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之下的愛到底有多傷人?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2020-09-09 她的課

一個國內的教育短片,名為《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短短兩分鐘,卻非常震撼。也許其中一些話你可能剛剛才對自己的孩子說過:


「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

「就沒見過你這樣笨的!」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我們以為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卻不知道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要命的是,這種言語上的傷害,在我們的日常教養中,大量存在,且日久經年重複發生著。

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要麼畏首畏尾,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自述者這麼寫道:

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裡,一字一句都在傷人.......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可我難以自控。

於是我漸漸關上了心裡的那扇窗,難過的時候試著自我安慰,寫日記,購物,獎勵自己好吃的。我開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試著逃離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記得如果以後有幸自己組建了家庭,要呵護他,不能讓同樣的悲傷,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著還正常,在家裡暴躁無比,和他們永遠無法用溫和的語氣說話。自卑敏感,別人一句話都能刺痛我,喜怒無常,對別人防備心很重,只要傷害過我的人,永遠別想再接近我。



孩子被吼後不說話,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孩子出於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有些孩子已經習以為常了,乾脆破罐子破摔,雖然滿心不服,卻懶得反駁。故意用這種「不配合」來氣父母,潛臺詞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


的確,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或者變得乖巧聽話,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


但是,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特別是對於那種「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更是難以估量。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蒙臺梭利博士說:&34;


