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帶墨仔去檢查視力,檢查結果給了我當頭一棒,墨仔現在2歲10個月,遠視視力儲備只剩下50,散光175,醫生很嚴肅地告訴我,這個數據不太樂觀:
這個月齡的孩子原始儲備至少應該是150-175左右,但是墨仔只剩下50,如果這50消耗完了,那就真的近視了。
散光度數偏高,正常應該是在,如果不控制,可能有弱視的傾向。
聽完醫生的話,我心裡那叫一個沉重啊,雖然我自己生娃前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我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近視(因為我和老公都是近視眼,且我是高度近視),但是沒想到墨仔會發展的這麼快。
後來我和朋友們聊起這個事情,她們聽完嚇一跳,說自己都沒關注過孩子視力這個問題,立馬張羅著要帶孩子檢查視力去。
回到家,我和家裡的老人傳達眼科醫生的建議,老人也是一臉疑惑的問,這麼小的孩子為啥是遠視眼?娃看不清麼?
可能我們周圍戴眼鏡的人太多了,大家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戴眼鏡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只有戴眼鏡的人自己明白,一年四季戴著眼鏡的感覺實在太不舒服了,卸下眼鏡一片混沌看不清會有多焦慮。
保護視力啊,真得從嬰幼兒時期抓起,有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兒童的近視率分別是3歲3%,4歲1.7%-4.2%,5歲2.5%-4.7%,6歲12.2%,17歲84.6%。
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3歲的孩子也會近視!
正視眼不是一出生就有,嬰幼兒的視力需要逐步發展
嬰兒的眼睛又大又亮,黑白分明,像清澈的湖水,但這麼好看的眼睛期初卻不怎麼好用,因為視力還沒發育好,根本看不清啊。
孩子的視力發育是從遠視眼逐漸變為正視眼,發展成正視眼以後,再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近視眼,甚至是高度近視,也就是說,沒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是1.0的視力。
在孩子視力發育的過程中,有兩個數據指標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
第一個數據是遠視儲備
遠視儲備是預測孩子近視最好的數據,相當於孩子的視力發展銀行,反應的是孩子眼球屈光發展的情況,隨著年齡增加,遠視儲備就會被逐漸消耗掉,然後趨近於正視眼,如果孩子很快就發展成了正視眼,那就有可能過早的發展為近視,一般正常孩子的遠視儲備值應該是:
3歲之前應具有300度遠視儲備值
4-5歲應具有210-250度遠視儲備
6-7歲應具有175-200度遠視儲備
8歲應具有150度遠視儲備
9歲應具有125度遠視儲備
10歲應具有100度遠視儲備
11歲應具有75度遠視儲備
12歲應具有50度遠視儲備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孩子在4、5歲的時候就已經沒有遠視儲備了,發展成為正視眼,那麼近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另外還可以記住一個判斷寶寶是否近視的原則(源自於眼科小超人老梁),叫做「三四五原則」,即孩子每隻眼睛最低視力應該是3歲0.3,4歲0.4,5歲6歲0.5。
第二個數據是散光
散光反應的是角膜和晶狀體前表面的曲率,散光狀態下,視網膜上會出現多個聚焦點,所以會看不清。
6月齡至1歲的嬰兒,80%都有100度以上的散光,到了2歲左右,仍會有一部分孩子有100-200不等的散光。
我們需要警惕的是散光引起的弱視風險(數據來源於眼科小超人老梁):
12-30月齡,散光>200,遠視>450,兩眼度數相差>250
2歲以上,散光>150,遠視>350,兩眼度數相差>350
所以說,墨仔的視力檢查結果真是令人堪憂,遠視儲備只剩下50,散光175度,兩個數據都散發著危險的信號。
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近視呢
1、父母都是近視眼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近視,或者任何一方有高度近視,那麼孩子未來近視幾乎是肯定的------眼科小超人老梁
基因果真是無比強大,而且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近視不加幹預,孩子14歲的時候,度數會接近於父母,在18歲的時候,孩子的近視度數會比父母高100度。
如果你現在是800度近視眼,並且你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視力發育,那麼你的孩子14歲的時候差不多也是800度了,14歲才是初中啊,還沒到高中拼搏的時候,就已經戴著無比厚的眼鏡片了,以後的生活、工作也會遇到非常多的麻煩。
我老公是200度近視,而我左眼是600度近視,右眼是900度近視,可以斷定,墨仔近視眼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唯一能做的是控制他近視發展的速度和度數,早發現早幹預。
2、不良的用眼習慣
如果父母雙方眼睛都很好,從遺傳的角度來說孩子近視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這並不代表孩子真的就不會近視,因為還有用眼習慣的影響。
用眼過度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長時間進行近端遊戲,比如玩積木、畫畫、看手機等,每次時間超過20分鐘以上,看完以後也沒有進行遠眺動作,使得眼軸長時間處在緊繃的狀態,無法調節。
還有經常揉眼睛、眯眼睛、擠眼睛這些行為都會作用於角膜,使得散光度數升高。
3、戶外活動時間不足
要達到預防近視的效果,需要在10000lux的光照下面活動3小時,這亮度相當於明亮的夏季、樹蔭下、戴著太陽鏡的光線亮度,而照明好的室內通常都不超過500lux-------眼科小超人老梁
室內的光線、空間對於孩子的視力發育並不是最優的環境,而且還會有諸多不利的因素,其實我們只要帶過孩子就會知道,孩子在家裡的時候要麼是玩玩具、要麼是看書,有的家長還會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手機、iPad,遠遠達不到戶外活動的要求。
