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解心與小腸是表裡臟腑

2020-12-20 艾蓬軒大夫

在人體的消化吸收過程中,小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的腸壁只能吸收小分子物質,如胺基酸等。但是人體攝入的食物都是一些大分子的物質,這就需要蛋白酶、膽汁、胰液的分泌來對這些大分子物質進行消化,將其轉化為多肽類物質,再通過小腸壁吸收。

《類經·藏象類》曰:

「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濁,水液由此而滲入前,糟粕由此而歸於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小腸主受盛化物,小腸接受貯盛由胃下來的初步消化的飲食物,並對飲食物進行進一步消化,將其轉化為精微物質,即小腸壁能夠吸收的營養精微。既然人體內存在能進行消化吸收的營養精微物質,也就必然存在機體不能消化吸收的殘渣和多餘的水液,對於這些物質需要將其排出體外。也就是要經過腎、膀胱以及大腸的作用形成尿液和糞便,這就是小腸的泌別清濁作用。而如果消化吸收不良,就會出現腹脹、腸鳴、腹瀉或便溏。中醫在治療這類疾病時,有這樣一種思路叫「利小便以實大便」。也就是說一個人出現了便溏的情況,人體中的水液從大腸而走,沒有歸入到膀胱,導致小便短少,大便溏稀,可通過增加小便的排量以減少大便中的水液來治療。

心與小腸是表裡臟腑

《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接受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化生氣血精微,其代謝功能正常與否對血液成分產生直接影響。正常生理情況下,心火敷布小腸,小腸受盛化物、泌別清濁的功能得以正常進行。病理上,心移熱小腸,出現心煩、口舌生瘡、糜爛等症狀。

《中藏經》:小腸實則傷熱,熱則口生瘡。若影響泌別清濁功能,常見小便短赤,尿道灼熱疼痛。甚則尿血等症狀。

從解剖位置來看,心與小腸相距較遠,貌似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密切。但是如果我們把心看作是體循環、肺循環以及冠脈循環三個路徑的話,那麼在體循環中腹主動脈的位置恰好位於小腸之下。所以小腸的功能就和腹主動脈的功能之間建立了聯繫。通過小腸去刺激腹主動脈,進而調整到心的功能、調節心的血流。

因此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海穴,氣海穴作為下丹田之一,可調節人體重要的心腎功能,而心腎肝的功能都和血流狀況相關。當我們針刺氣海穴時,針尖透過腹壁引起小腸蠕動,進而影響到腹主動脈的血流,可對人體的代謝、循環功能以及心功能進行調節。同時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刺激氣海穴能調節患者血壓。