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34;,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道歉並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寶貝,對不起,剛才沒有沒控制好情緒,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還有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我們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的心理活動用正向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寶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成人通常在發洩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甚至找朋友傾訴等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儘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建議給孩子製造一個冷靜空間,可參考繪本《傑瑞的空間空間》或者《情緒小怪獸》,讓孩子正確認知情緒,並用合理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況。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 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語言暴力還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個極端。
  • 宋丹丹罵兒子:「我生了個廢物」,父母的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那麼實際上像類似這樣有損孩子自尊以及傷害孩子感受的語言就是指語言暴力,也包括對孩子的辱罵和嘲諷,粗言粗語等,都是屬於語言暴力的範圍。2、使孩子缺愛長期累積的語言暴力會使得孩子感受不到語言的溫暖,更重要的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因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感情的橋梁便是語言,暴力的語言傾向使孩子受到冷落,在缺愛的環境下成長。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語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父母別不重視!
    提起暴力,我們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各種打鬥的場面。其實,除了身體暴力,還有一種暴力,更為傷人,那就是語言暴力。記得曾經看過一個電影《新警察故事》,我對吳彥祖飾演的阿祖這個角色印象深刻。阿祖從小生活在充滿語言暴力的世界裡。父母爭吵不休,相互傷害。
  • 語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父母沒有注意這樣的話多傷孩子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是也不乏有父母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語言暴力就是典型的例子。「你怎麼這麼笨,犯過的錯誤還犯。」「你長了個豬腦子嗎?怎麼教都教不會!」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對1000多名未成年兒童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在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大約四分之一的孩子表現得自卑,22.1%的孩子表現得冷酷,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表現得性格暴躁,沒有耐心。語言暴力就是一把無形的兇器。
  • 91.81%的父母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今天你好好說話了嗎?
    而使用語言暴力的場合,調查結果更是讓人錯愕:只有7.6%的父母不曾在任何情況下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在其他生活情形中,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有22.81%的父母甚至因為自己心情不佳便遷怒於孩子!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他將語言暴力組裝成武器,震撼心靈
    他說這份名為《語言暴力》的作品,靈感來自於幾位少年犯。其實解勇是偶然聽到瀋陽心理研究所長提起被聘去給少年犯做心理輔導的事情後,一下子來了靈感。「他們有五六位非常優秀的做兒童心理輔導的心理師,在輔導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就是促成少年犯犯罪跟父母對他們的慣用語言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這個給我的觸動很大,就動起來了。」
  • 美國白人警察殺害黑人事件: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甚至還有報導說,這名白人警察和黑人認識17年之久,他們之間應該是有什麼恩怨。我承認這些說法有它的根據,也不無道理。但事件的導火索是黑人對執法的抗拒和對白人警察的挑釁。或許,學會控制情緒能解決這一衝突。情緒下的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 語言暴力,以愛之名,傷人最深
    施暴者是可恨的,身體暴力留下的傷害,能隨著時間漸漸癒合。更讓人可怕的是語言暴力的傷害,伴隨一生的印記,永不磨滅。想一想這樣的對話是不是每天都在發生,這就是一種語言的暴力。有一些話是我們自己說出來的,有一話是別人對我們說的。我們都是施暴者,也都承受著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這些暴力的語言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引發各種矛盾和爭吵。
  • 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但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們漸漸摒棄了這種落後的暴力教育方式,不再輕易體罰孩子,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但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對孩子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或者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就會變得無計可施,所有積累的情緒都會爆發,於是企圖用諷刺、教訓、挖苦等「語言暴力」來激勵孩子。
  • 語言暴力比拳頭更傷人,男友多年謾罵,抑鬱症的我哭著求分手
    語言暴力比拳頭更傷人,男友多年謾罵,抑鬱症的我哭著求分手 都說暴力不可取。不管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都好,這兩種暴力對於一個人的傷害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我的眼裡,比起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可以說是比它還要嚴重。
  • 語言暴力是最可怕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中,語言暴力的殺傷力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而對孩子的影響卻最深遠,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可以直入孩子心底,永遠刻在腦海裡,揮散不去。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這六個少年共同的經歷是都在童年遭受過來自周圍親人,尤其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語言徹底摧毀了孩子的自尊,最終毀掉了孩子的一生。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關於父母和孩子語言交流的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 親子間溝通很重要,雙方要避開語言暴力的危害,愛是取暖不是放箭
    眾多的數據顯示: 維繫一種親情關係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血緣,而是語言和溝通,好的溝通好的語言可以讓家人離的很近;壞的溝通和語言可以傷人於無形之中。網上有很多人都在強調父母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其實反過來想一想,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這些語言足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喬任梁語言暴力有多可怕?或許我們對孩子的一兩句批評不足以引起多大的反響,但是孩子在負面評價和消極情緒的陰霾之下,遲早會變成語言暴力下的「亡魂」。1、什麼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指的是他人對自己的語言攻擊,包括詆毀、指責、謾罵等。
  • 情侶吵架,總容易出口傷人?如何解決感情中的「語言暴力」
    我們聽過家暴,聽過冷暴力,好像很少聽說語言暴力這個詞,往往語言暴力的傷害極大。人一旦有了負面情緒,表達的方式不同,就容易成為語言的暴力者。當我們進行語言攻擊時,無非是想要引起對方的關注,但因為表達方式的錯誤,得到的將會是對方同等程度的語音攻擊。那麼情侶吵架,總容易出口傷人?
  • 父親一句話,兒子當場自殺:語言暴力有多可怕?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曾經那個泰國男孩,只因父親的一句「有種你就別活」,轉身的瞬間,兒子拿起父親放在桌子上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語言暴力隨處可見一提到「語言暴力」,我就會想到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母親,那位重男輕女從、讓人氣得七竅生煙的母親。劇中有一幕是明玉跟母親爭執,母親直接懟她說:「我們給你吃,給你喝,養你這麼大,我們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別用我們錢吶!
  • 讓你的孩子遠離語言暴力
    好朋友,一起走暴力有兩種,一種是行為暴力,一種是語言暴力。行為暴力傷人肉體,而語言暴力傷人心理,我認為,語言暴力的傷害程度更深。我自己從小就在語言暴力中長大,施暴者就是我的媽媽。其實我不想記得這麼多事,但是偏偏那些語言暴力我記憶的很清晰,我想就是因為語言暴力對人的影響太深遠了吧。 什麼是語言暴力呢?「你怎麼這麼愚蠢?」
  • 「媽媽,我愛你!」14歲初中生從14樓跳下,語言暴力有多可怕?
    摘要:在最近這段時間,在四川成都市,一名14歲初中生在桌子上留下兩份遺屬,「媽媽,我愛你!」是他最後一次表達對媽媽的愛,在他大聲喊出這句話後,縱身從14樓的窗戶跳下。在兩份遺屬中,其中有一份是向同學轉達的:請大家停止語言暴力!那麼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