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

2020-09-17 慧聰音響燈光網

六、南京大學在聲學材料領域的研究


題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自《尚書·盤庚上》


我校是我國最早開設聲學課程與聲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大學。1954年,魏榮爵院士在南京大學物理系創辦了聲學專業,建立國內首個聲學教研室。2009年12月30日,學校根據學科劃分的原則在原有的物理學系、電子科學與工程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基礎上,新組建成立了物理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其中,物理學院聲學專業是全國唯一的聲學本科研究型人才培養基地,並建設有「近代聲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


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凝聚態物理、量子材料等前沿視角出發,發展了獨具特色的聲子晶體、聲學超構材料技術。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聲子晶體等人工帶隙材料的設計、製備和若干新效應的研究」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發現了聲子晶體等人工帶隙材料中的新效應並研製了一系列新材料和原型器件:發現了聲波在聲子晶體中負折射和雙負折射的新規律,被評為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提出「波矢躍遷」新原理並實現了聲波二極體。《科學》等雜誌對此做了亮點評述;發現了聲波異常透射效應及聲表面倏逝波,拓展了聲波亞波長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領域。這些發現在這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為聲功能材料與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中,拓撲態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三維體系中光/聲拓撲態引人注目,其潛在的優勢是提供一個二維拓撲表面用於操控光/聲的傳輸,實現一些如折射、成像等一維波導無法實現的拓撲現象和功能。在空氣聲學拓撲絕緣態研究中的挑戰源於其自旋為零的縱波特性,其解決的途徑之一是利用人工微結構的空間對稱性為聲構造一對人工自旋。儘管在二維體系中已有多種成功的設計,但並不能通過直接堆疊二維聲拓撲絕緣體的方式實現三維。這是因為維度的擴展會帶來額外的層間耦合,在很大程度上會破壞原來基於二維對稱性的聲人工自旋。


而其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其邊界態具有「背散射抑制」的傳輸特性。該邊界態因為受到拓撲對稱性保護而具有魯棒特性,可以免疫各種不同的缺陷(及轉角)和雜質,保證了傳輸具有新的空間傳播自由度和近乎為零的散射損耗。在前期二維聲/光學拓撲態的研究基礎上,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又將聲學拓撲態從二維推廣到三維體系。


圖22.三維拓撲聲子晶體單向傳輸特性


研究組利用聲學微腔構造了由雙層六角晶格堆砌而成的三維聲子晶體,實現了空氣縱聲波的贗自旋以及贗自旋-能谷耦合表面態。實驗測量表明:這種三維拓撲聲子晶體具有強背散射抑制的界面傳輸特性,彎折缺陷對透射率的影響很小。這種拓撲傳輸在整個二維界面內均可實現;此類構型也可用於表面態濾波,用於實現表面慢聲傳輸以及高品質因子的表面聲學微腔。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進一步發展了利用打開雜化聲狄拉克點簡併來實現三維聲拓撲絕緣態的新機制。一般情況下,三維體系中的狄拉克點或外爾點沿任意方向均呈線性色散。本文考慮的卻是一種具有方向性線性色散的簡併點,通過破缺特定對稱性,可打開該簡併形成拓撲帶隙。在其帶隙中實現具有方向性色散的二維聲拓撲表面態。


實驗上,研究團隊精確選擇結構參數並通過3D列印技術製備了三維拓撲聲子晶體(圖二十三(a))。通過實驗測量二維聲拓撲表面態的方向性透射譜(圖二十三(b-d)),證實了其沿正z方向的無能隙特性。而隨著入射角度的變大,其拓撲表面態也會逐漸打開帶隙。此外,還通過掃描沿z向半開放邊界的聲場分布,經過傅立葉變換得到了kz的表面色散,從而證實了存在類狄拉克二維表面色散。


聲學拓撲態,這一前沿領域的重要性在於:1)在三維聲學體系中,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全新的具有方向性色散的拓撲聲表面態,意味著聲學拓撲體系不僅可作為驗證已發現拓撲材料的平臺,還可用於研究和探索新型拓撲現象,以加深人們對拓撲物理本質的認識。2)對聲學拓撲表面色散的操控有望用於開發一些諸如方向性慢聲,基於二維聲學拓撲表面的聲傳感等獨特的應用。


南京大學的聲學研究,經歷了60餘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視野廣闊、前沿多樣、尖端突出的發展特點,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物理聲學專業研究團隊。在聲學材料方向,尤其是拓撲聲學、聲學超構材料等前沿方向,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相關領域的研究也正在由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向實用化、工程應用方向逐步展開。