從經脈角度解讀心與小腸的表裡關係

在經脈循行路線中,心手少陰之脈與小腸手太陽之脈在前臂共用了一塊肌肉——尺側腕屈肌。繼續往上,小腸手太陽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與肩胛骨以及肩胛部位的多塊肌肉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主治外周經筋病。而心手少陰之脈行於內,進入腋窩之中,與血脈關係較為密切。所以兩經一表一裡,一個在筋肉,一個在血脈;一個起保護作用,一個是調節血流狀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中醫基礎理論——心與小腸
    心藏神(心主神志)心藏神主要體現在心對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的調控作用和主持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則臟腑功能正常,精神神志清醒;心藏神的功能不正常,則臟腑功能絮亂,精神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症狀。也正因為心能管理其他臟腑的生理活動,所以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其華在面華的意思是榮華外露,指的是五臟的功能是否正常在人體的外部體現。
  • 髒象學說:小腸、大腸
    小腸 小腸居腹中,上接幽門,與胃相通,下連大腸,包括迴腸、空腸、十二指腸。主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與心相表裡,屬火屬陽。 (一)小腸的解剖形態 1.小腸的解剖位置:小腸位於腹中,上端與胃相接處為幽門,與胃相通,下端與大腸相接為闌門,與大腸相連,是進一步消化飲食的器官。
  • 【學霸真題】13臟腑關係
    【學霸真題】04藏象總述【學霸真題】05心【學霸真題】06肺【學霸真題】07脾【學霸真題】08肝【學霸真題】09腎【學霸真題】10命門【學霸真題】11六腑【學霸真題】12奇恆之腑與臟腑特殊表述脾與肝的相互關係為肝主疏洩,助脾之運化;脾生血,使肝有所藏;肝藏血,脾統血,使血不離經脈;脾胃溼熱可燻蒸肝膽(1996)脾與肝的生理聯繫為肝主疏洩,助脾之運化;脾生血,使肝有所藏;肝藏血,脾統血,使血不離經脈(2002)屬於肝與脾的生理聯繫的有血液的運行,飲食的消化(2013)全身氣機調暢最重要的環節是肝氣主升,肺氣主降(2003)以調節氣機升降為主要作用的臟腑是肝與肺
  •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是陰火,小腸是陽火
    在中醫診斷方面,經常會運用到一個概念,就是心與小腸互為表裡。什麼是互為表裡呢?標準的解釋是這樣的,甲為乙的外表,乙為甲的內裡。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在人體裡面,五臟和六腑是互為表裡的,他們的能量,頻率,病氣,都可以直接進行傳遞的。
  • 手太陽小腸經話養生,小腸功能失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十二經脈養生祛病詳解——手太陽小腸經中醫有「小腸主液」之說,這是因為小腸能「泌別清濁」,參與了人體的水液代謝。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所以,手太陽小腸經是手到病除的液病殺手。
  • 十二生肖對應中醫十二臟腑,你的生肖對應中醫哪個臟腑
    鼠從以在地下為主到不時鑽出地面是一個從裡向外,由陰轉陽的過程。那麼少陽膽經對應甲子之時,為「一陽生」,就是從以陰的收斂收藏為主的功能轉入開始要以陽的生發生長功能為主的狀態中。對於臟腑來說,臟腑運化的能量來源於丹田的供給,膽主甲木,為丹田真陽與臟腑真陰的樞紐。憑藉少陽膽的功能,丹田主藏的元氣能夠輸布出來供給臟腑進行運化,本身就是一個從陰到陽的過程。
  • 針道之論 | 第2章 表裡,重要的陰陽​ (2)
    我們且看其中與陰陽表裡五氣相關的部分。此段文字裡,楊繼洲把各類二分皆用陰陽指代:經絡陰陽、天之陰陽、人身陰陽、臟腑陰陽、四季陰陽、五臟陰陽。但接著後面跟了一句「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是以應天之陰陽。」因此很顯然,在楊繼洲心裡的陰陽概念廣義上就是各類的二分法指代,其包含了表裡的陰陽,五氣的陰陽。與《調經論》是一致的。
  • 手指痛與臟腑關係 便秘時按食指知大腸健康
    中醫專家介紹說中醫養生是生活中點滴就可以做到的,如經常按摩按摩手指也是養生方法的一種,專家還介紹說五指若有按壓痛感可能是相對應的臟腑除了問題,而疼痛是個徵兆。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經穴,與肺息息相關。如肺有疾患壓這個部位時,會疼得跳起來。
  • 《溫病條辨》中的一方,是表裡雙解,肺感寒燥的通劑
    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對疾病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斷病機,診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的一種辨證方法。是臨床各科辨證的基礎,為辨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適用於內傷雜病的辨證。中醫學的辨證方法雖然多種多樣,各有特點,但最後大都落實在臟腑的病變上,也即證候的定位是辨證內容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八綱辨證是辨證的綱領,但八綱辨證只是分析、歸納各種證候的類別、部位、性質、正邪盛衰等關係的綱領。如果要進一步分析疾病的具體病理變化,就必須落實到臟腑上來,用臟腑辨證的方法才能解決。臟腑辨證的主要內容包括髒病辨證、腑病辨證及臟腑兼病辨證等。
  • 【中醫考試】中醫基礎理論—臟腑學說總結
    肝為剛髒;肝主升發5.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腎主水;腎主納氣。胃氣下降;胃喜潤惡燥3.小腸主受盛化物;小腸主泌別清濁;小腸主液(利小便所以實大便」的理論應用)4.大腸主傳化糟粕;大腸主津5.膀胱匯聚水液;貯存和排洩尿液6.三焦通行諸氣;運行水液7.脾與胃:納運相成、升降相因、燥溼相濟8.肝與膽:共司疏洩(肝主疏洩,分泌膽汁;膽附於肝,藏洩膽汁)、共主勇怯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背俞穴是指臟腑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臟腑精氣匯集於胸腹部的穴位。臨床當中,背俞穴與募穴都能反應臟腑精氣的情況,但是,背俞穴與募穴並不完全相同。從歷代醫家的論述,髒病,取俞為主。為什麼髒病取俞?因為背屬陽,髒屬陰,它由臟腑精氣輸注表現為陽的位置,表現的更明顯一些。艾灸治療也是遵循陰陽相配的原則。所以,髒病大部分都要取背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