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肝轉移,冰城醫生一臺手術同時切除4處腫瘤

2020-12-22 瀟湘名醫

李華虹 楊嘉安 馬天翼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

近日,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外科病房)主任王貴玉教授團隊成功在腹腔鏡下為一例右半結腸癌伴三處肝轉移的患者完整切除了右半結腸和三處肝轉移灶,並經陰道後穹窿開口將標本經陰道取出到體外(NOSES- Ⅷ式法)。這是一例高難度的利用國內外罕見 NOSES 技術,完成右半結腸癌與肝轉移灶同期切除的根治性手術。

手術團隊第一組(左起:王貴玉教授、湯慶超副主任醫師、馬天翼博士)負責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

結腸癌 + 肝轉移 醫生妙手治頑疾

家住哈市的王大娘今年 62 歲,近幾個月來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便血、腹痛等症狀,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王大娘患有右半結腸癌,並在進行肝臟磁共振檢查時發現了三處肝轉移灶。王大娘接受了新輔助化療,沒想到在兩個化療周期結束複查時,肝轉移灶沒有被抑制,反而有擴大增長的跡象。

面對如此嚴重的病情,王大娘和家人來到哈醫大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就診。王貴玉教授在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並查看患者的相關檢查報告後,立即為其組織了多學科 MDT 會診討論,經專家們的綜合評估,認為三處肝轉移灶處於初始可切除的狀態。

王貴玉教授提出了進行腹部無輔助切口經陰道取標本的有半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肝轉移灶同期切除術(NOSES- Ⅷ式法),這是一種微創又安全的方式,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完成根治手術,又能取出標本,但實際實施起來對術者的要求極高。王貴玉教授、湯慶超副主任醫師、馬天翼博士作為第一組負責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而高峰主任醫師、黃睿副主任醫師、金英虎博士作為二組負責右半肝兩處轉移灶剜除及左半肝切除手術。

手術第二組(左起高峰主任醫師、黃睿副主任醫師、金英虎博士)負責右半肝兩處轉移灶剜除及左半肝切除手術

考慮到給患者進行右半結腸癌根治手術時已經在腹壁上打了 4 個戳孔,如果進行左肝、右肝手術再各打 4 個戳孔,一共需要 12 個戳孔,這樣不僅會影響美觀還會造成後續護理上的困難。醫生們討論後決定在肝臟手術布孔時將原有戳孔 " 能用盡用 ",儘量減少新增戳孔。最終,醫生們完整切除了患者的右半結腸和三處肝轉移灶。手術全程用時約 305 分鐘,出血量控制僅為 50 毫升,術後患者腹壁僅有 7 個戳卡孔存留,目前,患者在康復治療中。

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愈後效果就越好

王貴玉教授介紹,哈醫大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每年開展手術 1300 例以上,結直腸腫瘤專科化比例達 90%,其中具有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 NOSES 手術例數總共達 400 例以上。

" 結直腸癌在 60 歲 -70 歲的老年人中高發,這與飲食習慣和遺傳飲食均有關,以前都說結直腸癌是『富貴病』,可當下的高糖、高脂、低蛋白的飲食結構讓結腸癌在農村和城市的發病率相當,防控嚴峻,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 王貴玉教授說,癌症的發生和進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生長過程,早期的腸道腫瘤是完全可以根治的,消化道早期腫瘤可以通過纖維胃腸內鏡下治療。

