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們利用專業知識製作迷你小車
聖誕節臨近,挑選禮物成了很多人的困擾,尤其是對不解風情的理工科男而言。不過,在溫州大學甌江學院,一批「玩轉」科技的理工男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女朋友送上預知天氣變化的風暴瓶等頗具科技含量的禮物,不禁讓人驚呼理工男原來也可以這麼「暖心」。
能夠預測未來天氣的暴風瓶、1度電跑229公裡的節能車、各種樣式配方的手工皂......12月17日下午,這一系列充滿創意的發明創作亮相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理工分院科技節,令前來參觀的師生嘆為觀止。
在當天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暴風瓶」了。據它的製作者大二學生何楊介紹說,暴風瓶是一種用來指示天氣的設備,使用者可以通過查看瓶子裡溶液的情況來預測天氣。「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如果液體很澄清,說明天氣將會是晴好的;如果液體是朦朧伴有沉澱的,那麼天氣可能會是多雲。」
談起暴風瓶的製作原理,何楊解釋說,瓶子裡的溶液是幾種物質的混合溶液,包括蒸餾水、乙醇、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他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將暴風瓶作為禮物送給了一位女生,還頗受歡迎。
這邊「暴風瓶」引人關注,那邊的手工皂製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剛剛結束完製作的該院大一新生毛慧慧告訴記者,「手工皂其實運用了化學中融化和冷卻知識,把現成皂基經加熱融化後注入各式各樣的模子,便成為了我們日常使用的手工皂了。」
就在這時,幾輛mini車從人群中穿過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造型獨特的mini車馳騁在賽道上,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闖過了終點。一輛迷你車的製作者介紹,用物理方面的知識應用在汽車動力供給,然後運用些小車材料便能製作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迷你小車。
除了這些迷你小車,兩輛結構獨特的電動節能車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據了解,其中一臺電動節能車是由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機電工程系5個學生共同設計製作,耗時1年時間完成的。整輛車長約2米,寬為1.2米、高約0.8米,重量為30公斤,時速約每小時30公裡。
「之所以選擇這個結構的造型,主要是我們前期通過模型進行流體力學的比對分析,再經過多次的對比之後,發現這個阻力最輕。」據其中一位節能電動車車隊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一氣呵成、科普知識問答、穿針引線、各回各家、送彈珠回家、掌上明珠等10個遊戲區也吸引了大批學生的駐足,讓學生們在緊張的賽事之餘享受了回輕鬆的科技氛圍。
據該院學生管理與服務中心主任金錫標老師介紹,理工分院科技節就是學生展示創新思維的一個平臺。「這不僅是對學生們所學知識的一種鞏固,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我們希望通過加強科技文化氛圍的營造,更好的挖掘創新人才。」
據了解,科技文化節作為甌江學院的品牌活動之一,已走過六年的歷程。該院秉承著「科技創新風,專業知識與趣味結合,學到,做到,用到」的活動宗旨,希望用創意點燃激情,讓參與的所有學生感受到科技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