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沒有人種好壞之分 科學家今天解讀生命密碼

2020-12-17 搜狐網

  本報今晨最新消息(記者丁文亞)今天,美國《科學》雜誌正式發表人類基因組圖譜。對最新的發現和結論,美國《科學》雜誌總編唐納德·甘迺迪說,「這是一個出色的成就,代表了所有迄今完成的最準確的人類基因組。它能夠告訴我們在多種多樣的生命全景中我們所處的地位。」

  3天前,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合公布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公布,標誌著生命科學「登月計劃」又向前邁出一步。

  由我國擔負的人類基因組圖譜1%測序任務的完成圖,今天已經接近尾聲,通過對所測序列的初步解讀,我國科學家一共發現了142個基因,其中80個為預測基因。

  今天,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消息說,已經有169個克隆片段完成全序列的組裝,精確度達到了99.99%。兩個克隆正在測序。整個局域的全序列,也就是完成圖,可望近日繪製完成。

  今天上午,記者獲悉,代表我國科學家出席在美國舉行的人類基因組圖「揭密」慶祝儀式的中心副主任於軍研究員回國時帶回了最新信息——

  「天書」仍有一些未知部分

  在今天出版的權威科學刊物《科學》雜誌和幾天前《自然》雜誌《人類基因組的初步測定和分析》的學術論文,是人類首次全面介紹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基本信息」。據專家介紹,這次公布的結果都是對草圖的進一步編輯,儘管仍包含一些未知部分,但科學家已經對人類基因組有了很好的認識。

  精確程度為99.96%

  根據《科學》雜誌提供的資料顯示,其發表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被估計為平均測序精確程度99.96%,揭示了一個在所有民族群體中極普通的古老序列段落,僅僅是果蠅基因藍圖的兩倍長。

  這個範圍表明人類只比果蠅多13000左右個基因。一些研究人員曾預測人類基因組的基因數最多可達14萬,這個新估計顯示人類擁有的基因雖然只是蠕蟲或飛蟲的兩倍,但證明了人類擁有的基因的功能比其他物種複雜得多。

  種族歧視毫無根據

  資料顯示,地球上的每個人與所有的其他人共享99.99%的相同的基因密碼。實際上,來自不同人種的人,比來自同一人種的人,在基因上能有更多的相似之處。論文確認,個體間的變化僅僅為0.01%,即整個基因組中只有1250個「字母」不同。

  三分之一為「垃圾」DNA

  基因組的三分之一以上(35.3%)包含重複的序列,意味著對這些所謂的「垃圾(junk)DNA」應該更近一步地研究。實際上,19號染色體中有57%的重複。除了重複的部分之外,《科學》發表的論文還確定了210萬個基因序列怪物或變異。

  人類30種疾病基因被定位

  專家介紹說,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一個重要應用是可以將許多生物化學功能未知的疾病基因定位。目前至少有30種疾病基因是通過定位克隆的方法,利用基因組的數據被定位。

  男性基因突變比例更高

  研究發現,男性減數分裂的突變率是女性的兩倍,通過分析Y染色體上300萬個重複元件,檢測重複散布的形式,科學家估計了X和Y染色體的相對突變率。他們發現男性和女性的突變比例為2比1。科學家指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包括細胞分化和精子與卵細胞的形成。

  「天書」如何進行研究

  科學家來自「五湖四海」

  據介紹,6國科學家組成的國家人類基因組中心主要研究比例是這樣的:

  美國,WASH&MIT等7家研究中心,佔所有國家研究的國家貢獻率為54%。

  英國,SANGER一家研究中心,國家貢獻率為33%。

  日本,RIKEN等兩家研究中心,國家貢獻率為7%。

  法國,GENOSCOPE研究中心,國家貢獻率為2.8%。

  德國,IMB等3家研究中心,國家貢獻率為2.2%。

  中國,北京華大研究中心、國家南北方基因研究中心等三家,國家貢獻率為1%。

  同時,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介紹,與之競爭的塞萊拉小組包括了282位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研究機構的成員,代表了12個不同的學術的、或非盈利的、或商業的組織,他們取了5個人獻的DNA樣品:3位女性和2位男性,其中有一位是非洲裔美國人、一位是亞洲華人、一位是西班牙裔墨西哥人、兩位是白種人。在將汙染物過濾和組裝成DNA庫後,他們分析了捐獻者大段的基因密碼。

  基因解讀兩種方法:霰彈對克隆

  據《科學》雜誌介紹,在人類基因組圖譜解析的過程中,塞萊拉公司的核心分析方法被稱為「霰彈法」,人類基因組工程則採用了「克隆法」。「霰彈法」戰略,去年使塞萊拉小組能以99.998%準確度完成了果蠅的基因組。由公共經費支持的人類基因組項目用的方法,在早期集中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克隆和繪製草圖上,而塞萊拉的方法在後期需要大量的計算。