王貴玉教授表示,60%-70% 的腸癌是由息肉發展而來。通過腸鏡檢查即可發現息肉,從而早期切除即可。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愈後效果就越好。建議 45 歲以上的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要每 5 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每 3 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來源:ZAKER哈爾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女子結腸癌伴3處肝轉移!打7個小孔同時切除4處腫瘤
    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王大娘患有右半結腸癌,並在進行肝臟磁共振檢查時發現了三處肝轉移灶,一處位於左半肝,直徑約3cm;另外兩處位於右半肝,直徑各約2cm。王大娘接受了新輔助化療,沒想到在兩個化療周期結束複查時,醫生發現王大娘的肝轉移灶沒有被抑制,反而有擴大增長的跡象。面對如此嚴重的病情,為尋求規範治療 ,王大娘和家人來到哈醫大二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就診。
  • 結腸癌肝轉移症狀有哪些?結腸癌肝轉移後肝功不好是什麼意思?
    如果病人經常腹部疼痛,確診為結腸癌,但是做了手術但是已經轉移到肝部,並且開始咳嗽感冒,並且還有發燒的症狀,這時候醫生建議只能藥物控制了,手術已經沒有用了。結腸癌肝轉移症狀如下:1、腸梗阻。左側結腸癌常並發腸梗阻,時有腹部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等。2、腹部腫塊。
  • 癌症手術切除後為什麼會發生轉移?常見癌症轉移部位特徵
    了解了腫瘤的轉移方式,癥結所在就很明白了。手術雖然冠以各種「根治術」,但終歸是一種局部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說雖然切除了原發癌塊和周圍的淋巴結,但癌細胞可以在手術前(甚至更早)、手術中、手術後轉移。手術切除了癌瘤,並非萬事大吉。
  • 中晚期結腸癌,要手術嗎?還能手術嗎?
    我們國家每年新增結腸癌患者大約20萬,腫瘤好發於回盲部、乙狀結腸,若疾病到了中晚期還沒有有效措施幹預,會是什麼樣呢?有一年,一個70多歲的老人發生了腸梗阻,腹脹如鼓,痛苦不堪。灌腸時導管進入約30多公分受阻,且有汙濁的血液流出,高度懷疑乙狀結腸腫瘤,該怎麼辦?急診行造瘻術以緩解梗阻,簡單、有效!
  • 「挑戰」晚期腫瘤——結腸癌伴多發肝、肺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
    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發生發展及診治非常複雜,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需多學科醫生共同討論為患者訂製方案, 而多學科(MDT)診療模式就成為了有力助手。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自成立以來,即確立了MDT為核心的診療模式,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將多學科的診治優勢強強聯合,以期達到臨床治療的最佳效果。普外科在楊國山主任帶領下,積極響應醫院要求,一直努力踐行MDT的模式。楊國山主任特別重視向兄弟科室學習,規範地依據病情進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措施,綜合各學科力量挑戰晚期腫瘤。
  • 老年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一項傾向性匹配評分分析
    老年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  一項傾向性匹配評分分析  雖然目前關於老年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短期及長期療效的文獻已經很多了,並且都認為老年CRLM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是安全的,並且遠期DFS及OS並不遜於年輕患者。但是大部分文獻兩組患者的資料都是不平衡的,而且幾乎所有文獻報導的CRLM組患者均伴隨有肝外轉移,這使得DFS的計算不甚準確。
  • 陳功教授病例分享: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經典治療策略
    醫脈通腫瘤科邀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功教授團隊創立專欄——腸話短說,向每位讀者傳遞最新的研究進展、最前沿的診療思路、最實用的臨床經驗。本期陳功教授為我們分享一例乙狀結腸癌肝轉移的病例。 05 診斷 乙狀結腸癌,肝轉移 04 治療計劃 我院MRI顯示肝內病灶8枚,技術上可切除/潛在可切除;肺未見轉移,腹膜後淋巴結未見轉移
  • 周海濤醫生:我們為什麼要做結腸癌的「完全腹腔鏡手術」
    因此,對於結直腸腫瘤外科醫生來說,所考慮的手術方案不是糾結於選擇傳統開放手術還是微創的腹腔鏡手術,而是能否在常規的腹腔鏡手術基礎上,進一步減少對患者的損傷,在保證腫瘤根治效果的同時,使患者恢復更快,能否實現「微創中的微創」治療。儘管目前在大的醫療機構,有90%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接受了腹腔鏡手術治療,但嚴格的來講,都是叫「腹腔鏡輔助結腸癌根治手術」。
  • 進展期腸癌,先手術?還是先化療?結腸癌、直腸癌為什麼不一樣?
    不是早期的腫瘤,也不是復發性、轉移性的晚期腫瘤,也可以說是局部晚期結直腸癌。腫瘤常常以T原發灶、N區域淋巴結、M遠處轉移等三種因素決定分期,即TNM分期,也就可以判斷癌症是早期的?還是晚期的?同時還有指導治療的意義。進展期腸癌大概算是中期,所佔比例最大。
  • 結腸癌晚期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術後要注意這些
