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流行拜把子,卻為何不敢結「八拜之交」?這八拜一般人學不來

2021-01-21 海佑講史

古人流行拜把子,一般而言,就是準備好果品香蠟,擺上案幾,對著天和地,喊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壯語,在天地的見證下,如此便結為了異姓兄弟,大家以後一起出生入死,吃香的喝辣的,快意人生。

歷史上最出名的拜把子兄弟應該是劉關張三人了,三人可真謂是兄弟情深,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關羽和張飛被殺以後,悲憤的劉備不惜舉全國之兵伐吳,最後兵敗猇亭,自己也身隕白帝城。

劉關張三人的結局令人唏噓,但從兄弟情的方面來說,他們都踐行了自己結拜時的諾言,生死與共,至死不渝,也著實讓人敬佩。

古代人流行拜把子,結為異姓兄弟,在拜把子的方式裡面,有一個拜法,那就是結為「八拜之交」,這個八拜之交,卻是古人輕易不敢結拜的。大家都聽說過很多次八拜之交這個詞語,卻少有人了解這八拜是哪八拜。

下面,筆者就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八拜是哪八拜,知道了這八拜的來歷之後,也就能明白古人為何不輕易結「八拜之交」了。

一拜刎頸

「刎頸之交」形容的是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友誼,這個大家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

藺相如憑藉自己高超的外交手段,立下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大功勳,維護了趙國的體面和利益,趙王非常器重他。

如此廉頗非常不服,認為藺相如只是動動嘴皮子,就得到了丞相的位子,自己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有如此功勳,一個動嘴皮子的憑什麼和自己平起平坐?

於是處處針對藺相如,但這些針對都被藺相如大度地化解了,廉頗後來發覺自己錯了,就去「負荊請罪」,兩人冰釋前嫌,廉頗主動承認:「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將相和」成為流傳千年的美談。

二拜忘年

「忘年交」形容的是孔融和禰衡的交情:「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兩個人的友情好到已經互相忘記了對方的年齡,在愛情裡面,我們有句話叫「年齡不是問題」,古人也用實際事例告訴我們,在友情裡面,年齡也不是問題!

禰衡比較有才,但他卻是個噴子,孔融曾專門向曹操上表舉薦禰衡,禰衡卻逮著曹操就是一頓臭罵,曹操怒了,但他比較愛才,最終還是沒有殺掉禰衡,而是把他遣送給了劉表。

禰衡到了劉表這裡,也是對著劉表一頓臭罵,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

三拜雞黍

雞黍之交講的是東漢時期範式和張昭的故事。

範式年輕的時候在洛陽遊學,成為儒生,和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對張昭說:「兩年後我要回京城,我會去拜見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後就共同約定了日期。

兩年之後,約定的日期到了,張昭讓母親殺雞煮黍恭候範式的到來,張昭家人都不相信,說這不過是當時兩人興之所至隨口一說,而且範式家離這裡千裡,人會大老遠跑來嗎。

但是沒想到範式果然來了,二人升堂互拜對飲,喝得十分暢快後相互告別。這段故事也被世人傳為佳話,雖是萍水相逢,卻也有一諾千金之情。

四拜膠漆

膠漆之交形容的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鄉賢陳重與雷義的故事,這兩人在當地皆有才名,且品德高尚,十裡八鄉人都稱頌。

當時還沒有考科舉這種制度,素人想做官,只能靠鄉裡舉薦,但他們那裡只有一個名額,那麼到底讓誰去做官呢?兩人互相謙讓,陳重讓給了雷義,雷義又假裝發瘋不去任職,後來他們兩的事跡被宣傳,官府幹脆一人給一個功名,兩人都去做官了。

陳重和雷義的事情也成為美談,古人用「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形容兩人情感之堅固。

五拜管鮑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士,兩人是好朋友,管仲家裡比較窮,兩人合夥做生意,出錢的時候都是鮑叔牙出大頭管仲出小頭,而分利潤的時候則是鮑叔牙拿小頭,管仲拿大頭。

別人都說鮑叔牙傻,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應該多拿些,自己有錢,拿多少無所謂。

後來兩人分別輔佐齊國的兩位公子,鮑叔牙輔助的公子最後登上了王位,論功行賞的時候,鮑叔牙卻把管仲推了上去,說他才能遠勝自己,管仲確實也有才,齊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迅速提升,終成春秋一霸。

而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友情,也成為了世人的美談。

六拜知音

知音我們現在都被用來形容一個人了解自己的內心,雙方三觀契合、同氣連枝。其實「知音」這個詞最開始是用來形容俞伯牙和鍾子期的友情的。

俞伯牙在高山上彈琴,世人都聽不懂他的琴音,只有鍾子期能夠欣賞得來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意境,兩人也成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後來鍾子期死了,俞伯牙則一劍斬斷了琴弦,並言終生不再鼓琴,後來一直到死,俞伯牙的雙手真的在沒有碰過琴弦。

