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規則,尊重每一個生命

2020-12-17 憑上

每天開車上下班,行走在城市道路上,或周末駕車出遊奔馳在高速上,不時看到一起起交通事故,有的場面很血腥,有的車毀人亡,教訓很深刻。這其中駕駛不規矩,違章行駛是罪魁禍首。

01

數量龐大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其中汽車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8億人。

私家車達1.98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81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

載貨汽車保有量達2694萬輛,佔汽車總量的10.71%。

機動車駕駛人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76萬人。上半年新領證駕駛人1408萬人。

從駕駛人的年齡分布看,主要集中在26至50歲年齡段之間。

其中26至35歲年齡段的有1.44億人,佔駕駛人總量的34.12%;36至50歲年齡段的有1.64億人,佔38.88%;超過60歲的有1221萬人,佔2.9%。

短短十幾年,我國已經邁入汽車保有量大國,汽車駕駛員的數量也屢創新高,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汽車出行已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基本代步方式。

02

行為醜陋

原來,汽車駕駛是一項很專業的技能,從業者少,專職專注。現在,隨著汽車走進千家萬戶,汽車駕駛更成為人人皆可擁有的一項底層標配技能,不論男女,不分年齡,屬於標配技能。

人們富有了,擁有汽車的家庭多了,駕駛的車輛也越來越豪華了,但是部分人的專業素質和道德水準並沒有相應提高。

身處大城市,每天開車出行,看到違規行為眾多,違規亂象漸欲迷人眼:

有的超速行駛,只有在測速路段才正常按限速行駛。

——這做人得多聰明,還真不缺心眼兒。

統計表明,十次事故九次快。

研究發現:當車速達到72公裡/小時,視力為1.2的駕駛員此時會下降到0.7,車速越快,人的視線就越窄,對空間的判斷能力越低,一旦車輛失控就會發生事故。

有的慣於走應急車道,只要沒有監控攝像,必走無疑。

——太懂得變通了,以至於為一己私利侵佔公共資源,關鍵時刻會妨礙特種車輛通過,耽誤救人救火,堵塞生命通道。

有的直行車走左右轉車道,走到盡頭強行實線併線,或者開到實線外直線車道人行橫道上。

----跟在自家炕頭一樣,從不排隊,更不要臉,橫在線外的人行道斑馬線上,逼迫行人繞開斑馬線,遠離生命線才能通過。

作為行人,我想人們暴揍他的心都有,肆意遭人恨,也不怕積攢怨氣,壞了你的身心。

有的在右轉路口斑馬線上不避讓行人,個別的還會鳴笛催促行人。

——肆意欺凌弱勢群體,完全喪失道德,甚至沒有人性。

至於開車不系安全帶,邊開車邊打電話、發微信則更多不勝數。

還有的全家乘車出遊,在行駛高速上開窗往路上扔垃圾。這其中有小孩,也有成人。

如果這些垃圾不慎掉到後面行駛車的擋風玻璃上,視線不清,車速又快,會嚴重影響他人行車安全,嚴重的會車毀人亡。

——你媽光叫你回家吃飯了,怎麼忘了告訴你保護環境,尊重他人生命這麼大的事,你的樣子好醜。

過分的還有刻意遮擋號牌故意違規的,更是不可饒恕。

——這得多自私呀,天生擁有做壞人的潛質,不去當逃犯可惜了。

有的開車人傾向於兩個極端,一個是追求快。

一路上,哪條路快就併線到哪條,左衝右突,頻繁轉換車道,根本不考慮後車的安全距離,一分鐘也不能等。

自己忙乎夠嗆,一路下來也沒快幾米,反倒給別的駕駛者帶來不便,增加了事故隱患。

——這是有多著急,這麼分秒必爭,得成功成什麼樣呢?趕緊買架私人飛機吧,這速度已經配不上你的身份了。

還有的在內側快速環路車道上以低於限速下線行駛,像個蝸牛,長時間佔據快速車道,唯我獨尊,緩慢爬行,物我兩忘。

——誰還管道路通行能力,更不在乎別人急成什麼樣。

貨車及客運車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超載和疲勞駕駛。

——這為了多快好省,有多拼呀,命都不要了。

疲勞駕駛會導致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操作失誤增加,甚至會出現下意識操作或短時間睡眠情況,嚴重時會失去對車輛的操控能力,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摩託車、電動車穿行在機動車道,見縫插針,靈活穿行,個別的還闖紅燈,規矩意識極差。