再加上這段時間疫情,基本不出門,能出門的時候又迎來了炎熱的夏天,下午根本出不了門,上學的孩子還不得不上網課,這樣的客觀環境下,遠視儲備肯定是譁譁譁往下降。
為什麼要重視嬰幼兒的視力發展
因為看不清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生活中太多事情會被眼鏡困擾。
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摸眼鏡,像我這種高度近視一睜眼那就是「睜眼瞎」。
夏天戴眼鏡出汗,眼鏡不停往下滑溜,冬天戴眼鏡一進房間就布滿水霧,瞬間成了磨砂眼鏡。
戴隱形眼鏡還要萬分注意衛生問題。
當媽以後還的時刻提防被孩子一把抓掉眼鏡扔出去,正因為如此,我的包裡永遠裝著一副備用眼鏡,以防墨仔把我的眼鏡打飛摔碎,沒有眼鏡,墨仔萬一跑了我都抓不到。
花費在配眼鏡上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像我這種高度近視,鏡片只能選擇最薄最貴的,並且還極大的限制了鏡框的挑選範圍。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負擔都很重,寫作業、多讀書,任意一項都在考驗孩子的視力,放學路上,一眼望過去都是戴眼鏡的孩子,或許,近視很難避免,但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到控制孩子的近視度數。
另外就是弱視、斜視這些問題,其實早發現早幹預是有希望矯正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重視,等到問題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去關注,豈不是害了孩子。
如何科學預防近視,保護孩子視力
1、家長清楚自己的視力情況,對孩子的視力發育做好預判
如果家長是近視眼,或者一方是高度近視,那就應該清楚的明白,自己孩子十有八九就是近視了,別抱有僥倖心理,覺得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說不定就逆襲了呢,這不太可能。
清楚這一點以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高度重視孩子的視力發育情況,該檢查檢查,該幹預幹預,爭取在問題還沒真正出現之前,就做好預防工作,延緩、減弱近視的發生或發展。
像我這樣的情況,就應該實事求是,現在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聽取醫生的意見,增加墨仔的遠視儲備值,防止散光度數繼續增加。
2、定期給孩子檢查視力
眼科醫生建議1歲開始就應該每年定期帶孩子檢查視力,建立屈光發育檔案,監測孩子的遠視儲備下降速度、散光度數等數據。
3、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
足夠亮的戶外陽光,能夠促進視網膜的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所以戶外活動是最有效的預防近視的方法,所以,規劃好時間,早上1個小時,下午1個小時帶孩子出去,去公園、植物園等任何戶外,可以踢球、打球、騎車,哪怕就是走路而已。
讓孩子充分接觸自然光,讓眼睛能夠得到遠近調節。
4、注意防曬
雖然戶外活動很重要,但別忘了給寶寶的眼睛防曬,寶寶眼睛的晶狀體和成人不同,更加透明,紫外線能夠輕鬆穿過兒童晶狀體傷害到視網膜和脈絡膜。
所以,兒童的眼睛格外需要防曬,夏天中午下午太陽光特別強烈,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佩戴有100%UV吸收或UV400標註的墨鏡,或者是戴寬帽簷的遮陽帽。
5、遵守320原則
孩子在家進行靜態活動的時候,比如畫畫、看書等,需要遵守320原則,這個原則是美國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提出的:看書20分鐘,看20英尺(6米)的遠處,停留20秒。這樣做能夠調節眼軸,避免用眼過度。
6、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孩子看書、畫畫、寫字這些靜態活動,都需要保持距離,不能趴太近,注意單次用眼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不要用力揉眼睛、擠眼睛。
7、多吃有益於眼睛發育的食物
多吃富含花青素和葉黃素的食物,比如藍莓、玉米、胡羅卜、紫甘藍、紫薯、黑米、南瓜等,合理安排孩子的膳食。
如果孩子已經近視了怎麼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說近視了最好不要戴眼鏡,一戴就卸不下來了,不戴反而度數自己就降下來了。
我小時候就是聽了這樣的話,加上父母沒有重視,所以一直不戴眼鏡,以至於第一次戴眼鏡就已經是高度近視了。
這種說法可真是害人不淺啊。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近視了,應該諮詢專業的醫生,現在醫學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可以通過佩戴角膜塑形鏡、使用0.01%的阿託品來進行幹預矯正,千萬不要坐視不管。
【墨仔媽媽寄語】
墨仔的遠視儲備消耗的速度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仔細回想應該是疫情加夏天的緣故,將近1個多月的閉門不出,墨仔在家裡就是畫畫、拼積木、看書,雖然後面解禁了,但是每天的戶外也只有1小時左右,所以再去檢查視力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醫生給我的建議是:單次靜態活動不超過20分鐘,每天必須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此外還讓我在家裡使用懸浮桌球調節墨仔的視力,3個月後複查,看是否能夠追回一些遠視儲備。
從醫院回來後,我嚴格執行醫生的意見,2小時戶時間必須達標,在家畫畫、看書的單次時間不超過20分鐘,時間一到我就拉著墨仔站在窗戶邊遠眺。
希望3個月後的複查會有好結果,也建議還沒有給孩子做過視力檢查的家長重視起來,尤其父母雙方都是近視眼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保護孩子的眼睛哦。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