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將到來,在各地高考錄取率已經高達80%以上,其中本科錄取率都已經高達40%以上的情況下,中考錄取率卻僅僅只有50%左右。例如江蘇,高考參考人數逐年下降,從2009年的54萬,下降到2018年的33萬,甚至招生人數超過參考人數,源頭在於普高錄取率非常低。
這個數據意味著,在初中畢業人群中,只有一半的人能考上高中,其他的人因為成績上不了線去讀職高,甚至有些學校為了保證升學率,老師會提前勸一批學生放棄中考,直接去讀職校。
這令許多家長不解:「如今連大學、高職都在擴展,為何普通高中不擴招?說是減負,可如今初中這道坎都邁不過去,怎麼敢減負!真是苦了孩子!」難道,中考真如這些家長所說,是為了提前「分流」?把成績差的一部分學生先「淘汰」?
是「分流」,還是為培養各種人才?
在目前階段,高中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因此尚未全面普及,既然不是全面普及,就意味著要選拔。而前些年,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中,重點高中或者普通高中在錄取時,除了按成績錄取之外,還有很大比例的自費,最近幾年,這些自費生都被取消了。因此,出現了家長所反應的「高中越來越難考」的情況。
高中之所以難考,是因為高中的錄取分數也是在逐年上升,這源自於國家想要改變我國勞動力的結構。如果高中大幅度擴招,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上大學,如此一來,就勢必會形成更多的大學生畢業就業難,而不少企業、工廠又招不到技術工人這樣的情況,因此,國家近幾年來鼓勵開設職業教育,鼓勵按照學生的層次選擇讀高中、大學,或者初中畢業後讀職業技術學校。
並非差生才讀職校,但有些孩子確實不適合讀書
中考具有一定的選拔性,一是對初中三年的學業水平進行全面測試,二是為高中輸送合格優秀的學生。因此,初中畢業的孩子根據自身學習狀況進行適當的分流,這是合理的,並非是在「淘汰差生」。
不可否認,有的孩子貪玩、沒有學習的動力,知識點掌握不好,如果考普通高中把握不大,這時,倒不如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選擇上職高或者技校,3年以後同樣可以參加高考,或者選擇5年制的大專,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中考是人生中面臨的一次大的分流,通常來看,雖然每年中高考都有黑馬逆襲的例子,但是這都是少數,進入名校的80%都是重點高中的學生。但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一定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思想認識上不斷引導孩子,保證孩子不偏離正常的學習軌道,就算考不上普通高中,而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走歪路,這就是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