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裡對阿甘影響至深的兩個女人

2020-12-14 小霞話電影

經典中的經典之作《阿甘正傳》至今仍對於多數人來說,難以忘懷。提起《阿甘正傳》,多數人首先會記起在影片開始,媽媽告訴阿甘的一句話,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得到什麼。)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且認識了一生的朋友和至愛珍妮,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桌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但是,他始終忘不了珍妮,幾次匆匆的相聚和離別,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後來珍妮和甘結婚了,也生了個很可愛的小男孩,可惜仍是好景不長,珍妮因患重病離他而去……

影片中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雙腿行動不便的男孩。然而,就在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卻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擁有了一雙可以健步如飛的腿。他在不斷奔跑,從足球隊明星,到越戰英雄,到外交桌球隊員,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他 用低下的智力與先天缺陷的身體,完成了即使智力與身體健全的人也一輩子無法企及的高度……我們都會為阿甘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嘆為觀止嘆為觀止。但阿甘的性格和成就離不開兩個人,他的媽媽還有他深愛之人珍妮。

阿甘的母親是個偉大的母親,她並沒有因為阿甘智商低就放棄對他的培養,讓他入學收到好的教育,並教育阿甘從小樹立信心,告訴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她是偉大智慧的母親,面對一個智障兒子,她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積極耐心教導,用她特有的方式把阿甘培養成材。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無論古今中外,亦然。在醫生告訴他,阿甘的智商只有75時,她沒有沮喪灰心,而是鼓勵阿甘:You're no difference than anybody else is.(你跟別人沒有兩樣。)You're the same as everybody else.(你跟別人一樣。)

當阿甘問他的媽媽「Vacation是什麼意思」時,阿甘的媽媽是這樣回答的:vacation就是你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而且永遠都不會再回來。

雖然錯誤地定義了這個單詞的意思。我看到的是:阿甘的媽媽呵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沒有直言坦白他爸爸對他們的拋棄。這些善意的謊言養成了阿甘純真的性格。

