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考生家長,也是一位美術生家長,既經歷了山東的高考改革,也經歷了疫情下藝考的反覆調整。我覺得有必要談談自己陪伴孩子走過來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初高中生家長借鑑。
高一入學時,學校組織了幾次考試,很多同學因為成績不理想,被家長當面訓斥、電話裡責罵,有些孩子整日頹廢消極,眾多女生以淚洗面。更有甚者,一個女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發生了自殘行為,好在發現及時,後來轉了學。
高中三年期間,我經常聽說一些家長因為孩子成績下滑對孩子百般要求與呵斥,有的學生在高壓下奮起直追;有的直接放棄努力,我行我素。
就在這期間,我也接到了市內外幾個初中生家長、高中生家長的諮詢,反應了各種厭學、行為異常的情況:
有個孩子初二就休學了,平日裡躲在自己房間,拒絕見媽媽。媽媽每天把飯菜放在桌子上離開餐廳,孩子才肯出來吃飯。
通過諮詢得知,媽媽是名牌大學畢業,對孩子要求極高。孩子達不到媽媽的要求就被訓斥,孩子無力抵抗父母的高壓,最終選擇了休學。
有個孩子初二輟學,家長說孩子怕見老師和同學。還有幾個孩子得了抑鬱症,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嚴重的已經發生自殘行為。
出現問題的孩子都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沒有得到父母的接納、理解、關注、關心,父母用自以為對的方法教育孩子,始終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於是孩子就把心門緊鎖,一個人躲在自己的世界不願意出來。
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當成績與健康同時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必須有底線思維,暫時放低對學習成績的要求,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積極幫助孩子恢復身心健康。
我女兒總跟我說:「學生的焦慮和壓力來源父母的焦慮和擔心。」所以,給父母幾點建議:
1、學習和了解一些初中高中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而預知和理解孩子在初高中可能發生或遇到的學習困難、發展問題;並學習接納孩子和問題,及時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困難,一起探討解決之道。
2、父母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讓孩子肩負實現自己理想、光宗耀祖的壓力。父母減少攀比心,用平和的心態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學習永遠是孩子的學習,高考永遠是孩子的高考,父母只是協助和陪伴。
3、父母學習一些情緒調整的技巧、溝通技能,以便更好地與孩子溝通交流,不做裁判,做夥伴;陪伴孩子度過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父母的技能不僅可以有效陪伴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複製到孩子身上。
有的學生情緒極其不穩定,遇事就急躁,喜歡發火,容易言行過激,因為他的父母當中有一方脾氣暴躁、解決問題靠吵架來實現的;或者父母日常在家中就是以吵架作為溝通方式的。
孩子的行為方式折射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教科書。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4、父母一定要認識一個真相:沒有不上進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更好,也能成為更好!關鍵在於父母要選擇信任孩子,並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被信任;通過信任為孩子賦能。
5、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不是指責、批評、高目標、嚴要求,而是真心地欣賞孩子。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及時讚美他努力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被欣賞、被接納、被關注,進而產生成就感,提示自尊水平。自尊水平高的孩子,都會自主自發地學習。
6、初高中階段父母最該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因為初二、高二成績分化特別明顯,也特別嚴重,父母首先要學會並做到理性、平和、從容、淡定。
父母穩定,孩子就會穩定。在雙方都穩定前提下,引導孩子分析現狀,樹立目標,進而找到彌補差距的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樂觀面對挫折、失敗,進而努力學習。
7、孩子出現了嚴重的身心問題,一定及時就醫或求助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父母要提升對心理諮詢的重視程度,而且不要以為一次諮詢就能解決問題。想想孩子的問題是一天形成的嗎?治療感冒至少也要吃藥7天,所以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要遵循時間、過程、療程的原則。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優勢、特長、喜好、興趣,經常和孩子聊天,發現他學習中的難點,引導孩子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發展途徑。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搞科研,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做醫生……行行出狀元,祖國各行各業都需要優秀人才。
父母的格局要大,眼光要獨到,能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就能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
木桶理論:把長板加長,而不是補短板,保證短板不再短即可。
女兒所在的高中,有一個學長,2019年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高考前她的文化課成績只有240分。當她取得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證書以後,努力學習,最終高考成績420分!
