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非常苦惱,他的體重已經達到了100kg,他的體重在增加,血糖也在逐漸的上揚,還要再增加胰島素嗎?胰島素還會讓體重再次增加,血糖還會升高,怎麼樣才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胰島素所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繞不過去的痛,該怎麼破?
肥胖導致血糖增高
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80%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肥胖,尤其是內臟型和中心性肥胖,脂肪細胞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調節脂肪的代謝作用,影響體重,並導致胰島素抵抗,肥胖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增高,同時存在著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程度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
隨著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的不斷進展,部分患者胰島的代償功能不足以維持逐漸升高的血糖,胰島素分泌的進一步減少和肝糖輸出的不斷增加導致患者出現顯著的糖尿病,最後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不得不選擇胰島素治療。
而對於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需要長期的胰島素治療,體重也在逐漸的增加,最後體內也存在一定的胰島素抵抗狀態,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不得不再增加胰島素用量。
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報導,超過80%的2型糖尿病同時伴有超重或肥胖,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更為顯著,而肥胖的發生率與平局血清胰島素水平直接相關。針對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隨訪6年的研究也表明,採用胰島素強化治療的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體重較常規胰島素治療者增加5kg。
因此體重增加風險已經成為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的障礙之一。一項針對美國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參與的調查發現,31%的患者曾因擔心體重增加而有意減少胰島素注射次數,其中,8%的患者形成習慣性行為。
體重增加會直接導致心血管事件風險的上升。DCCT研究發現,在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相當的情況下,體重指數與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呈正相關。因此,降低胰島素所致體重增加對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心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胰島素為什麼會導致體重增加?
胰島素作為一種合成代謝激素,除能降低血糖外,還能促進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因此胰島素的過度分泌會導致肥胖。而注射的胰島素作為一種外源性物質,還會受到體內分泌模式、行為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胰島素導致體重增加與熱量攝入、胰島素注射量、低血糖發生率以及生理分泌模式改變等幾個方面相關。
胰島素治療導致靜息熱量消耗減少
由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B細胞的胰島素分泌障礙,導致過量的肝糖輸出,這也是靜息能量消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一項研究表明,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抑制肝糖輸出,從而減少基礎能量消耗約30%,提示胰島素抑制肝糖輸出的作用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者的體重增加。
胰島素治療使尿糖減少
通過腎臟排洩糖分來緩解高血糖狀態被認為是機體的一種平衡型保護機制,而與之伴隨的是熱量損失增加,體內的蛋白質、脂肪被消耗就會出現消瘦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腎糖閾為8.8-9.9mmol/L,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後,一方面尿糖排洩率下降,另一方面由於熱量流失減少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胰島素治療所致外周胰島素過量化
為抑制肝糖的過量輸出,正常人β細胞分泌相對高濃度的內源性胰島素,經肝門脈系統進入外周循環,其中超過50%分泌量的胰島素與肝細胞胰島素受體相結合發揮降肝糖作用,僅部分進入外周循環;而糖尿病患者由於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量絕對或者相對不足,當依靠外源性胰島素拮抗過高的肝糖輸出是,其胰島素需求量並未減少,但由於外源性並未進入肝門脈循環,而直接在外周組織發揮作用,形成所謂的「胰島素過量化」,在降血糖的同時,也造成外周組織脂肪降解抑制以及脂肪合成加速等脂肪生成效應,最終導致體重增加。
胰島素治療導致頻發低血糖
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攝食行為的改變對於其體重的增加起到關鍵作用。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接受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發生率超過30%。低血糖反應產生飢餓感,繼而促使患者非正常加餐或者進食增多,導致熱量攝入過量。長期頻發低血糖可能是胰島素引起體重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飢餓所帶來的的恐懼感會讓患者進食增多
部分患者則以增加胰島素注射量的方式,對抗過量的飲食,以維持理想的血糖。由於並未症狀減少熱量攝入,也會導致體重增加。
中樞飽食信號的喪失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具有調節食慾的作用,餐後過濃度胰島素分泌作為飽食信號作用於下丘腦攝食中樞以抑制食慾;而空腹低濃度胰島素則起著刺激食慾、增加攝食的作用。外源性胰島素由於難以模擬正常的胰島素分泌模式,故難以發揮飽食信號的作用。
如何才能減輕胰島素所導致的體重增加
有觀點認為,胰島素所致體重增加是糖尿病治療過程所不可避免的,對此觀點應該根據治療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析。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尿糖流失、熱量消耗等所致的體重下降,隨胰島素治療血糖逐漸平穩而恢復,均應認為是胰島素治療的正常作用。而在上述作用的基礎上,由於胰島素的外周脂肪合成效應、低血糖防禦性攝食及中樞飽食信號通路幹擾等所致的體重增加,則應在治療中積極應對。其中,減少胰島素注射量和促使胰島素注射負荷生理分泌模式是減少體重增加的關鍵。
減少胰島素注射量
在平穩控制血糖的基礎上,使用儘可能少的胰島素劑量減少外周組織胰島素過量,避免合成代謝過剩,從而有助於減輕體重的增加。因此要選擇合適的劑型和劑量,另一方面,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設立適宜的降糖目標,並採取聯合治療的策略,使體重增加得到更好的遏制,加強自我管理教育。
制定適合患者的個體化飲食、運動治療方案
臨床上胰島素劑量的選擇習慣於以血糖平穩為主要目標,而對於患者的飲食攝入量並未慎重考慮。在此習慣下,胰島素僅起到對抗過剩熱量攝入的作用,勢必造成胰島素劑量的超標。因此,根據患者的特點制定個體化的熱量攝入方案,依據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可有效減少其注射量。
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體重下降不能長期維持,隨著時間的延長,體重會逐漸的增加
其次對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積極鍛鍊和減重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減少胰島素的注射量。一項對15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發現,通過單純的鍛鍊和解釋,患者體重平均下降9kg,而胰島素日注射量平均減少5.2u。
聯合使用減重或者不增加體重的藥物
如聯合使用二甲雙胍可在減少肝糖輸出的同時,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研究觀察中局發現,在糖化血紅蛋白及體重指數均下降的同時,患者每日胰島素用量減少了6-46u。此外,應用吡格列酮等增敏劑有助於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隨著各種新藥的研製,聯合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和DPP-4抑制劑,能明顯減少體重。特別是GLP-1受體激動劑,作為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糖尿病合併肥胖患者的治療藥物,它的作用不僅在於刺激β細胞,抑制α細胞,還能增加下丘腦的飽食信號,減少下丘腦感知的飢餓信號,抑制胃排空,減少胃酸分泌,在減輕體重方面有著獨特的效果,同時也能明顯的降低血糖。臨床使用中發現他們可以減少胰島素至少一半的用量。
促使胰島素注射符合生理分泌模式
積極選用符合β細胞生理模式分基礎胰島素,可有效減少低血糖事件的發生,從而促進體重的減輕。甘精胰島素釋放無峰值,作用持續24小時以上,更符合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而地特胰島素因釋放較為平穩,肝細胞性對抗肝糖輸出,以及加強飽食信號等作用,在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同時是,還具有模擬正常生理狀態下胰島素作用方式的功能,也可有效減少體重增加的風險。
如上所述:胰島素所致體重增加是影響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增加併發症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胰島素治療因為的增重並非不可避免,其關鍵是促使胰島素注射符合正常生理模式,改變患者的生活行為方式,以減少胰島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