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它的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精神。由此看出,格物是致知的前提,也是唯一的途徑。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欲「止於至善」,達到崇高、極完美的理想境界,唯有不斷踐行「格物致知精神」。
上下求索,閒暇之餘博學之、審問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格物致知精神」在中華民族幾千年及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上得以不斷實踐。東漢有賈逵隔籬偷學、孫敬懸梁刺股;晉有車胤囊螢夜讀、匡衡鑿壁借光;宋有蘇洵硯臺當糖碟;清有顧炎武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近代有毛主席《實踐論》。簡而言之,「格物致知」把我們引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也是唯一源泉。「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新時代黨員幹部要練就過硬本領,就要不斷通過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靈魂,工作學習中不恥下問,努力培育「匠人精神」,堅持做到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工作之餘立身學習,在學習中上下求索,「曾益其所不能」,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躬行實踐,工作之中慎思之、篤行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中應踐行「格物致知精神」,時刻保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我們的知識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和腦海中,要時刻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做到知行並茂,通過格物致知得出的真理,一定會更加堅定不移。工作學習中堅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精神,幹事創業不能蠻幹糊幹,為民服務要真幹實幹。只有勤加學習、深入思考、加強實踐,努力做到學中有思,思而後行,堅持在邊學、邊思、邊幹的學思乾結合過程中不斷提升思想政治高度和加強工作實踐能力。「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躬行的徵途中,凡事皆以身體力行為先,擔當使命責任為重,為民服務中做到察實情、辦實事、抓落實、保實效,不斷從「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中練就真本領。
善學者明,善思者智,善行者遠。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應當有「格物致知精神」,努力通往「止於至善」崇高理想境界。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作者/筠連縣聯合苗族鄉中心校:聶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