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第二批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名單出爐,佛山共有7所學校上榜,這些學校通過開課程、引師資、辦活動等多種方式,在校內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培養的學生既有歌舞小能手,又有出色的「小書畫家」,藝術教育的成果在這些校園裡四處開花。
多彩課程「活」校園
走進三水西南中心小學的校園,藝術長廊上掛滿了繽紛多彩的版畫作品,大小各異的板框內是學生們創作的中國風、水韻荷香等主題作品,生動展現了三水本土文化元素,「這些都是學生平時上課、參賽的優秀作品,近幾年學校不斷完善多功能場室及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多創作、愛創作。」該校副校長鄧廣漢介紹,目前學校有6個美術書法專用室,並專門開設了多功能少兒機印綜合版畫室及展廳,配備專業的版畫製作材料。
7所上榜學校不僅保證充足的場室資源,更是開發出藝術校本教材,並在全校範圍內落實課程。其中,以版畫為特色的順德容山中學,便充分利用學校教師劉磊成立的廣東省首屆版畫教育名師工作室,研發了《版的趣味》《黑白世界》等教材,引領學生從「門外漢」慢慢轉變為版畫愛好者。近日,該校學生的版畫作品更是在順德區美術館參與展覽。
高明西安實驗小學國畫班學員展示作品。/學校供圖
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和學習的興趣,高明西安實驗小學十數年來堅持開展千人國畫現場繪畫比賽,南海執信中學則每年舉辦「藝術教育成果展演」。以書法為特色,禪城區霍藻棉小學經常組織書法比賽、師生書法作品展、「揮春送福」義賣活動等。「最喜歡學校的書法節,不同年級的同學可以在這一天即席揮毫,一決高下,爸爸媽媽也會一起來參與,非常熱鬧!」該校四年級學生丘銳傑表示,豐富的書法活動讓他逐漸愛上了寫毛筆字,更是因此養成靜心做事的好習慣。
多點開花育人才
7所上榜學校中,有不少學校圍繞多個項目打造藝術教育,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其中,南海實驗小學根據學生興趣與特長,打造了「小杜鵑」舞蹈團、「金話筒」語言藝術團、寬聲管樂團、粵韻童聲合唱團等特色文藝團隊,這些隊伍活躍在區、市、省級藝術賽場上,並屢獲佳績。順德西山小學則堅持推進合唱、舞蹈與書畫,不僅多次參與省、市、區的藝術展演,更是帶領學生走上國際舞臺。
「在學校合唱隊中,不僅學到了專業的歌唱技巧,更是通過一次次的比賽與演出收穫了自信。」順德西山小學六年級學生歐陽惟邈從小喜歡唱歌,一年級開始加入學校合唱隊,經過學習與積累,現在他「滿世界飛」參加國際合唱比賽。「學校如果只抓成績是沒有生命力的,藝術教育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該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黃志紅說。
此次上榜的南海執信中學在去年底迎來一座全新的演藝廳,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更優質的平臺。「高中部有一半的班級是藝術特色班,藝術生佔比約為50%。」南海執信中學副校長韓傑介紹,學校高中部開設了音樂、美術、舞蹈、傳媒等多個藝術特色班,有逾40名藝術老師,同時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十幾個藝術類社團。韓傑表示,藝術教育對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專注力、想像力、思辨能力等均有幫助,有利於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創新探索「走出去」
上榜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探索,進一步拓展藝術教育的方式。其中,霍藻棉小學便創新編制了書法體操,「一橫、一豎、一撇、一頓」,每天的大課間,學校師生伴著《雲水禪心》的音樂曲調,跳起書法體操,校長袁述坤介紹,體操糅合了當代兒童廣播操、古代禮儀及中華書法元素,通過體操動作描畫「橫、撇、豎、捺、彎勾」等漢字書法筆畫,既展現出學生的朝氣蓬勃,又體現了書法特有的神韻。
而在高明西安實驗小學,國畫文創產品成為近幾年該校國畫教育的一大亮點,學生的創作不再限於宣紙上,而是「變」出國畫紙扇、國畫面具、國畫服飾等一系列有個性的國畫裝飾品,學校副校長黃智文表示,豐富的形式能讓國畫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強對國家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自豪感。
此外,不少學校更是讓藝術教育「走出去」。禪城區霍藻棉小學在校內成立家長書法社,並積極邀請附近居民參與學校的書法活動。而高明西安實驗小學更是帶著國畫特色走出國門,與英國彼得伯勒市黑雁谷小學開展校際交流,傳授國畫。「藝術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心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更是讓校園充滿生命力,從而引領師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黃智文說。
入選廣東省第二批藝術特色學校名單
禪城區霍藻棉小學
南海實驗小學
南海執信中學
順德區西山小學
順德區容山中學
高明區荷城街道西安實驗小學
三水區西南街道中心小學
原標題:藝術教育「花開」校園
佛山7校上榜省第二批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霍婉穎、潘宇瑩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