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
金羊網 2020-10-16
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依託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傳承良好家風家訓,弘揚傳統孝德文化,以此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百歲齋邀請村內老人一起享用美食
珠三角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從風俗看南社孝德文化
南社村始建於南宋時期
策劃:田恩祥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通訊員 羅舒
紅磚綠瓦、小橋流水,喜慶的燈籠高高懸掛在屋簷下,村口的榕樹昂首挺胸笑迎八方來客……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依託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傳承良好家風家訓,弘揚傳統孝德文化,以此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上周,廣東省婦聯、省文明辦公布了全省首批十個「家教家風實踐基地」名單,南社明清古村落成功上榜,而這也是東莞唯一獲此榮譽的單位。
至今延續嶺南特色節日風俗
沿著石板路漫步南社明清古村落,一排排明清民宅、古祠映入眼帘,紅磚綠瓦、翹角飛簷。村內以正中的長形水塘為中心,謝氏大宗祠、百歲翁祠、百歲坊、謝遇奇家廟、資政第等明清古建築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狹長的水塘兩岸。池塘邊屹立著一棵有著530多年歷史的老榕樹,雖然幾經枯榮,但仍在見證著古村的歷史變遷。
這座古村落始建於南宋,是茶山鎮南社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明清時期的重要歷史見證,具有鮮明的嶺南廣府文化特色,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景觀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民族優秀建築——魅力名村」「4級國家旅遊景區」等,去年還成為全市唯一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及「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的村。
古村內至今仍延續著嶺南特色的節日風俗,每月初一、十五,村裡會在老榕樹下擺上百歲齋,讓村中老人集聚一起品嘗齋菜;節假日則舉辦嶺南傳統農耕表演、南社婚嫁風俗遊以及本土歷史故事表演等。
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
「南社明清古村落以謝姓為主,有3萬平方米,是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據南社村有關負責人介紹,古村落現存祠堂22間、古民居達200多間,還有明清古巷、圍牆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特別是細緻繁複的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非常精緻唯美。目前,古村在節假日每天都能接待過千遊客,遇到一些特色節日,遊客則能達到數千人。
遊覽南社古村,謝氏大宗祠是遊人必去的一個地方。宗祠內以鄉賢孝德文化為主題,結合泥塑公仔、孝德感言等,主要展示南社謝氏源流祖訓、村落發展歷程、宗祠文化風俗、鄉賢忠義孝德故事及十大孝感人物事跡等內容。
如今,謝氏大宗祠還被賦予了另一層重任——茶山鎮家庭文明建設展館。通過在宗祠裡設置固定展板,對外介紹茶山鎮歷年各級「最美家庭」、「綠色家庭」、「書香之家」事跡和家庭教育主題活動,讓廣大群眾見證茶山鎮家庭文明建設成果,不斷增強家庭文化建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引領全鎮深入開展孝德建設
之所以能榮獲全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稱號,正是與南社明清古村落一直崇尚的孝德文化治家,民風淳樸密不可分。
茶山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南社利用茶山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一村一品牌」項目的契機,圍繞「孝德」主題,除了推進村居、旅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整合提升外,還通過復辦「忠孝文化節」「南社齋醮」等傳統節日,舉辦「好媳婦」評選,挖掘雕塑、掛畫、泥公仔等傳統手藝製作,傳承良好家風家訓,弘揚孝德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創建南社「孝德村」為載體,發揮「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全鎮各村(社區)廣泛深入開展孝德建設,著力營造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社會氛圍。
編輯: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