圖23.(a) 聲學樣品示意圖。左下:俯視放大圖;右下:側視放大圖;(b) 實驗設置圖:用於測量二維聲學表面態的方向性色散;(c) 三張聲表面態色散切片圖,分別對應角度0,arctan(0.5a/8h)和arctan(a/8h)。(d)不同方向聲透射譜的實驗測量結果。其中,紅、青、藍分別對應切片1-3。(e) 實驗設置圖,用於測量z向聲表面色散。(f) ky=0時的聲表面態色散切片。(g) z向聲表面色散實驗測量圖


七、聲學材料的未來展望


題記: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


本文中我們首先從能量守恆的視角簡要介紹了聲學材料的基本現象與原理,然後對對工程中常見的傳統聲學材料和相關的最新成果進行了簡述,最後簡單分析介紹了聲學材料研究和設計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圍繞聲學材料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而聲學材料及其相關的新材料、新設計、新工藝將會在新基建浪潮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以「新」字為題眼,結合本文中所提及的內容,作者也希望對聲學材料,尤其是面向新時代的聲學治理材料提出一些概括性的未來展望。

多功能聲學材料



聲學材料,從原理上講是將彈性波的機械能轉化為介質的內能,以此來消耗和減弱聲波。熱力學原理主導了中高頻段的吸聲原理。因此聲學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講都可以視作一種不錯的絕熱材料,也就是說聲學材料從發展以來就是一種複合功能的材料。那麼沿著這一思路,我們可以展望,未來的聲學材料在絕熱功能之外,可以會複合更多的實用功能。例如,聲學材料複合以疏水疏油的表面材料,使其具備良好的抗汙功能;結合光觸媒材料,複合甲醛降解功能;附加骨架和超結構,使其具備良好力學性能,可以獨立構成輕質隔牆,不一而足。發展多功能聲學材料,應當是未來聲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的一個要點之一。

極端性能聲學材料



聲學材料,目前主要工作頻段在1000Hz以上的中高頻段,而且其理論設計性能只能在低流速(0-10米每秒)、20攝氏度上下和一個大氣壓環境下才能起效。雖然這些條件,已經完全覆蓋了人類生存的主要環境條件。但是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大機器大工業和新基建新工業的近期未來,一般環境條件下工作的聲學材料已經逐漸無法適應新歷史時期的發展要求。極端工況下如低頻(100-1000Hz)、超低頻(0-100Hz)、高流速(0.5-1Ma)、高低溫(200攝氏度以上、0攝氏度以下)、高低壓(大於2-3atm、小於0.3atm)等環境條件下的聲學材料性能,難以僅僅依靠傳統材料來有效實現。發展面向極端性能、且經濟適用的聲學超構材料,是當下以及未來十到二十年聲學材料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方向。

人工智慧+聲學材料



聲學材料設計,主要還是先試製後驗證的依靠工程經驗的傳統手工模式,多孔介質模型的半唯象性更是進一步固化了這一研發模式。另一方面,微宏法及其相關的算法,十分依賴計算能力,在他們被提出的70年代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海量計算任務。幸運的是,依靠新時期發展起來的超級計算、雲計算等高速計算技術,我們已經能夠對聲學材料內部微結構進行比較精細化的模擬仿真,實現足夠的經驗數據積累。在此多孔材料大數據基礎上,希望有一天能夠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算法,突破傳統半唯象模型的限制,真正實現聲學材料從微結構到生產製備工藝的全鏈路正向設計。

網際網路+聲學材料



前面提到的主要是聲學材料研究方向上的展望,在聲學材料應用方向,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也可以與聲學材料的應用融合發展新的技術。設想在城市中建設一個分布廣泛的環境噪聲監測網絡,將其與智慧城市系統中的交通、供電、氣象等相關子系統深度融合,打造一套城市聲環境綜合監測系統,並在此之上打造都市聲學大數據系統。依靠這些數據,我們就能夠分析噪聲在時域、頻域、區域、模式等多維度上的分布,集合交通和人口數據,可以為新都市建設提供聲學環境治理方案,提出經濟適用的聲學材料選型。在積累同類城市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對聲學材料市場進行預測,分析出什麼樣類型的材料適合未來市場需求,市場需求量有多大,對聲學材料的生產給出指導性的意見。


聯繫當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和新形勢,作者認為聲學工程技術的研究對提升現代高密度城市的宜居性和提高各類交通工具乘坐舒適性,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其中聲學材料作為重要的核心技術,具有相當的普適性和普惠性。


聲學材料,未來可期


參考書籍

[1] Strutt J W, Rayleigh B. The theory of sound[M]. Dover, 1945.

[2] Zwikker C, Kosten C W.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s[M]. Elsevier, 1949.

[3] Ingard U. Noise reduction analysis[M].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09.

[4] Morse P M C, Ingard K U. Theoretical acoustic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5] Allard J, Atalla N. Propagation of sound in porous media: modelling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s 2e[M]. John Wiley & Sons, 2009.

