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無暇赴死#老版007肖恩康納利去世,世界失去了第一個在電影裡扮演詹姆斯·邦德的人。
全世界都會緬懷這位偉大的一代007——肖恩·康納利,在他眾多演過的角色榮譽中,康納利永遠被稱為詹姆斯·邦德的定義者。當哈裡·薩爾茨曼(Harry Saltzman)和阿爾伯特·布羅科利(Albert Broccoli)改編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007文學作品時《007之諾博士》時,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塑造邦德這個角色。而這一努力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完美的演員——一個能讓詹姆斯·邦德成為全球動作明星的人。肖恩·康納利不是製片人名單上的第一個名字。這位蘇格蘭人是一個在電視和電影領域遊歷甚廣的面孔,但在康納利第一次遇到薩爾茨曼和西蘭花之後,毫無疑問他將是扮演第一部007電影的不二人選。
康納利並不滿足於只扮演007這個角色,而是把扮演007的時光作為好萊塢巨星的跳板,在《奪寶奇兵3》《鐵面無私》和《勇闖奪命島》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正如康納利從詹姆斯·邦德那裡走出來一樣,詹姆斯·邦德也從康納利那裡走了出來,在並由一連串不同的演員擔任主角。但是儘管採取了不同的方式,這個知名特工一個勁兒地昂首闊步,肖恩·康納利和詹姆斯·邦德仍然是彼此的代名詞——這種關係在當前的傾慕和尊重中更加明顯,這就是為什麼肖恩·康納利仍然定義007這個角色。
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體現1960年代的英國間諜
在拍攝第一部007電影時,薩爾茨曼和伊恩·弗萊明知道他們不是在尋找最合格的古典戲劇演員,也不需要英國最知名的男主角。詹姆斯·邦德在電影界的黎明時代,需要一個完全體現這個角色的人:遇事的沉著冷靜,對危險的熟悉,英國人的堅定決心,在馬提尼酒的搖動中從迷人變成致命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特質。在這方面,康納利是007的原型。雖然後來的角色將證明康納利的表演曲目不僅限於浪漫的神秘女性和近親,但不可否認的是,康納利生來就是要扮演這種紐帶。或者,至少,這就是康納利的表現讓世人感受到的——這證明了他和邦德是多麼般配。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康納利自己的背景。儘管康納利無法與邦德的特殊教育和伊頓公學相提並論,但他十幾歲時就加入了海軍,並在年輕時涉足健美運動,體現了康納利邦德的軍事紀律和身體素質條件。
康納利對邦德的親和力比後來幾任的演員都要大,這使他能夠照例從可怕的對話中創造出電影的經典瞬間。在其他007演員的手中,那些令人震驚的雙關語並不管用,但憑藉康納利溫文爾雅、威嚴的語氣,邦德輕鬆的調侃讓人覺得完全自然。
無論詹姆斯·邦德如何迭代,康納利將他那個時代的文化和風格融入到每一場演出中。在戰後流行文化革命的風口浪尖上,康納利捕捉到了一位戰爭英雄的愛國奉獻精神和20世紀60年代倫敦以之聞名的自由享樂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部007電影都是對原作的當代再創造,缺乏與弗萊明的原作相同的聯繫。也許康納利給邦德下了定義,因為他是唯一一個用有意義的表演方式向他那個時代說話的版本。
肖恩·康納利主演的影片設定了詹姆斯·邦德的模板
眾所周知,康納利的邦德並不完全遵循伊恩·弗萊明原創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文學界殘酷無情的邦德演變成一個溫文爾雅、近乎無敵的電影英雄,比完全真實的版本更適合主流訴求。不過,自從康納利第一次帶邦德在銀幕上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007的核心模板卻出人意料地保持不變。很少有虛構的人物能聲稱自己長壽,但那些長壽的角色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現在的化身幾乎無法從原著中辨認出來。然而,在詹姆斯邦德的例子中,康納利演繹出來的最初形象特點仍然有效。
邦女郎的定義,對小玩意和阿斯頓馬丁斯的熱愛——所有這些要素都是從康納利開始,一直延續到現代007。即使是與錢班霓(Moneypenny)、負責給邦德提供各種高科技的工具Q和詹姆斯·邦德的上司M的個人關係也是在康納利的領導下發展起來的,多年來基本保持不變。一些更古老的態度可能已經軟化,每一個邦德演員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光明或陰影,但這些只是對康納利時代藍圖的微調。即使是在《皇室賭場》之後徹底改變了邦德的個性之後,丹尼爾·克雷格也逐漸回到康納利的阿斯頓·馬丁座位上。
康納利不僅僅是為詹姆斯·邦德的未來打下基礎,更是為這位轟動一時的動作英雄樹立了一個整體的標杆。幾十年來,電影間諜都遵循著同樣的模式——一個腳踏實地、足智多謀的上流社會紳士,風度翩翩,富有幽默感。然後,當模仿出現時,康納利的邦德成了相提並論的目標——這無疑是他做了正確的事情的一個跡象。說肖恩·康納利的邦德改變了好萊塢動作電影的發展方向,這一點並不誇張,而且沒有其他007可以提出類似的主張。
肖恩·康納利的詹姆斯·邦德仍然是007的標準
幾十年來,每一個新的007演員都是根據肖恩·康納利最初的表演來衡量的。影迷可能會對羅傑·摩爾(Roger Moore)情有獨鍾,也可能會對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的現代偏見表示讚賞,但肖恩·康納利讓世界回到了007標準,一次又一次。這絕不會貶低007的繼任者-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高低,但媒體焦點不斷回歸到康納利身上是理想的邦德形象,這說明除了丹尼爾·克雷格之外,沒有一個後繼演員在這個角色上感覺到那麼自然,可以說除了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007都是為他改造的。對於詹姆斯·邦德的系列片來說,從拉澤比到克雷格,沒有人能像康納利那樣完全體現該角色,也沒有人能模糊這個角色的界限。
當詹姆斯·邦德的忠實影迷不喜歡將現代比作「舊時代」,空氣中通常會瀰漫著一絲懷舊的氣息。但這種對過去的渴望也凸顯了肖恩·康納利任期內語氣的完美平衡。丹尼爾·克雷格的現實主義,不是每個人的口味,康納利仍然是兩種邦德口味完美融合的最好例子。正如最初的大銀幕邦德可以調侃一個壞蛋被電死一樣,康納利讓詹姆斯·邦德的熒幕形象長壽了下去直至今天。
本文由海關影視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詹姆斯·邦德初代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去世,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