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本尼」的喜愛,最近小編看完了由他主演的《時間中的孩子》這部電影,真的是超乎預期的喜歡。影片故事很簡單,就是把女兒弄丟後的爸爸,尋找孩子的過程以及面臨的沉重的心理壓力,改編於經典小說《贖罪》作者的另一本經典小說,電影的主題讓我聯想到了《親愛的》。
一開始看完,可能受限於人生經驗,我還不能馬上整理好自己的思緒,也還不是很清楚導演在每個橋段想表達的意思。可是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每個橋段後面有是意義的,導演很清楚意義為何,但卻用隱晦的方式表現,可說是安排地很細膩。
看完後,我不禁去思考到底某些橋段是什麼意思?導演究竟為什麼會把某事件放在故事情節裡?我主要關注的點如下:
一、失去孩子的傷痛
男主角Steve弄丟女兒,愧疚感、罪惡感以及失去與女兒Kate共度的美好時光的失落感各種負面的情緒環繞著Steve,不堪壓力而與同樣傷痛的妻子彼此怨懟,因為背負的傷痛太沉重。而面對這種失去,Steve只能找尋唯一解藥-找到Kate。
二、你的孩子、你心中的孩子、不屬於自己的孩子
Steve母親說:不要懷念她,要一直愛她。在這故事中的小孩,不管是Kate還是查爾斯心中的小孩,其實都是主角執著於或是想控制明明不屬於自己的人或物。這種只從自己出發、強求的觀點,跟那些只從自己眼中去看小孩需求的人,似乎也類似了,這不也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嗎?
我覺得這部片同時也給我們另一個觀點:放下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執著,或許也是面對失去的另一種解藥。故事原本看似只是傷痛後尋找治癒的過程,導演卻給了它很不一樣的意義,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
這部電影很有趣的是,每個人去看可能都會看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想法。相較於一般商業片通常給的觀點比較單一,這部片真的值得細細品嘗。導演採用時間插敘的手法,模糊了時間的精確,加深觀者對主角的情緒的感受度,我覺得是值得細細品嘗的好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