阿甘從一開始依靠機械走路,到依靠機械奔跑,到最後奇蹟般地撒開腿奔跑,都是因為珍妮的鼓勵。因為她是第一個沒有看輕他的人。

中學的時候,阿甘為了躲避別人追趕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然後就這樣被大學特招。因為奔跑,阿甘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甘迺迪總統的接見。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阿甘正傳》:家庭出身影響到長大後的珍妮不能和阿甘在一起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阿甘正傳》的小評,但都是偏於籠統的概括和總述。今天把範圍縮小一下,單單就長大後的珍妮為何不能和阿甘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淺見。提起這部電影似乎就總是繞不過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話題:《阿甘正傳》憑什麼在一九九五年第六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打敗《肖申克的救贖》獨攬六座小金人?關於這個問題,如果非得辯出個所以然似乎不大可能,網絡上這樣的文章一搜一大堆,有興趣可以自己搜,更何況當年《阿甘正傳》打敗的僅僅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後來的影史超級經典嗎?
  • 《阿甘正傳》—為何說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牙牙學語的嬰幼兒時期,被父母保護了很好,也往往活在隔離外界不被幹擾的獨自世界裡,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開始慢慢地要和外界打交道了,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了,這時如果沒有提前上好一課,沒有在父母的教育幫助下,往往極易受挫,會受別人錯誤觀點的影響,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後,會走入很多對自己認知判斷的誤區,失去對自己正確評價的標準,甚至誤入歧途。
  •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劇中「阿甘傻傻的愛」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在南阿拉巴馬州生活的傻子阿甘,這一輩子,就喜歡著一個女人,她就是珍妮,他們從小到大都是好朋友,一起上著學,也一起長大了,最後,因為,某些原因,兩人相隔很遠。
  • 《阿甘正傳》:阿甘的首選不是湯姆漢克斯,電影裡的長椅被收藏!
    《阿甘正傳》冷知識!1.《阿甘正傳》上映於1994年,那一年上映了很多佳片,可以說是神仙打架,有《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但最終《阿甘正傳》還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敗了《肖申克的救贖》等電影,斬獲了奧斯卡的多項大獎。
  • 阿甘正傳:為什麼Jenny一開始不嫁給阿甘?原來她是這樣的女人!
    倆人青梅竹馬,阿甘也很優秀還一直在保護她,為什麼Jenny就喜歡和那幫渣男廝混,不願呆在阿甘身邊呢?而阿甘的單純和真摯恰好彌補了她的這塊心裡空缺,也讓她對於男人還存有一絲信任,但是這種信任卻並非愛情,阿甘一開始也沒將兩人的關係定位為愛情。所以他們之間主要還是純真的友情,之後會產生愛情也是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加上對於阿甘來說,除了自己的母親,當然是Jenny。所以一旦有性慾或者情慾上的需要,他自然會投射到Jenny身上。
  • 《阿甘正傳》珍妮愛阿甘嗎?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慢慢的琢磨和體會。在《阿甘正傳》中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明線是阿甘,一條隱線是珍妮。2、珍妮的愛珍妮對於阿甘的感情是愛情從大學時期帶阿甘回宿舍,阿甘參軍去珍妮的裸體歌唱表演後兩人的對話以及黑豹黨聚會中的行為。雖然珍妮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現對阿甘的愛,但是從細節是可以看出來的。
  • 一個想法把阿甘正傳納入教科書。
    先說為什麼回去看阿甘正傳的動機,因為無聊。阿甘正傳其實我很早就聽學校裡的老師說過了不知道是初中還是高中以前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去看看這電影。但是為何時至今日才看了這部電影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15元,至於為什麼是15元,因為VIP。
  • 《阿甘正傳》電影觀後感
    電影《阿甘正傳》就是素材之一。         本文是和合家舘突破班的孩子觀看《阿甘正傳》電影之後,寫的課程總結,也許他們的理解目前還不夠深刻,全面,但只要能觸動孩子的心靈,在某些方面幫助他們成長,就達成了課程設計的目的。 哈佛大學11張正負能量圖文字版:01.
  • 《阿甘正傳》裡,珍妮的兒子到底是不是阿甘的兒子?我相信是!
    原著《阿甘正傳》,珍妮懷著阿甘的孩子離開了,後來嫁比了一位愛她的工程師,過著安穩的生活。多年以後阿甘與珍妮在街頭重逢,他們互相在公園交談著離開的生活點滴,並知道在珍妮身邊的小男孩是自己的骨肉。阿甘見珍妮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心裡也覺得甚是安慰。
  • follow your heart——《阿甘正傳》
