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由漳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1]
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84年的漳州大學(後改名漳州職業大學),2002年4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1]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佔地1250畝,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億元,設有13個院部,開設50個高職專業,有專兼職教師9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3萬人。 [1]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
1984年,中共龍溪地委和龍溪行署決定創辦漳州職業大學;同年8月成立籌備組,組建學校領導班子;9月參加全省高校統一招生,招收新生80名;10月開學上課,定名為漳州大學(後改名漳州職業大學)。
1985年秋,學校搬進漳州西郊馬鞍山新校舍。
1996年,漳州職業大學創辦2個職業中專部。 [4]
校園風光(20張)
2002年4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校於1979年的省部級重點中專漳州農業機械學校併入漳州職業大學,並更名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學院被確定為全國承擔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90所高職院校之一。
2004年,學院通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
2007年10月,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4月,學院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同年6月,學院通過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驗收。
2012年6月,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2015年,學院通過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第二輪評估。 [1]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 [2]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10個二級學院,開設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物流管理、數控技術、建築工程技術等50個以工科為主,文、經、管應用科類協調發展的高職專業。 [1]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機械工程學院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設計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軟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工程學院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光電顯示技術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投資與理財、會計文化創意學院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文秘、新聞採編與製作、文秘、人力資源管理食品工程學院食品加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生物技術、園林技術應用外國語學院應用英語、商務英語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市政工程、工程造價、給排水工程技術建築室內設計、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旅遊管理學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務、休閒服務與管理汽車工程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資料來源: [5-14]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專兼職教師9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30多人,「雙師」素質教師640多人;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專業帶頭人16名。 [1]
省級教學團隊: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職業指導教學團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15]
省級教學名師:黃波達、王喜華、李志明、楊芝萍、康玉文、廖傳柱、章忠憲、王水琦、李志勇、薛奕忠 [15]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示範性高職重點建設專業6個,國家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專業2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1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7個,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高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1個,「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8本、特色工作頁19本,省級精品專業7個,省級示範專業12個,省級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6個,省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高職教學改革綜合試驗項目2個,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個,省級現代學徒制項目7個,省級「二元制」改革專業2個,省級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質量評價位列全省第一的專業18個,省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 [1]
國家示範性高職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築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食品加工技術、旅遊管理、物流管理 [8] [13] [16]
國家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專業:建築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 [15]
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不全):數控技術實訓基地、物聯網應用技術工程實訓中心、現代流通服務業實訓基地、汽車技術服務中心等 [17-18]
省級精品專業:建築工程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物流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食品加工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數控技術 [15]
省級示範專業:物流管理、食品加工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商務英語、物聯網應用技術、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會計、汽車營銷與服務、工程造價 [8] [12] [15-16]
省級「二元制」改革專業:酒店管理、旅遊管理 [13]
省級精品課程:《電路電子學》、《數控技術及應用》、《有機化學》、《SQL Server2000資料庫及應用》、《現代製造技術》、《植物學》、《建築製圖》、《飯店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學基礎》、《中小企業網絡構建》、《數控加工工藝規劃》、《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單片機技術與應用》、《企業物流管理》、《食品檢驗技術》、《分析化學》、《高職公共關係實務》、《物流崗位綜合實訓》、《ASP.NET應用開發技術》、《零件數控加工編程與製作》、《市場調查的策劃實施與評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導遊業務》、《建築力學與結構》、《職業指導》、《電子工藝》、《食品安全管理》、《飯店英語口語》、《餐飲英語》 [15]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 [1] 2020年4月,入選首批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名單。 [19]