[6] Deymier. Acoustic Metamaterials and Phononic Crystals[M], Springer,2013.

[7] José Sánchez Dehesa, Vicente Cutanda Henríquez. Visco-thermal Effects in Acoustic Metamaterials Based on Local Resonances[M], John Wiley & Sons 2019.


感謝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黃唯純博士、解龍翔博士、盧明輝教授供稿。

相關焦點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
    其中,物理學院聲學專業是全國唯一的聲學本科研究型人才培養基地,並建設有「近代聲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
  • 【科教融合系列】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
    其中,物理學院聲學專業是全國唯一的聲學本科研究型人才培養基地,並建設有「近代聲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上篇)
    關於聲波在常規介質中的傳播的基礎研究成果早在19世紀末有基本定論,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大機器的運用帶來無可避免的噪聲問題,人類面對聲學系統的複雜程度成幾何級數型上升。而隨著20世紀末信息革命的到來,我們觀察調控物理環境的能力更是有了質的飛躍。兩者的結合,給聲學材料的研究帶來了突破性和革命性的進展,將對聲學材料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前人完全無法企及的深度度和廣度。
  • 科普|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上)
    兩者的結合,給聲學材料的研究帶來了突破性和革命性的進展,將對聲學材料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前人完全無法企及的深度度和廣度。哪怕是瑞利爵士 穿越到了我們所在的時空,也需要向我們來了解最新的聲學知識。從物理的角度,我們可以把所有聲學問題歸納為一個最簡約的物理模型。聲波由聲源(Source)產生,經由介質(Medium),由接收器(Receiver)接收。
  • 聲學所提出基於五模材料的準各向同性水下聲學隱身毯
    相關研究成果3月5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應用物理學快報》(Applied Physics Letters)。  早在2008年,人們利用線性變換方法首次提出了聲學隱身毯。此後,關於聲學隱身毯的許多研究工作相繼被報導。然而,線性變換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各向異性參數,導致隱身毯的阻抗很難與背景介質匹配。因此阻抗匹配是聲學隱身毯的最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軍團隊使用五模材料設計了聲學隱身毯。五模材料是一種具有流體聲學性質的固體結構,即只允許存在縱波。  研究人員從理論上計算了隱身毯的參數,並設計了有效參數足夠接近理論值的單元。
  • 如何選擇聲學裝飾材料
    在這些場館的裝飾中聲學材料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現代人更加注重整體的服務水平,對整體的環境要求、視覺效果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因此在文藝演出、體育賽事場館的裝飾過程中聲學材料的選擇很重要,下面給大家介紹如何選擇聲學裝飾材料的一些方法。為發揚吸聲原料的作用,必須挑選材料的氣孔是開放的且為彼此連通的氣孔越多,吸聲功效越好.開放的氣孔越多,吸聲功能越好。
  • ProBiot Acoustics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聲學材料
    Sustainable Acoustic Materials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聲學材料(Sustainability2020,12,6540;doi:10.3390/su12166540)原文作者:Jorge P.
  • 吸音棉與隔音棉這兩種材料的應用場景_尤特森聲學吸音棉
    簡單一點說就是吸音棉與隔音棉兩種材料的應用場景有何不同。作為兩種不同的聲學材料,吸音棉是室內聲學調節的主要材料,隔音棉則主要是隔絕室外的噪音傳入室內,保證室內空間不被打擾,同樣是起到調節室內的聲學環境,這兩種材料一般搭配使用可以營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作為聲學材料的一種,吸音棉通過材料的吸音特性,減弱室內的反射聲來減少室內的混響聲。
  • 建築物理複習:室內聲學原理及音質設計,材料和結構的聲學特性
    導讀:聲學的主要內容主要由室內聲學原理、材料和結構的聲學特性、室內音質設計以及噪聲控制四個主要章節組成,本文將分別對此進行重點歸納。我是正在備考期末考試的建築生,如果你也是,不妨點個關注,一同進步。T60——混響時間(s);V——房間容積(m);A——房間總吸聲量(m);a——房間平均吸聲係數。
  • 電動車高頻噪聲的挑戰與聲學包材料特性參數採集與分析
    與傳統汽車相比,在電動車研製過程中,NVH性能工程師在高頻噪聲(電機高速運行噪聲、風噪聲和輪胎噪聲等)領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挑戰。要解決高頻噪聲問題,通常需要採用性能優越的聲學材料零件,也就是聲學包產品。