    用《美麗人生》裡的開場白來形容《阿甘正傳》最好不過了——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講述。每個童話裡都有悲傷,但也像每個童話一樣,充滿了奇蹟和幸福。《阿甘正傳》誕生於電影史上最神奇的一年——1994年,那一年經典作品井噴,比如《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而就在這一年,《阿甘正傳》力壓群雄,獲得奧斯卡十餘項提名,次年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
  • 《阿甘正傳》 搖滾史 Bob Dylan
    本文根據數篇文章編寫而成,所引文章恕不一一列舉,現在做成一期電臺節目(《阿甘正傳》之Bob Dylan),歡迎到去聽,黑粗體字為所放歌曲。《阿甘正傳》封面一個傻瓜,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革命者,一個與我們一樣沒有不同的平凡人;他信守諾言,他聽媽媽的話,他懂得愛,他活得簡單;阿甘憑著對生活純粹的激情感動著越來越多不同年代的人
  • 書與影:《阿甘正傳》
    看到這句話,你是否以為這是在對電影《阿甘正傳》那句知名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糖」的解構和化用?然而這句話卻是原著小說的開頭。原先我總以為改編總是要沿著原著的脈絡,所以往往也總是有和原著相同的氣質,但是在我最近讀了這部小說之後卻驚訝的發現小說和電影間的反差卻相當之大。
  • 《阿甘正傳》不是勵志片
    「傻人有傻福」的《阿甘正傳》獨領風騷,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通通收入囊中。嘖嘖嘖……真·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當然了,《阿甘正傳》是當之無愧的好電影,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被稱為一部活靈活現的美國近現代史,是了解美國的絕佳窗口。
  • 任正非說「我就是阿甘」,《阿甘正傳》之系列文章綱要總結
    電影 | 阿甘正傳 (一)電影 | 阿甘正傳 (二)電影 | 阿甘正傳 (三)電影 | 阿甘正傳 (四)_ 鈍感力電影 | 阿甘正傳 (八)_電影中的音樂還有資料庫裡早已經命名好的幾篇文章,一直沒有動筆,本來想趁著空閒時間
  • 電影《阿甘正傳》的一些感悟
    可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的話讓我徹底想明白現在不再有老師給我打分了,應試教育裡評判好壞的標準不再適用了,我想寫啥就寫啥,享受敲字的過程我就非常滿足。《阿甘正傳》裡沒有像《聞香識女人》裡大篇幅的人物刻畫,更像是一個通過講故事傳遞「道理」的「雞湯片」。這樣說可能有人覺得冒犯,電影裡的阿甘是個人生到處開掛的超級幸運兒,和現實世界有所脫離,當然我沒有看過原版小說,小說的情節不在討論範圍之內。但這也不妨礙這部電影的優秀,以及給我一些啟發。
  • 《阿甘正傳》:阿甘母親教給你的三大意義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廣為流傳的一部優質電影,而且裡面所擁有的教育意義是無數,不同時期去看可以看到不同階段的意義,如果還有更深的意義,那就看你能理解到什麼程度,而我看到的是一位母親所帶來的教育,有她的教育與付出才塑造出阿甘這個性格,並沒有因為智力有問題就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 《阿甘正傳》:人生不必太過聰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這歡樂的氣氛中,我想起了詹妮……再品《阿甘正傳》,講內心話,我有感動,更多則是激勵。阿甘是故事的男主人公,他是一個雙腿有疾且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可他母親在小時便教導他:做傻事的才是傻瓜。由於智商不高,阿甘常常遭遇冷眼與不平等對待,直到他遇到了女主人公——貫穿他一生的女人——詹妮。詹妮是阿甘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女人(還有一個則是其母)。詹妮來到阿甘身邊,帶給阿甘信仰,帶給阿甘力量,帶給阿甘愛情,也帶給阿甘一輩子的堅守。有的人看起來聰聰明明的,可盡幹傻事;有些人看起來傻乎乎的,可幹的都是大事。
  • 阿甘正傳原著作者去世!還記得阿甘腳下那雙經典的球鞋麼?
    中國小康網訊 據外媒,知名電影《阿甘正傳》的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 Groom)去世,享年77歲,他的死因等細節尚未得到證實。格魯姆的小說中《阿甘正傳》賣出了170萬本。這是電影《阿甘正傳》的經典臺詞。影片開頭,阿甘在對旁邊的人複述這句話時,剛剛跑完長跑,除了泥濘的西服,人們印象最深的是他腳下那雙跑鞋。實際上,足下之物就是這麼神奇,因為機緣巧合,也會成為文化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為大家盤點那些被寫入文化史的經典鞋款。
  • 《阿甘正傳》:美國成年人的睡前故事,應該怎麼寫?
    《阿甘正傳》這部小說初版在1986年,電影版在1994年上映。上映後的《阿甘正傳》迅速成為當年美國首屈一指的影片,並在奧斯卡評選中擊敗當時的熱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一舉奪得最佳影片,全球範圍內更是獲獎無數,這部影片被影迷們奉為經典的同時,美國人也將片中的阿甘看作是美國精神的一個全球代言。此後幾十年,「傻人有傻福,自強不息的人會獲得上天的眷顧」成為了這部影片的核心主流。
  • 阿甘正傳,普通人如何實現美國夢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便是一部這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自從問世以來,就承擔著把生活與藝術緊密相連的文化橋梁的使命,《阿甘正傳》不言而喻地體現了美國這個喻為「世界民族大熔爐國家」的傳統主流文化和 價值觀。「美國夢」理想、宗教價值、家庭回歸等都深深體現在影片的故事內容中,成為美國人認可的觀念,同 時也推動著美國社會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