學院部分教學成果獎年份系別教學成果名稱等級2009年經管系海西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機械系數控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開發與實踐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公共教學部打造國家示範校職業指導課程的五大「升級版」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經管系高等職業教育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系統研究與實踐探索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電子系校企聯動,產教融合,電子類專業全方位「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計算機系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分層遞進式」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食品系高職食品類專業「雙系融合、兩證推動、三段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經管系產教融合推動高職實踐教學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公共教學部基於任務導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項目課程模式的教學設計研究報告2018年建築工程學院「工程導入、課證融合、標準貫穿、個性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資料來源: [12] [15] [20]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獲福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優秀評估、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第四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等榮譽。 [1]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萬利達集團、福建紫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00多家知名企業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業與學校三方參與的「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員會」;還與加拿大、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及臺灣地區有關技職院校和行業協會,在聯合辦學、師資培訓、先進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課程及職業資格標準引進等方面開展了合作。 [1]
截至2018年8月,學院有省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研究院1個、校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7個,校級研究機構3個,校企共建「智能儀器儀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 [21]
省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農產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 [22]
省級研究院:6.18虛擬研究院食品產業技術分院 [22]
截至2018年8月,學院開展省、市(廳)級課題研究100多項,近三年學校已有50多項課題被省廳立項,40多項課題被漳州市科技局和市社科聯立項,取得智慧財產權成果30多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5項);僅2017年參與生產、諮詢和技術服務47項,在各類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 [21]
學院部分科研項目序號項目名稱主持人項目類別1基於「電商+雲物流」的漳州市鄉村振興戰略實踐探索與對策研究許正平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2漳州市實施「五湖四海」生態環境建設研究唐淑玲3文旅融合下「五湖四海」旅遊品牌建設研究曾咪4「一帶一路」背景下漳州月港海絲文化傳播路徑研究吳潔5林語堂的成才對大國工匠成長的借鑑研究張靜容6新時代漳州傳統文化在地方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傳承、融合與創新黃文麗7漳州紫泥生態智慧島保護建設研究呂茜茜8朱熹《資治通鑑綱目》與漳州朱子學研究周璇璇資料來源: [23]
學院2015-2017年技術服務到款情況年度縱向科研(萬元)橫向技術服務(萬元)培訓服務(萬元)技術交易(萬元)2015年74.3416298.902016年43.121844.64012017年50.5621.1104.61393.28資料來源: [21]
截至2018年3月,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98萬冊,數字圖書50多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1200多種,電子期刊9000多種,光碟、磁帶等音像資料16000多盤。 [24]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由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主辦、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報,原名《漳州職業大學學報》,主要刊登該院教師、管理幹部、實驗室人員的最新研究(含應用)成果,兼顧刊登院外優秀稿件,該刊設有閩臺文化研究、應用技術研究、人文社科研究、經濟發展研究、高職專業建設與教學研究、教育與管理研究等欄目。 [25]
釋義:校徽圖案由內外兩部分結合構成,
校徽外環內容為學校中英文對照規範名稱,內核為校標基本圖形,形成眾星捧月之勢,代表了學校團結和諧的氛圍;圖形是以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簡稱的中文拼音首字母「ZZY」演變而成的,主圖形有如一本翻開的書本,又恰似漢字的「工」,突出了學校以工科為主的專業特色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特點;在這翻開的書本基礎上,通過整體動感的變化,使得整個標誌看起來有如一隻展翅向上飛翔的鳥,寓意著學校的發展與騰飛;鳥的頭部頂著的象徵高科技圖形,更展示了學校的科技內涵和對最新科技的不懈探索;色彩選用草綠色,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滿希望的顏色,象徵著學校師生凝聚、融合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26]
校旗為綠色長方形旗幟,印白色、周光召題字的「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校名和校徽。 [26]
篤學力行、明德覆物 [26]
釋義:「篤學力行」語出《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旨在引導師生如何做學問,養成刻苦好學、勇於實踐、敢於拼搏的品行,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明德覆物」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和《禮記·中庸》「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旨在彰顯學校「堅持高職辦學方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為區域經濟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方面做出的應有貢獻。校訓既有獨立的思想內涵,又蘊含著從人才培養到服務社會的緊密聯繫,既秉承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理念,又契合現代高職教育的辦學精神。 [26]
《漳職院之歌》作詞:邱添乾作曲:王建元、林藝傳承千載文明之光,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海峽西岸,水仙之鄉,我們是高職發展的先鋒燦爛朝陽照亮我們前進的徵程愛拼敢贏的精神激蕩在心胸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汲取知識的甘泉,迎向競爭日益的市場崇尚技能,彰顯人文,我們是海西建設的棟梁激越的號角催促我們奮發向前經世致用的重任鐫刻在雙肩篤學力行,克堅志強,明德覆物,志在興邦用心血和汗水培育一線英才,讓菁菁校園溢滿桃李芬芳用累累碩果譜寫青春輝煌,讓莘莘學子永繪漳職華章學子永繪漳職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