
路在何方
駕駛習慣不好,故意違規嚴重,交通事故頻發,生命及財產損失巨大,出行成本提升,所有這些都需要社會重拳出擊,綜合治理。
教育先行
現行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體系是不完善的,培訓內容裡欠缺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和行車的道德約束。
在培訓內容中,應該單獨設置一個獨立培訓科目,將駕駛人行為總則和道德要求納入必修內容,將對人的生命安全尊重放在首位,列為培訓第一課。
形式上可文字和視頻相結合,把要求說清楚,將違規行為的案例拍成警示教育片,配套駕駛員道德行為手冊作為必考內容,加入現有考試範圍。
讓每一個新成為機動車駕駛員的人不僅技術嫻熟,而且認識清楚,安全意識提升,文明駕駛自覺,責任約束到位。
納入徵信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用社會,信用將會是人們的第二身份證。
信用不好的人,國家目前陸續出臺了限制交通出行及大額消費等許多措施,將來會有更嚴格的懲罰措施推出,將讓其像過街老鼠一樣,面臨人人喊打,無法生存境地。
而違規駕駛則屬於不誠信的一種惡劣行為,是對公共道德,社會大眾利益的一種嚴重失信行為。
所以很有必要將那些駕駛故意違規行為納入社會徵信體系,對駕駛行為習慣不好,故意違規的人,加大違規成本和處罰力度。
加重處罰
由於駕駛故意違規屬於為一己私利明知故犯,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所以對於造成人員傷亡以及酒駕或闖紅燈累計達到一定次數的,執行終生禁駕。
便衣執法
我去日本旅遊,曾看到日本交通警察對在高速公路上對超速行駛的車輛進行便衣執法。
他們駕駛社會牌照車輛,身著便衣,在路上行駛。發現超速車輛後,加速行駛逼近,後將警燈從窗戶扔到車頂,開啟警笛,喊話逼停違規車輛後,亮明身份,對駕駛員進行處罰。
我覺得效果非常好。可以讓違規駕駛人員打消僥倖心理,起到震懾作用。
我們也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國內各大城市推行交通警察便衣執法制度,組織一定數量警察身著便衣駕駛社會牌照車輛在各主要交通要道隨機行駛,執法巡查,發現違規行為後,亮明身份,進行處罰。
自動駕駛
推進智慧出行的路網建設,推廣5G及物聯網技術的儘快實施,鼓勵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儘快加大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的機動車比例。
從總量上減少人為違規的車輛數量,營造出秩序井然,合規出行,遵章守紀的文明出行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規則需要大家遵守,規矩需要你我執行。
尊重每一個生命,包括自己和別人。
敬畏規則,做文明有道德的出行人。
你規矩,我規矩,這個世界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