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細則的出臺,不僅刺激新三板個股全線大漲,更有券商緊鑼密鼓備戰,瞄準政策催化帶來的業務增量。
12月30日晚間,股轉系統公告稱,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第一階段涉及基礎層、創新層集合競價頻次調整和投資者適當性分級管理有關業務成功上線。全天交易系統運行平穩,實現了預期目標。
上周,首批業務規則的發布實施,標誌著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落地實施,改革從「藍圖」進入「施工」階段。各家券商備受鼓舞,甚至已有券商為此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已推出了針對不同層級的新三板交易權限開通服務。
深改業務初步上線
根據公告,本次新三板改革業務上線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提高基礎層、創新層集合競價撮合頻次,基礎層撮合頻次由1天1次調整為1天5次,創新層撮合頻次由1天5次調整為1天25次;二是實現投資者適當性分層管理,能夠分類標識不同交易權限範圍的合格投資者。
目前來看,相關業務上線首日全天交易系統運行平穩,實現了預期目標。據悉,全國股轉公司早在10月就完成了上述技術系統的開發任務,經過後續的仿真測試、全網測試和通關測試,新三板交易系統各項技術運行指標正常。
從12月30日開始,基礎層、創新層的集合競價撮合頻次已按照調整後的頻次運行。符合調整後投資者資產準入門檻即基礎層200萬元、創新層150萬元、精選層100萬元要求的投資者,已可以通過主辦券商開通新三板相應交易權限,開通權限當天即可參與市場交易。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包括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已在推出了新的新三板交易服務板塊。但也有券商人士表示,雖然新三板投資者門檻有所降低,但目前尚未出現明顯的新開戶潮,「主要是新三板近年來沒那麼火了。但長期來看還是會為新三板引入不少增量投資者。」
據悉,接下來,全國股轉公司將按照證監會關於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安排,穩步推進公開發行審查系統、發行承銷系統及連續競價系統的測試、上線工作,確保新三板改革措施陸續平穩落地。
調整組織架構
備戰新三板
在新三板改革全面啟動之際,各家券商關於新三板業務的最新布局也值得關注。
中山證券另類子公司總裁周文地是國內第一批做新三板業務的業內人士。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對於業務部門一線人員來說,這個政策像是「強心劑」,讓大家看到了增量業務的機會。
不過,他同時表示,從公司管理層和投資人角度來講,對新三板信心恢復還需要更長時間,需要配套利好政策的持續釋放,才會真正激活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初,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在整合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新設一級部門創新融資部,以提升新三板綜合服務能力,迎接即將到來的新三板改革。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創新融資部行政負責人李旭東對記者表示,隨著組織架構調整,中信建投證券關於新三板業務的人員配置、內核質控、服務能力等都全面強化。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認為,新三板改革對券商鏈條再造價值很大,未來券商可以保薦新三板企業,也可以進行跟投,可以參與定增,都有益於投行、研究、零售、財富管理打造核心壁壘。
隨著新三板改革的大幕拉開,保薦機構不僅在整體業務布局上有所側重,對執業質量也較之前有更高的自我要求。「以往,我們從事新三板業務時一直強調數量和質量兼顧,但現在更加強調項目的質地和執業的質量,前者指的是要篩選一些更優質的公司進行培育和保薦,後者指的是要進一步提升保薦的執業質量。」李旭東說。
他認為,隨著新三板分層制度推開,創新層交易門檻下降,新三板定向發行功能將得到強化。精選層由於引入公開發行、連續競價、轉板上市等制度,相當於為企業提供了漸進式的上市途徑,這有別於IPO魚躍龍門的驚險一躍。隨著層級的逐漸提升,新三板企業的流動性逐漸改善,融資能力逐漸提高,這對於處於成長期的科技創新企業在IPO之外提供又一很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