兩人的友情也著實讓人慨嘆,所以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七拜生死

生死之交形容的就是《三國演義》裡面劉關張之間的兄弟情,劉關張皆是一介平民,恰逢東漢末年的亂世,三人插香結拜,一路出生入死,建立蜀國。

可謂是男人熱血結拜的終極理想,什麼兩肋插刀、掏心掏肺,形容的都是這樣的生死之交。

八拜捨命

捨命之交形容的是西漢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之間的友情,已經達到了可以為對方捨命的程度。

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約去求見楚元王劉交,以期成為其門客。但兩人在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出發的時候兩人穿的衣服很單薄,帶的食物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樹林中自殺。

後世將這種朋友為了自己而死的都稱作「羊左」

總結

看完了這「八拜之交」,相信大家了解古人對於友情的慎重態度了,這八拜之交也成為了歷史上男人們友情的圖騰。

結八拜之交,首先,你必須誠實守信,凡事為朋友著想,捨去自我得失;其次,你還要對朋友忠心,不論什麼樣的事情都無法割裂你們的感情;最後,你還要時刻做好為朋友犧牲的準備,你要將他的生命視為你的生命一般,生死與共,義不容辭。

所以縱觀歷史,也沒有多少人的友情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所以古人雖然喜歡拜把子,但輕易不會結「八拜之交」,這就像一個小學生非要去做大學生的課題一樣,做出來會讓世人恥笑。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有何典故?為何不敢輕易結拜
    那麼為什麼古人熱衷拜把子,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呢?有何典故?你先看看都是哪「八拜」,心裡就有譜了。第一、什麼是「拜把子」現實生活中大家都以朋友相稱,所以「拜把子」這種獨特的漢族交際習俗,已經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可是早在封建社會中,「拜把子」卻是一種非常流行的結盟方式。
  • 一哥「俗人讀史」之——八拜之交為何是「八拜」
    關於「八拜之交」一般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是後人總結的古代社會人際交往的八個典範,類如二十四孝等,那麼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九拜」呢?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在結為異性兄弟的儀式上,締結人要分別按順序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這八個方向又對應八卦上的坎、離、克、震、巽、乾、坤、艮八個方位,也稱為「八方神」。意思就是向神靈告知,我們幾人結為異性兄弟,生死與共、福禍共擔、榮辱與共!
  • 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金蘭結義,統稱八拜之交,八拜之交為哪八拜
    還有一句,則是比較功利的,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如今人們交友,已經不講結拜了,結拜的場景,更多的是見在拍古惑仔的港片中。古時候的結拜,男性結拜則成為拜把子,女性結拜,則被稱為金蘭之交,除此之外,人們聽得最多的,則是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八拜又指哪八拜呢?
  • 古人常說「八拜之交」是指什麼?「八拜」又是哪八拜?
    我們知道古代形容兩個人感情好,會有「結拜」的說法,也稱「拜把子」。用來形容雖說不是同胞兄弟,卻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這個詞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裡的「八拜」又是指什麼?俞伯牙心想這人到底為何而來?「先生,不必疑心,我是來打柴的。剛好聽到您在這彈琴,被您的琴聲吸引,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站在岸邊的人說道。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懂什麼?於是便問道:「那你說說,我彈是什麼曲子?」打柴人笑了笑,回答道:「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打柴人上船細談。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生死兄弟,後市被人們紛紛效仿,即使那種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相似,而且感覺緣分使然的人,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結為兄弟姐妹般的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困難的時候給與最大能力的幫助,遇事相互照應。
  • 八拜之交,你知道都是哪八拜麼?
    典故:八拜之交故事來源: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 古人常說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些典故
    如果形容兩人關係親密,好似家人一般。會用哪個成語呢?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八拜之交",但你可曾想過,為何是"八拜"而不是"五拜七拜"呢?其實所謂的"八拜之交",指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個友情典故,後來便被用來形容兩人情深義重。到底是哪"八拜"呢?原來是這八個典故。第一個:管鮑之交。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桃園三結義關公拜的是誰,這就是文化底蘊
    中華五千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在諸多思想,如孔孟之道,老子思想,諸子百家在這邊土地上綻放出光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著許多的禮節,自從儒家成為主流思想後,長輩晚輩之間,家族之間都事有講究的,八拜之交主要是指沒有關係的幾個人物之間因為互相欣賞之類的原因,會皆為異性兄弟或者姐妹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衣冠禽獸」又為什麼是褒義詞?
