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足親情之間,是一定要互相幫助的,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不過,這幫忙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幫過了頭。如果遇到親戚打著幫忙的旗號來幫倒忙的話,自己一定要有主見,不能由著親戚亂做主。
按老規矩,舅舅在外甥或外甥女的婚禮上,是有著很重要的位置的,別的親戚也許可以稍微怠慢一點點,但唯獨舅舅是不能怠慢的。主人家一般都要答謝媒人,而舅舅享有的待遇比媒人還要多,媒人該收多少禮,舅舅一樣都不能少。
舅舅在婚禮上說的話也是有分量的,小夥子去娶新娘時,舅舅的馬屁是一定要先拍好的。否則在婚禮上,舅舅使絆子的話,這婚禮就不容易順利辦了。
女方父母不方便說的話,有時也會讓舅舅來說,這樣嶽父母和女婿面子上都好過。萬一談崩,嶽父母和女婿以後也還能相處,如果直接嶽父母說,雙方發生衝突的話,以後就不好相處了。
02
現在舅舅在婚禮上的作用,可能沒以前那麼重要了,但有些懂禮節的家庭,還是很尊重舅舅的。我同學徐小姐的婚禮上,她舅舅就好好發揮了一把舅舅的作用,最後弄得徐小姐是逃出娘家上婚車的。
徐小姐的母親就這一個弟弟,姐弟倆相差10歲,所以徐母總是很照顧這個弟弟,尤其是弟弟離婚後。徐小姐的舅舅前幾年離婚了,孩子歸了女方,他就成了光杆司令。
舅舅是他父母中年得子的,父母特別寵愛他,上面又有姐姐罩著,所以他從小就被寵壞了,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正因為如此,前妻受不了他,就跟他離婚了。舅舅離婚後,一個人不會做飯,就經常到姐姐家來蹭飯。
因為三天兩頭來姐姐家,舅舅對徐小姐的戀愛情況就一清二楚了。徐小姐和男友是大學同學,男友家裡條件一般,結婚時自然只能按一般標準辦的,徐小姐也沒意見。
03
雙方家長坐在一起商量婚事時,舅舅非要摻和在其中,處處幫姐姐家抬高要求。那時徐小姐和父母還挺感激舅舅的,因為有些話他們說出來不方便,容易傷和氣,而舅舅說出來就方便多了。
但在婚禮那天,舅舅的做法有點過火了,他的幫忙變成了幫倒忙。接親隊伍到徐小姐家門口時,舅舅在門口橫了幾條長凳,讓幾個親戚家的孩子坐在長凳上,要求新郎必須給紅包,否則不讓進門。
按結婚的老規矩,新郎來接親是有這個規矩的,新郎家也早早準備好紅包了。但問題是舅舅說他是長輩,他收的紅包可不能跟其他人一樣多,新郎就馬上讓伴郎包翻倍的紅包,然後新郎才順利進門。
接下去該要新郎發紅包的地方,舅舅也毫不含糊,處處高要求,新郎越來越吃緊。後來,新郎要進新娘的閨房時,舅舅直接要求新郎給一萬的紅包,否則這門不開。
04
新郎家裡條件本來就一般,為婚事已經花去很多錢了,現在又要這一萬,新郎真的很為難了。他父母已經為他掏空所有了,買房子還欠著貸款,他不能為了一時的面子好看而充胖子,加重家人的負擔。
徐小姐的父母對女婿家的情況是了解的,想到女婿前前後後已經花了很多錢了,老夫妻倆就來打圓場,讓舅舅放過女婿。可舅舅說:「大姐,不能讓他輕易把外甥女娶走了。」
場面上很多人看著,徐小姐的父母不好多說什麼。但徐母悄悄包了一個一萬塊錢的紅包,然後塞給了伴郎,伴郎再給了新郎,新郎又交給了舅舅,閨房的門才打開。
原以為事情到這兒,接下去應該順利了,該給的紅包也都已經給了。可新郎接新娘走時,舅舅又攔在新娘前面,要求新郎給一萬塊上車費。徐母看形勢不對,覺得弟弟像攪局的一樣了,她就跑過來一把拉過了弟弟。
新娘見機馬上拉著新郎逃也似的跑向婚車,然後一上婚車就讓司機快走。舅舅原以為被姐姐拉到一旁是有什麼事,沒想到外甥女跑了,他只能長嘆一聲了。
05
徐小姐的父母是通情達理的,沒由著舅舅胡來,他們眼著局面有點失控,就馬上來幹預了。如果不來幹預,這婚事可能就不容易進行下去了,弄不好散夥都是有可能的。
那種在婚禮上出亂子的情況,大多跟父母有關,父母作為主辦方沒有及時控制住場面。舅舅在婚禮上為難外甥婿,不能說舅舅有什麼壞心眼,但如果過了分真的不好。
婚禮上稍微為難新郎一下,讓他知道娶老婆不容易,婚後要珍惜老婆,這是非常好的想法。但這種為難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則很容易會適得其返。
姑娘在面對自己的婚事時,要有主見,不能什麼事都由著別人做主。像徐小姐的婚禮上,如果徐小姐聽從舅舅的,那新郎可能會翻臉了。但徐小姐有自己的想法,果斷地拉著新郎上婚車了,婚姻是她的,她自己做主。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