——本來就是人包鐵,還這麼不規矩,這是不珍惜生命的節奏。

更為普遍的是在小區周邊馬路主道和輔道兩邊非行車道上違規停車,本來單向三車道變成了只有一條車道。把大馬路當成自家停車場。

至於酒駕,直接等於謀財害命。

——不僅要別人的命,還得搭上自己的命。

調查表明:一般人在平常狀態下的外圍視界可達180度,如果酒精含量超過0.08%,駕駛員的視野就會縮小。

同時,喝酒之後人類的運動反射神經會變遲鈍。如車速為60km/h,一秒鐘車子就已經跑了16.67米,必然會產生嚴重後果。

03

後果嚴重

生命財產損失

違規行駛成本巨大,教訓慘痛,成為社會不能承受之重。

許多鮮活的生命消失,給社會及家庭造成巨額人身和財產損失。

公安部、建設部「暢通工程」專家組成員、著名交通問題專家段裡仁前一段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西班牙城市交通研討會上介紹,根據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門統計,去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前四名排序為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死亡人數在全國總死亡人數中排在腦血管、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心臟病、損傷與中毒以及消化系統疾病後面,居第七位,而全世界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總死亡人數中居第十位。

段裡仁表示,到上世紀末,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總體上來說或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而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近年來卻仍處於上升趨勢。死者大多數是年輕人,居世界各國之首。

世界上每年由於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近50萬人,傷殘者1300萬人。

還有被撞壞車輛的修復、更新,及由此帶來的直接財產損失也非常巨大。

出行成本提升

造成道路擁堵,全社會的出行成本和機會成本大幅增加。

每天高峰期擁堵都是各大城市的通病,本身車輛保有量太多,通行的基礎就不好。

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的城市共有66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個。

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城市29個,超過300萬輛城市11個,依次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

其中北京、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違規行駛則加劇了擁堵程度。

如果車輛行駛違規造成交通事故,即使輕微後果也會造成兩車剮蹭,期間報警、等候警察前來處理,在高峰期的北京環路上,往往會造成幾百輛車的持續數公裡擁堵。

行駛緩慢,時間長達幾小時,直接造成眾人行駛成本、時間成本等出行成本的加大,以及由此造成的機會成本的巨大,全社會的費用成本極高,損失不可估量。

04

路在何方

駕駛習慣不好,故意違規嚴重,交通事故頻發,生命及財產損失巨大,出行成本提升,所有這些都需要社會重拳出擊,綜合治理。

教育先行

現行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體系是不完善的,培訓內容裡欠缺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和行車的道德約束。

在培訓內容中,應該單獨設置一個獨立培訓科目,將駕駛人行為總則和道德要求納入必修內容,將對人的生命安全尊重放在首位,列為培訓第一課。

形式上可文字和視頻相結合,把要求說清楚,將違規行為的案例拍成警示教育片,配套駕駛員道德行為手冊作為必考內容,加入現有考試範圍。

讓每一個新成為機動車駕駛員的人不僅技術嫻熟,而且認識清楚,安全意識提升,文明駕駛自覺,責任約束到位。

納入徵信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用社會,信用將會是人們的第二身份證。

信用不好的人,國家目前陸續出臺了限制交通出行及大額消費等許多措施,將來會有更嚴格的懲罰措施推出,將讓其像過街老鼠一樣,面臨人人喊打,無法生存境地。

而違規駕駛則屬於不誠信的一種惡劣行為,是對公共道德,社會大眾利益的一種嚴重失信行為。

所以很有必要將那些駕駛故意違規行為納入社會徵信體系,對駕駛行為習慣不好,故意違規的人,加大違規成本和處罰力度。

加重處罰

由於駕駛故意違規屬於為一己私利明知故犯,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所以對於造成人員傷亡以及酒駕或闖紅燈累計達到一定次數的,執行終生禁駕。

便衣執法

我去日本旅遊,曾看到日本交通警察對在高速公路上對超速行駛的車輛進行便衣執法。

他們駕駛社會牌照車輛,身著便衣,在路上行駛。發現超速車輛後,加速行駛逼近,後將警燈從窗戶扔到車頂,開啟警笛,喊話逼停違規車輛後,亮明身份,對駕駛員進行處罰。

我覺得效果非常好。可以讓違規駕駛人員打消僥倖心理,起到震懾作用。

我們也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國內各大城市推行交通警察便衣執法制度,組織一定數量警察身著便衣駕駛社會牌照車輛在各主要交通要道隨機行駛,執法巡查,發現違規行為後,亮明身份,進行處罰。