  專家評說生命「天書」

  ■基因沒有好壞之分

  作為塞萊拉總裁和首席科學家的文特爾認為,沒有『好』基因或『壞』基因,只有存在於不同層次的、不同連接點的和處於對幹擾不同靈敏狀態的網絡。一個基因等於一個疾病、或一個基因製造一個關鍵蛋白質的概念正在消失。但是,人類的健康、行為和特徵是有許多因素影響的。因此必須明智地利用基因信息。

  ■生命科學向縱深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強伯勤在評價這一最新進展時認為,人類基因組圖譜初步分析結果的公布,「說明生命科學已經發展到了更深的階段,它將推動基因組測序工作、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基因技術的應用,從而推動整個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將對科技發展、經濟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明確目標

  研究戰略性基因資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人類基因框架圖基本完成之後,人類基因研究和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基因研究又將開始新的探索。

  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新聞發言人張猛博士指出,研究成果標誌著人類對遺傳信息奧秘的探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目前,人類僅僅是掌握到基因組絕大部分序列,並進行初步測定和分析。但是,這不意味著國家人類基因研究中心(HGP)以及全人類對生物遺傳信息的探索的結束,相反是新的科研的開始。

  《科學》雜誌高級指導編輯Barbara認為,「現在科學研究的挑戰是,停止一次只考慮一個基因的習慣,開始試圖把集合作為一個複雜系統來一起考慮,思考這麼少的基因如何能生成一個果蠅或一個人。現行的研究應該進一步調查重複DNA的功能、基因表達的調節、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信號、環境的影響以及其他導致一個生物體的複雜性的機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除了繪製完成圖外,還要完善全部人類基因與蛋白質的清單;對調控區域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和分析;測定其他基因組,包括小鼠、大鼠、斑馬魚等;分離全部的人類單核苷酸多態性等等。

  此外,由於生物資源是全人類共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因此,面對已相繼開展的包括:中華民族基因組特點與序列多樣性的「炎黃一號」項目、中國生物資源基因組計劃、家豬基因組計劃、中國水稻基因組測序、病原基因組測序等等,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等的中國科學家將繼續致力其中的研究。