  • 當聲學遇見凝聚態(四)--聲學超材料研究的一點思考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為電磁波和聲波的相似性,也可以設計類似的超構材料(或者有時叫光子晶體)來調製光波。實際上光學超構材料的誕生是比聲學要早得多的。很多做聲學超構材料的課題組其實最開始都是做光學的,然後順便想嘗試一下看看聲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現象。
  • 聲學發展簡史
    從上古起直到19世紀,人們都是把聲音理解為可聽聲的同義語。中國先秦時就說「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音和乃成樂」。聲、音、樂三者不同,但都指可以聽到的現象。同時又說「凡響曰聲」,聲引起的感覺(聲覺)是響,但也稱為聲,這與現代對聲的定義相同。西方國家也是如此,英文的的詞源來源於希臘文,意思就是「聽覺」。
  • 基於kagome晶格聲學超材料的高階拓撲絕緣體
    著名的一維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有表現出類似的量子化的偶極子極化,而本研究工作在聲學kagome晶格上實現了滿足以上特徵的二維高階拓撲絕緣體。 其次,量子化的偶極矩表現為聲學角態,不僅取決於體態拓撲,還取決於角度;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明了它們只存在於kagome晶格的銳角處(鈍角處則不存在);受形狀依賴性的影響,改變角態可以控制受拓撲保護的局部諧振情況。 第三,迄今為止,在拓撲聲學新興領域中聲學拓撲絕緣體的所有研究都局限於一階拓撲絕緣體,本項工作將聲學平臺推廣到更高階的拓撲絕緣體。
  • 知識窗▏細數與聲學有關的六大交叉學科
    1876年電話的發明,以及電話通信的飛速發展,促進了語言信號的聲學特性及其與語言感知的關係的研究。電子技術的發展,為語聲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20世紀40年代,一種語言聲學的專用儀器──語圖儀問世了。它可以把語聲的聲學特徵用語圖表示出來,從而得出了「可見語言」。這對語言聲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影響耦合空間聲學效果的因素分析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採用耦合空間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即利用主廳衰減快的特點以保證語言明晰度,再利用耦合空間回輸的混響聲能而獲得足夠的混響感,這就出現了前後不同的衰變斜率。因此非直線型的衰變曲線又成為一種良好音質的追求。耦合空間是指廳堂中存在的一些次空間或者附屬空間(簡稱混響室),這些空間使主廳內衰變過程呈現非線性衰變(雙斜率甚至多斜率衰變)等聲學特性的改變。
  • 《影音極品》聲學專欄:你身邊的一切都可能是吸聲材料
    聲音能量的損耗方式是這樣的,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撞擊到有覆蓋聲學材料覆蓋的剛性牆面,首先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會有較小的熱量損失,主要在高頻部分。聲波撞擊到聲學材料和牆面,都會一部分反射分量從牆面反射回來。有意思的是,聲波在進入吸聲材料到達剛性牆面,以及被剛性牆面反射再穿透吸聲材料的過程中,聲波摩擦吸聲料,會轉化成熱量散發到空氣中。
  • 教室聲學設計
    》(GB 50118-2010)為使室內有足夠的聲級和短的混響時間(小型教室在0.6s以內,500人的教室不超過1s),教室、講堂的每座容積應不超過3-3.5m3。但矩形教室一般都有平行牆面,為了避免顫動回聲和駐波等聲學缺陷現象,平行的牆面應該儘量做得凹凸不平,並布置反射擴散體,來增強反射聲並利於聲場均勻。或者將一面牆布置吸聲材料,另一面牆不布置吸聲材料從而避免聲學缺陷。扇形教室的後牆為凹面牆易造成聲聚焦等聲學缺陷,所以在扇形教室的後牆需要布置強吸聲材料。
  • 作品收集 | 琚賓老師的15個經典案例(下篇)
    今天,來自《琚賓老師的15個經典案例》的專輯系列終於更新完畢了,這是下篇。琚賓老師的設計總是給人很純粹、簡潔,卻又有丰韻的文化氣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記錄查看上篇、中篇哦!上篇:https://www.toutiao.com/i6856005368284512780/作品:章堰文化館 (2020)、西塘良壤酒店(2019)、和牛食驗室(2019)、物質生活書吧(2019)、二花(2018)中篇:https
  • 聲學系統概述
    聲學系統,顧名思義,就是聲學器件以及相關器件組成的系統,或者說,最終輸出或輸入聲音的系統。聲學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並非同等重要,而是分輕重緩急的。聲學系統的最終表現,應該以其最終表現為準(這聽上去像一句廢話),不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這一點不論對於工程師設計產品,還是消費者選購併組件音箱/耳機系統,都有重要意義。
  • 錄音棚聲學裝修與混響時間
    )混響時間0.4±0.1s;·錄音室背景噪聲≤22dBA(外界噪聲不大於80dB的情況下);·錄音室與控制室均有空調系統(或通風系統),通風時噪聲不大於 25dBA;·錄音室內無明顯駐波、聲聚焦、聲染色、顫動回聲等明顯聲學缺陷;·所選用的材料均符合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