自動駕駛

推進智慧出行的路網建設,推廣5G及物聯網技術的儘快實施,鼓勵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儘快加大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的機動車比例。

從總量上減少人為違規的車輛數量,營造出秩序井然,合規出行,遵章守紀的文明出行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規則需要大家遵守,規矩需要你我執行。

尊重每一個生命,包括自己和別人。

敬畏規則,做文明有道德的出行人。

你規矩,我規矩,這個世界就美好。

相關焦點

  • 敬畏生命,尊重自然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痛定思痛,也需要深刻反思: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否缺失生命教育,是否教會孩子們如何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如何與自然,與人和諧相處?最觸動我的是在這場巨大的民族災難面前,80、90後的年輕人們他們的蝶變和成長,他們對生命的尊重與善待。說實話他們還是一群稚嫩的孩子,還時不時地躲在父母懷裡撒撒嬌,使使小性子。可是就在這場戰鬥中,他們仿佛一夜間就長大了,成了無所畏懼的戰士,堅強得讓人心疼落淚。雖然身形依舊瘦小單薄,依舊稚氣未脫,卻已經衝到最前面為所有的同胞擋風遮雨,直面死亡,成為馳援湖北醫護人員的主力軍,令人敬佩。
  • 敬畏規則,便是敬畏生命
    原標題:敬畏規則,便是敬畏生命   1月29日下午,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傷人事件,致一人死亡。作為家庭頂梁柱卻為了蠅頭小利逃避規則,不計後果、以身犯險,如何看出其對家庭的責任心?   對比許多野生動物園動輒上千的「天價門票」,雅戈爾動物園對每位遊客只收取150元,兒童半價,對於支撐一個飼養了眾多野生動物和安置了眾多工作人員的動物園來說,似乎稱得上「良心價」了。這種「誰弱誰有理」的理論,實質上是挑戰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這和「因為我窮,所以我可以搶劫他人」的強盜邏輯如出一轍。
  • 要教會孩子:保持敬畏、尊重規則、心懷善意
    01教會孩子:心懷敬畏我們都知道這場疫情是因何而起的。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心懷敬畏之心。什麼是敬畏之心?敬畏就是對某種事物保持尊重、畏懼的態度。這樣缺乏敬畏之心的孩子,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毫無「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的意識。我們培養孩子的敬畏心,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他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萬物,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敬畏和尊重
    生命對我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敬畏和尊重。尊重世間生命,珍惜萬物生命,尊重一花一草的生命,因為有了他們世界才得以清新。有些人,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隨意踐踏,對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不珍惜,這些人更不要指望他對這個世界有什麼作為,更不要指望他去善待世間萬物的生命。生命的最後的歸宿,是死亡,但要知道死亡的前提是要我們好好活著,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好好活著,就是讓我們每天活得有意義且有價值。
  • 2019級領袖團 胡世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好書推薦《寂靜的春天》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寂靜的春天》,我心中不由得納悶:春天怎麼是寂靜的?春天應該是一片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啊!帶著一種疑慮和好奇我讀完了這本書。閱讀結束後,我的心情變得很沉重。我腦海裡不停回放著書中天空、河流、森林等被DDT等類型的殺蟲劑侵噬的畫面,讓人悲傷和痛惜。
  • 規則是需要敬畏的
    很多人會覺的,幹什麼都有那麼多的規則,是多麼麻煩的事情啊。可是不遵守規則,有時候,結果會讓我們非常心寒。他只是一個野獸,有著動物的天性,而這個人卻破壞規則,進入了動物的世界,被動物獵殺,老虎反而因為他的進入被殺了。這是多麼令人心寒的事情,因為他的違規,導致了兩條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
  • 陳立:針對疫情,如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針對疫情,如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教育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其實這個題目初看對於幼兒而言挺大也有些抽象!因為它需要時間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才更會有感受!既然題目大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提要對孩子們進行這方面教育呢?
  • 尊重別人,敬畏生命,這是我們起碼的人生態度
    也許像這位銷售員所說的,疾病和意外始終是每個人的生命要面對的兩大威脅。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的手段規劃自己的財富,減少或者避免我們的財富損失,可是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保證生命一直延續。可見,相較於其他,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的脆弱,不論貧賤或者富貴,也不論美麗或者醜陋,一旦受到傷害,就無法再重來,也許這也是生命的平等性所在。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生命才顯得萬分珍貴。
