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鞦韆
就沒有童年
相信每個人的童年
都有一座鞦韆
它承載著
我們童年的歡聲笑語
承載著我們童年的美好記憶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
鞦韆那點事兒~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大的消息宣布!
一定要看到文末哦!
鞦韆的起源
清新甜美
秋 千
鞦韆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不得不上樹採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蕩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鞦韆最原始的雛形。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鞦韆是其進行軍事訓練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帶兵打敗山戎後,將其國土劃歸燕國,鞦韆也隨之向南流傳,後來逐漸演變成遊戲的用具。
當時的鞦韆繩索多以獸皮製成,故而「鞦韆」兩字偏旁從「革」。這種皮革製成的繩索牢固安全而有韌性,可見鞦韆是基於上古生活實踐而產生的一種體育遊戲。
漢代
漢武帝時宮中盛行蕩鞦韆;唐人高無際《漢武帝後庭鞦韆賦》云:「鞦韆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鞦韆之樂。」蕩鞦韆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蕩鞦韆日後主要為宮中、閨中女子的遊戲或傳統節日廣場狂歡內容。
唐代
唐代時盛行於後宮。唐明皇李隆基對此尤為喜愛。據《開元天寶遺事》:「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寒食清明蕩鞦韆,是古來的風俗,古人認為,女子蕩鞦韆既可「擺疥」(除疾),也可「釋閨怨」。
宋代
宋代出現了「水鞦韆」。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等書的記載,不管是在北宋都城汴梁的金明池,還是在南宋都城臨安的西湖、錢塘江,都舉行過這種雜技表演。「水鞦韆」類似現代跳水運動,是宋代雜技的新發展,在中國雜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頗有影響。
明清
清時期,鞦韆不僅在漢族地區開展,更流行於我國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如東北的朝鮮族、臺灣的高山族、雲南的納西族、青海的土族,新疆的柯爾克孜族等都有豐富多彩的鞦韆運動。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有在春節期間舉行的「鞦韆會」,也有在夏秋之際的婚禮或節日狂歡中的鞦韆表演。
瑤山鞦韆
在千島湖,就有非常有名的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瑤山鞦韆
瑤山秋幹源起於南宋。據載,東漢方儲,聰穎博學,精研《易經》通曉圖讖佔卜之學,因郊祭預測天氣事,獲不忠之謗。方儲以死明志,飲鳩而卒。後和帝知其怨,追贈太常尚書令、黟縣侯,立廟以祀。宋政和七年,徽宗賜以「真應廟」額。民間傳說方儲能預知災異,福佑人民。百姓尊稱他為」方仙翁」各地紛紛為他建廟塑像,方儲成了保境安民的地方神。每逢正月初六和三月初三,都要舉行「方仙翁廟會」為了烘託廟會氣氛,當地百姓製作了鞦韆露臺,進行精彩的民俗表演。
WOW,原來小小的鞦韆
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所以,雲上石林鞦韆樂園
可絕對是一個帶娃來邊學歷史知識
邊愉快玩耍的好地方哦!
當然鞦韆的玩法可不止於此
各少數名族的鞦韆
也絕對能讓你大飽眼福!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4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朝鮮族、納西族、柯爾克孜族、
青海土族、維吾爾族等各色鞦韆
集聚千島湖雲上石林
讓你一次玩個夠!
出來玩
當然是要美美的拍照咯!
出國打卡網紅鞦韆?
NO!
大理玻璃球鞦韆、麗江雲頂鞦韆
成都牧原鞦韆、峇里島鳥巢鞦韆
普吉島雙人鞦韆... ...
這些刷爆朋友圈的高Biger網紅鞦韆
雲上石林鞦韆樂園統統有!
點擊播放 GIF 0.7M
網紅款——水幕鞦韆
超級大鞦韆
舒適宜人
高度 75米
在這裡,還可以體驗「超級大鞦韆」(又稱「極限大擺蕩」),高度75米,擺蕩距離達幾十米。感覺自由落體帶來的刺激感。
(註:石林景區聘請了浙江省登山協會具有十幾年極限運動經驗的專家進行設計和建造,項目系統承重可達到十幾噸,設有四到六重安全保護功能。具有極高的刺激體驗度,同時具備很高的安全性。)
此刻,小千有重要消息宣布:
2020年1月17日
xx19秋季潮品
現已上市
輕鬆搭配
屬於自己的服裝
千島湖雲上石林
世界首個鞦韆樂園
即將盛大開業
2020年1月17日世界首個鞦韆樂園吉尼斯紀錄授牌儀式
2020年1月24日至1月30曰世界(千島湖)鞦韆文化節
2020年元旦至3月1日世界十大鞦韆評選活動
2020年4月中旬世界(千島湖)鞦韆文化體育高峰論壇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2020年1月17日
世界首個!!!
鞦韆樂園盛大開業
讓我們一起來一場鞦韆大探秘吧!
地址:淳安縣石林鎮西嶺村(點擊導航)
點擊播放 GIF 0.1M
帶上小寶貝,約上好閨蜜
在這個鞦韆的世界
我們不見不散哦!
來源:淳安縣文廣旅體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