相關焦點

  • 人類祖先曾與未知人種雜交?科學家從人類唾液,發現另一生物基因
    而且,據科學家們研究得出,即便人類已經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我們依然在不斷進化,當然,這種進化過程我們很難從肉眼能夠看出來。如今,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卻一直在探尋原始基因的秘密,如果真的有一天,可以將基因破解的話,疾病、壽命等,都可以被我們控制。知道麼?最近,又有最新的科學研究新鮮出爐了,科學家在人類的唾液當中,發現了一項驚人的秘密!
  • 生命中的基因密碼很強大
    有一個說法,說每個孩子就像每一種不同的花朵。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早熟,有的遲開。但是,無論早開,還是晚熟,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精彩,每種花都有自己的價值。而孩子的生命其實也是這樣的。雖然生命的密碼後天的環境與教育是無法改變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的一切已經由先天的遺傳基因密碼決定了。
  • 許錫良:生命中的基因密碼很強大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專家提出,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這個問題涉及非常專業的生物遺傳基因學與心理學的,專業性非常強的問題,我不是這些專業的研究人員,不便作更深入細緻的評說,但是,有一點,人作為一個生物體,生命中的基因密碼確實是存在的,而且非常強大。
  • 科學家今天聯合公布「正式版」人類基因圖譜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被譽為繼人類登陸月球之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人類基因圖譜」終於繪製完成,科學家今天將正式在華盛頓、倫敦、巴黎、柏林及東京等地同時公布有關資料,並在網際網路免費供人查閱。  科學家去年六月已完成人類基因圖譜草圖,並知道了九成以上鹼基對的位置信息,精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 專家解讀"隱藏在考古地層裡的福州人種密碼"
    在這片富饒、美麗、文明、歷史悠久的閩都沃土中蘊藏了豐富多樣的生命密碼。但幾乎沒什麼問題能像人類的起源一樣,讓我們為之如此痴迷。近些年來,考古新發現、古DNA技術、光釋光測年法等為人類歷史與演化研究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認知。為揭開隱藏在考古地層裡的史前福建福州地區原始人種的來源密碼和他們生活或交流互動的畫面的神秘面紗。
  • 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推動生命科學革命性變革
    組委會在新聞稿中將CRISPR/Cas9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確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真。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
  • 基因測序「黑科技」 給生命來完整「數位化解讀」
    視覺中國「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這將加速生命數位化的進程。」蔣慧說,比如在炎黃基因組研究項目中,科學家找到了大概有4—5兆的區域是個體所特有的,進行測序時就對個體區域比對,形成測序數據,這是受測序效率制約的。可以理解為,每一座高山的形狀、代表性景點都相似,就先找了最具代表性的山做個詳細的「數位化解讀」,描述其他山的時候,就用差異來體現。
  • 諾獎解析|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推動生命科學革命性變革
    組委會在新聞稿中將CRISPR/Cas9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確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真。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
  • 破解生命密碼三十餘載 ——訪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
    「我研究生物三四十年了,但生命對我而言仍然是奧秘。」10月18日,楊煥明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峰會上發言說:沒有科學,人類就沒有力量,沒有明天。如楊煥明常說的,他從家鄉兒時砍柴割草、捕魚捉蝦開始,到解讀和編寫「生命密碼」,一直對科學充滿好奇,對自然心懷敬畏。多年來,楊煥明和他的團隊及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已使全球同行矚目。
  • 鮮為人知的生命之源計劃,納粹德國人種改良,打造「超級嬰兒」
    生命之源計劃(Lebensborn)出自於海因裡希·希姆萊之手,他是納粹黨衛軍的首領,納粹從1935年開始秘密實施「Lebensborn」計劃,以通過挑選美麗優秀的女子,達到」創造優秀人種」的目的藍色的眼睛和金色的頭髮的雅利安人被視為優秀的人種,當時的挪威被視為是最純正的地方,因此海因裡希
  • 為何有人會說智商最高的人種是中國人?今天總算是漲知識了
    為何有人會說智商最高的人種是中國人?今天總算是漲知識了從古至今,人類對於自身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關於我們的大腦和智商,科學家們大都各執一詞。愛因斯坦是目前全人類公認的智商最高的一位偉人,所以在他去世後,大腦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和研究。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圖中從右往左,分別為著名神經生物學家魯白、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洪波、知名主持人張天嬌基因編輯:改寫生命密碼魏文勝教授也同樣就2018年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提出自己對於基因編輯生殖細胞的一些看法和疑問:1.基因的好壞目前並沒有標準答案,而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2.現階段還無法完全保證基因編輯的操作安全性,也難以證明非目標基因沒有被影響;3.因為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是永久性的改變,會伴隨下一代的一生。
  • 基因有差異性?科學家研究表明,中國人基因和他們差異巨大!
    基因有什麼特點之處?科學家研究表示,同種基因也有極大差異!人類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成為了現如今高智慧的人類,可是高智慧的人類有很大的差別不同,主要因為人類的生活習慣不同,在地球上分為不同膚色的人種,所以科學家對他們的基因不斷研究。
  • 幸福習習社|生命密碼雙胞胎案例解讀
    幸福習習社|生命密碼雙胞胎案例解讀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問我:我家是雙胞胎呢,那不是生命密碼數字都是一模一樣的嗎?可是我覺得他們兩個完全不一樣啊。 現實生活中雙胞胎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為了給更多的雙胞胎父母解惑,今天我們就用幸福習習社一個雙胞胎客戶的案例來分析下雙胞胎的生命密碼。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 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基因編輯:改寫生命密碼   圖為2020年諾貝爾化學家兩位得主詹妮弗·杜德納、埃曼紐爾·卡彭蒂耶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兩位發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女科學家。基因的好壞目前並沒有標準答案,而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   2。現階段還無法完全保證基因編輯的操作安全性,也難以證明非目標基因沒有被影響;   3。
  • 生命的天書——基因
    人類科學發展到今天,許多事情都象窗戶紙一樣一捅就破——上帝造的!現代科學中的「基因論」就是「上帝造人說」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證據之一。這麼說,人們先不要驚訝,基因論確是上帝存在的證據,而不是證明進化論的證據。
  • 生命密碼解讀:從肖戰王一博的生日解讀,談生命密碼基本算法
    在諸多的性格分析工具中,生命數字密碼是最實用、最易掌握的工具。生命數字密碼的創造者,大家公認是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宇宙贈送給我們一份神秘而特別的禮物,就是我們的生日。
  • 科學家新擴充了生命的遺傳密碼:ZPSB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四種關鍵的化學物質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鳥嘌呤(G)、胞嘧啶(C)、腺嘌呤(A)、胸腺嘧啶(T)。現在,有科學家腦洞大開,試圖擴充這套生命的密碼本。未參與研究工作的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化學生物學家Floyd Romesberg說,這項研究表明,地球上進化的這四種化學物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或特別之處。「這是概念上的突破,」他補充道。正常情況下,當一對DNA鏈以雙螺旋的形式纏繞在一起時,每條DNA鏈上都有成對的鹼基:A和T,C和G,鹼基之間依賴氫鍵牢牢結合在一起。
  • 武漢同濟醫院中級遺傳諮詢門診開診 解讀基因密碼
    武漢同濟醫院中級遺傳諮詢門診開診 解讀基因密碼發布時間:2018年07月23日 10:22 來源:中新網湖北 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基因診斷中心主任汪道文教授說,目前,在我國,遺傳諮詢服務嚴重缺失,個別開展了類似服務的醫院,接診醫生也大都由普通臨床醫生來兼任,他們既沒有系統的遺傳知識背景,也沒有經過專業的遺傳諮詢系統培訓,對基因密碼的解讀能力極為有限。  湖北省首家中級遺傳諮詢門診開診,遺傳諮詢師可以:  1.
  •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基因絕不可能通過自然進化而形成
    貝希表示,令人吃驚的是,在生物化學的文獻中,沒有一篇科學論文是使用進化論的假設來解釋生化系統。絕大多數生化科學家在日常研究中完全與進化論脫節。達爾文主義其實只是一種哲學基礎而已。進化論是研究生命發展的真正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