  •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敬畏生命,尊重人權」第十五周升旗儀式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敬畏生命,尊重人權」第十五周升旗儀式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有生命才能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為個人和社會創造價值;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動力之源,是確保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原則,是民主法治社會的基本準則,是實現社會安定有序的基本前提,是社會誠信友愛的思想基礎,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所以,青少年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更應該從小明白生命以及人權的重要性。12月7日,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舉行「敬畏生命,尊重人權」為主題的升旗儀式。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今年四月,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強調指出,要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作為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結合「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安全整頓活動,增強「三個敬畏」意識,弘揚當代民航精神,推進安全從業人員作風建設,確保民航運行安全和健康發展。
  • 頻發的學生跳樓事件啟示我們:生命至上,請敬畏生命
    每一個花一樣年齡的學生的逝去,都會給家庭帶來無盡的悲傷,也讓公眾無比地扼腕嘆息。事件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與家長有關,有的與老師有關,有的與同學有關。這些事件一次次給教育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啟示我們:生命至上,請敬畏生命。
  • 重塑對公共規則的敬畏感
    可是,面對各種公共安全事件頻頻發生的現實,讓我們意識到,必須要用嚴厲的法律手段來重塑公眾對於公共規則的敬畏感。公共安全無小事,這樣本該成為社會共識的公共規則,卻一再遭到無視與挑戰。我們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德陽市第一幼兒園:敬畏生命護環境 抗疫教育不停歇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2020年新冠肺炎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小小的病毒讓全國人民陷入生命危機。面對冬季新冠病毒反撲,德陽市第一幼兒園的防疫教育持續推進。近日,全體師生在國旗下進行了以"保護環境 敬畏生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 人為什麼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從來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當今時代,雖然醫學昌隆、科技發達,物質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但人類在自然面前,依然像咿呀學語的幼童,許多未知的、未明的、未曾見識過的現象和謎團,還佔據著絕大部分,等待探索和發現。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 【作文365】福建質檢:尊重生命,向野味說「不」!
    親愛的同學們: 敬畏自然是人類尊重生命、共謀未來的共識。正是由於有野生動物的存在,我們的地球才顯得生機勃勃,我們才會有鳥鳴深澗、魚遊淺底的美景。但是2019年3月13日,聯合國發布《全球環境展望》報告指出:人類行為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有一些人侵犯野生動物的家園,傷害野生動物的性命。
  • 每一個動物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他們是我們的朋友
    每一個動物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他們是我們的朋友這些天出現了流浪狗傷人事件,據報導,有一隻流浪狗咬傷了70多人,現在還未被捕獲,為何突然發生這種事件?而且還不是一隻流浪狗傷人,面對這樣的事情,怎樣解決最合適呢?難道我們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嗎?
  • 《中國機長》「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最後成功讓飛機安全降落,保全住了機上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創造了這個民航奇蹟的3U8633機組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機長劉傳健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還有空乘人員每一個都很飽滿,包括乘務長 一邊給大家說話、一邊吸氧,轉動戒指 ,其實都是心理的描寫,前期的交代都很重要,機長在衝澡時候憋氣 才會在關鍵時刻保持冷靜 ,副機長看似吊兒郎當,關鍵時刻表現非常,幾位乘務員也一樣,沉著冷靜。「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這句充滿高度責任感的臺詞感染了許多觀眾的心。
  • 敬畏感是什麼?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敬畏是心裡的一桿秤
    因為敬畏所有熱愛記起很多年前,第一次被一家商場邀請,做職業感悟分享時情景,當時內心很激動,又高興又緊張。短短幾分鐘的分享卻用了一個星期去準備,不斷的修改文稿,反覆的推敲用詞,直到分享的當天都還在揣摩語氣語調。
  • 關注|馮正霖: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為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貢獻力量。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董志毅、呂爾學、崔曉峰出席會議。
  • 敬畏生命: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
    近日,本號發布的某篇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私信小編,詢問事情的真實性及相關問題,就此小編對網友的關注表示衷心感謝,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小編每次發聲,都是本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經過反覆核實,嚴肅發聲,雖然有著種種變故,但是不忘初心始終是每一個自媒體工作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