    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後,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下肢水腫等症狀。如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體檢見腹部膨隆、腸型、局部有壓痛,聽診聞及腸鳴音,提示可能出現不全性或完全性腸梗阻。若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粘連,形成不規則包塊。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肝、肺轉移徵象,惡病質,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 患上結腸癌,還能活多長時間?醫生:不同分期,治療方式有不同
    1期這個時期的結腸癌,通常結腸壁的已經被腫瘤細胞侵入,一些體積比較小的結腸癌可以進行手術的切除,如果病灶的邊緣切除的比較徹底,那麼就沒有必要進行二次的切除。如果腫瘤體積偏大,前期手術切除無法切除乾淨,那麼就需要二次的切除,術後患者恢復得比較好,那麼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 重醫大附三院婦產中心: 卵巢癌復發又轉移 醫生8小時切除腹部多處...
    近期,重醫大附三院婦產中心就收治了一例卵巢癌復發伴肝、肺等多部位轉移的患者。因其病情極為複雜,手術風險相當大,但該科醫護人員還是迎難而上,憑藉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醫技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讓她終於看到了「希望」。
  • 較真丨得了乳腺癌必須切除整個乳房?腫瘤科醫生揭開真相
    乳腺癌還會轉移到不同器官,導致肝、肺、骨、腦等部位出現相應症狀。 2大部分乳腺結節都是良性腫瘤。鑑別良惡性結節的手段包括定期觀察、穿刺活檢和手術切除。乳腺癌的診斷必須是病理診斷,乳腺超聲或乳腺鉬靶不能直接診斷乳腺癌。
  • 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會復發嗎?
    2021-01-07 16:02:00   現階段,醫學界普遍認為控制肺部腫瘤原發灶或者轉移灶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手術時需要將部分正常的肺組織切除,因此患者術後可能出現功能障礙或者後遺症。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1根血管要縫8至10針,用的線比頭髮絲還細——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高興 「換臉術」從科幻變為現實。 「患者入院以來,我們看到腫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長。」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閔安傑副教授介紹,張先生臉部皮膚由完整到破潰,腫瘤從口腔內部穿過肌肉長到外面,長到嘴唇,導致嘴巴都合不攏。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
  • 照樣切除腫瘤——冷凍消融手術
    壞消息是,無論癌灶的發現有多早,外科手術依然是目前切除的主要方式。   雖然切除手術的傷口在逐漸縮小,但只要手術刀劃開了身體,就肯定會留下傷口,還要忍受淋巴水腫等可能出現的後遺症,承受併發症的風險。更不要說切除特殊位置時的額外難度。
  • 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操作指南
    2.腹腔鏡肝切除術的解剖學適用範圍 ①局部切除適用於病變位於Ⅱ、Ⅲ、Ⅳb、Ⅴ、Ⅵ段的病灶。②解剖性切除適用於左肝外葉、左半肝及右半肝切除。腹腔鏡左、右半肝切除已被證明是可行的,但手術難度較大,應由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及手術團隊進行。
  • 廣州醫生再創新:結腸癌手術腹部零切口
    經過術後半年的追蹤複查,這些患者均恢復良好,手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驗證。對於這一全新的手術方式,康亮表示,完全經肛腔鏡腸癌手術目前全世界局限在直腸癌領域,對於結腸癌特別是右半結腸癌暫未見有報導。 來自廣西的劉女士今年30歲,因為一個多月的「黑便」來到中山六院就診,通過腸鏡檢查確診為升結腸癌(臨床分期中早期),經評估後排除遠處轉移。
  • 結腸癌怎麼辦?臨床上針對結腸癌,主要有這幾個治療方式!
    但實際上,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在早期發現癌變,並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科學治療,不僅壽命有所延長,甚至有部分還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標準!就我國居民易患的癌症統計數據來看,以消化道癌症尤為高發,比如「結腸癌」就是其中一種。結腸癌的出現和生活習慣、遺傳、飲食等多方面有關,臨床上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發展為結腸癌的尤為多見。
  • 肺癌併骨轉移患者骨折了怎麼辦?醫生切除骨頭腫瘤後,用3D列印術給...
    在骨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要麼鋼板固定,要麼假體置換,可是遇到肺癌併骨轉移的患者骨折了怎麼辦?近日,無錫市人民醫院骨科馮德宏主任、周一逸、王凌組成的手術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難度高、省內領先的「股骨中上段骨腫瘤瘤段切除、3D列印和CAD輔助定製假體植入股骨中段再造術」,幫助一位年近七旬肺癌骨轉移病理性骨折患者保住了肢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