另一個學長原本是普通文化生,偶然的機會知道了學校有美術班,就由普通文化生轉為了美術生,零基礎開始,每天苦學到深夜,畫室裡永遠都是他最後一個離開,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名牌大學!
人人皆有所長,人人皆渴望成長!孩子們的學習潛力無極限,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和調動。
分享一下我女兒的經歷:女兒初中考入的是市重點,入學成績全班第8名。初二時,成績下滑到20多名。家長和孩子都經歷了情緒低谷時期。但是,我們很快調整了心態,也調整了策略。
我們跟孩子多次溝通,最後決定發揮孩子的特長:畫畫。她從幼兒園時就喜歡畫畫,一直堅持學畫。她也願意今後從事跟畫畫相關的職業,於是我們決定讓孩子走美術生之路。
初二暑假,我們就帶她去北京找專業老師學畫。老師說她有天賦,只要努力,成績應該很好。孩子就此有了信心,雖然初三文化課成績一直不理想,但是孩子內心篤定:一定要考上市重點高中。
中考前夕,孩子也特別穩定,到地方畫室集訓了7天,最後考取了市重點高中的美術A證,全市只發25張A證,她就考了一張!憑藉美術A證,順利考上了重點高中。
所以,無論中考還是高考,不一定單純依靠高分,好成績,你的優勢和特長一樣助力你上心儀的高中或大學!
當然,美術生的道路也是非常辛苦的,選擇之前也要做好調研。我在之前的《藝考生家長建議:藝考非捷徑,不能吃苦者慎選》中有詳細介紹。這裡給父母幾點建議:
1、每個孩子都是金子,父母要學會淘金術。
2、孩子成績好,父母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熱情,同時放手孩子的學習,相信孩子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成績負責。不用總盯著孩子失去的分數,要用孩子得到的分數引導孩子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上的得失,並學會總結經驗。
3、成績不好的孩子,父母要格外用心、上心,真誠地肯定孩子的付出,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引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高考路徑,比如通過體育生、音樂生、美術生、舞蹈、表演等多種途徑參加高考。
尊重孩子的個性化選擇,給足精神、物質、心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只要是孩子自己選擇的道路,他們都會認真負責的。
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記住一句話:方向永遠優於速度!
哈佛大學25年研究顯示,27%的人沒有人生目標,他們往往生活在社會最底層,60%的人有模糊的人生目標,他們往往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10%的人有清晰短期的目標,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高層,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人生目標,他們就是社會的精英階層,也是掌握社會大部分財富的人群。
所以,父母要儘早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目標,用目標驅動孩子努力學習。
山東新高考採取了3+3模式。高一開始,不再文理分科,所有學生學習9科課程。高二時,學生們進行6選3分科學習。每個學生要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科當中選擇3科。
高考時,語數英採用全國卷,同步於全國高考。然後增加2天高考時間,考6選3科目。你選擇什麼,就考什麼。
選科時、高考志願填報時,家長和學生都很糾結,到底怎麼選擇?其實,這就是缺乏目標意識的結果。
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逐步樹立清晰而長遠的目標,知道今後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從事什麼行業,在選科時、報志願時,就會目標明確,方便選擇。
「以終為始」應該作為我們人生的原則之一。當我們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和動力,孩子自然會有持久的學習熱情;面對學習困難時,也會有勇氣去克服。
學習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有了目標意識的人,就會有目標思維,就會把問題當成機會,為了實現目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信一個有目標、有理想的孩子一定也會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因為,目標給了他學習的意義,給了他成長的助力。這樣的孩子在初中和高中對於學習的專注度更高,出現不良問題的概率也會少。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是慢慢摸索,慢慢學習,慢慢改變。期間也遇到了各種成長中的煩惱,但是我始終堅信,孩子自有他們自己的成長規律和節奏,我只要做到足夠的耐心、信任、支持,並不斷通過孩子來學習,就一定會遇見一個更好的孩子。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父母學習、成長的過程;孩子們也在期待遇見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