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虹 楊嘉安 馬天翼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
近日,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外科病房)主任王貴玉教授團隊成功在腹腔鏡下為一例右半結腸癌伴三處肝轉移的患者完整切除了右半結腸和三處肝轉移灶,並經陰道後穹窿開口將標本經陰道取出到體外(NOSES- Ⅷ式法)。這是一例高難度的利用國內外罕見 NOSES 技術,完成右半結腸癌與肝轉移灶同期切除的根治性手術。
手術團隊第一組(左起:王貴玉教授、湯慶超副主任醫師、馬天翼博士)負責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
結腸癌 + 肝轉移 醫生妙手治頑疾
家住哈市的王大娘今年 62 歲,近幾個月來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便血、腹痛等症狀,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王大娘患有右半結腸癌,並在進行肝臟磁共振檢查時發現了三處肝轉移灶。王大娘接受了新輔助化療,沒想到在兩個化療周期結束複查時,肝轉移灶沒有被抑制,反而有擴大增長的跡象。
面對如此嚴重的病情,王大娘和家人來到哈醫大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就診。王貴玉教授在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並查看患者的相關檢查報告後,立即為其組織了多學科 MDT 會診討論,經專家們的綜合評估,認為三處肝轉移灶處於初始可切除的狀態。
王貴玉教授提出了進行腹部無輔助切口經陰道取標本的有半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肝轉移灶同期切除術(NOSES- Ⅷ式法),這是一種微創又安全的方式,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完成根治手術,又能取出標本,但實際實施起來對術者的要求極高。王貴玉教授、湯慶超副主任醫師、馬天翼博士作為第一組負責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而高峰主任醫師、黃睿副主任醫師、金英虎博士作為二組負責右半肝兩處轉移灶剜除及左半肝切除手術。
手術第二組(左起高峰主任醫師、黃睿副主任醫師、金英虎博士)負責右半肝兩處轉移灶剜除及左半肝切除手術
考慮到給患者進行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時已經在腹壁上打了 4 個戳孔,如果進行左肝、右肝手術再各打 4 個戳孔,一共需要 12 個戳孔,這樣不僅會影響美觀還會造成後續護理上的困難。醫生們討論後決定在肝臟手術布孔時將原有戳孔 " 能用盡用 ",儘量減少新增戳孔。最終,醫生們完整切除了患者的右半結腸和三處肝轉移灶。手術全程用時約 305 分鐘,出血量控制僅為 50 毫升,術後患者腹壁僅有 7 個戳卡孔存留,目前,患者在康復治療中。
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愈後效果就越好
王貴玉教授介紹,哈醫大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每年開展手術 1300 例以上,結直腸腫瘤專科化比例達 90%,其中具有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 NOSES 手術例數總共達 400 例以上。
" 結直腸癌在 60 歲 -70 歲的老年人中高發,這與飲食習慣和遺傳飲食均有關,以前都說結直腸癌是『富貴病』,可當下的高糖、高脂、低蛋白的飲食結構讓結腸癌在農村和城市的發病率相當,防控嚴峻,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 王貴玉教授說,癌症的發生和進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生長過程,早期的腸道腫瘤是完全可以根治的,消化道早期腫瘤可以通過纖維胃腸內鏡下治療。
王貴玉教授表示,60%-70% 的腸癌是由息肉發展而來。通過腸鏡檢查即可發現息肉,從而早期切除即可。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愈後效果就越好。建議 45 歲以上的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每 5 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每 3 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來源:ZAKER哈爾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