    今天呢,我們繼續來探索語文中那些我們不知道的冷知識,知道3個以上算你厲害。1、《百家姓》開篇為什麼是「趙錢孫李」?相信很多人都被要求背誦過百家姓,人人皆知,百家姓開頭便是「趙錢孫李」,那為什麼開頭就是這個呢?
  • 古代歷史上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你都知道嗎?
    經常都會看到小說中提到「八拜之交」這四個字,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語出《紫釵記·吹臺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俗稱結拜兄弟為八拜之交;按古無八拜的禮,以互相四拜算為八拜。八拜之交應該是指對結義雙方長輩行八拜之禮,正式結為金蘭之好。
  • 懂什麼是「八拜之交」和「義結金蘭」麼。我不管,就要小可愛
    那在姓氏不同的人因為某種原因面和對方投緣,想要進一步結交對方加深感情,往往會用結拜這種途徑和對方成為兄弟姐妹。這就是所謂的「八拜之交」。那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呢?文彥博知道李稷來府上拜訪,故意讓他在大廳坐等。過了很久,文彥博才慢悠悠的走進大廳,見到李稷並對他說道:」你的父親是我的門生,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知道自己輩分低,不敢多說其他的,就對著文彥博拜了八拜。就這樣,文彥博用自己長輩的身份,給了傲慢的李稷一次教訓。後來的成語「八拜之交」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看完不會輕易再說你有八拜之交了 2020-11-30 10:09 來源:有畫說藝術
  •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形容兄弟情誼的八拜之交,你知道是哪八拜嗎?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形容兄弟情誼的八拜之交,你知道是哪八拜嗎?其實八拜之交並不是指哪八拜,這是一種禮節,並且特指世交子弟,拜謁對方長輩所行的禮節,後來也常被用來特指異姓結拜的兄弟。八拜之交這個典故最早是出自《邵氏聞見錄》,在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叫做文彥博,文彥博曾有一門人叫李絢,李絢和文彥博關係十分要好,李絢有一個兒子叫做李稷,這個李稷為人十分傲慢自大,目中無人,這就讓文彥博十分不滿,於是他就決定要找機會好好教訓下李稷。
  •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你知道幾個呢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可以常聽到「八拜之交」的說法,對於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熟悉,也感到非常陌生。那麼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呢?八拜之交是舊時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之後逐漸演變成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八拜之禮,結拜時拜八次,依次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為不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當然也有向上面八對兄弟學習的意願和嚮往。
  • 八拜之交簡單四個字 卻包含了這麼多的內涵
    除此之外,結拜還有一種升級版,名曰「八拜之交」,這個成語聽著熟悉,可縱觀歷史上下卻沒幾個成功案例,這主要是因為此「八拜」並非磕磕頭、喝喝酒那般簡單,一旦籤了它就相當於籤下了生死狀。第一層:超越友情,不分你我管鮑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簡直不要太經典。鮑叔牙身為貴族,卻主動願意幫助當初一無所有的管仲,甚至更辭去宰相的職務讓管仲來做,這份友情令人羨慕。管仲不禁直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你知道幾個?
    我們打小就聽過八拜之交,也常常把好兄弟稱為自己的八拜之交。你知道八拜是指的哪八拜嗎?今天不防一起來漲漲知識。一 知音之交說的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俞伯牙能將大自然的美融入到琴聲中,可惜卻沒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孤獨與寂寞,甚是苦惱。一天,伯牙坐船遊歷在山水間,思緒湧上心頭。於是彈起琴來,琴聲依舊悠揚。忽然看見岸邊有一樵夫在聽他的琴聲,於是趕緊請他來到船上。伯牙彈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聽此曲調就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高山雄偉而莊重」。當彈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到:「滾滾流水,無邊的大海」。
  • 「八拜之交」指的是異性兄弟結拜?典故出自北宋史料,猜你不知道
    然而在後來,突然對八拜之交裡的這個數字產生了好奇,難道說結拜異性兄弟需要互相拜八次嗎,感覺電視劇中好像也都不是這樣演的呀,於是去各個地方查找了一下史料,這才弄明白了八拜之交最初的含義。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文中提到的俄潞公通過八拜這樣一個方式挫了李稷的少年傲氣,實際上是出於好意,因為李稷的父親是俄潞公的門客而早死,以至於李稷不懂禮節,恃才傲物。俄潞公出於管教他的目的要求他八拜自己。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相信中國人都知道
    八拜之交是舊時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之後逐漸演變成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八拜之禮,結拜時拜八次,依次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為不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當然也有向上面八對兄弟學習的意願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