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外語有英語、日語等6種語言,考生自由選擇。外語都是150分,但日語卻比英語簡單,有些成績原本不理想的學生,選擇日語後成績大幅提升,反而把英語生擠到後面去了。
外語科選語種,不同於綜合科選文理。綜合課選了文理後會分開劃定分數線,文科生與理科生分開錄取。但是外語不會分開,英語生與日語生同臺競爭,601分的日語生絕對會擠掉600分的英語生。
儘管高考經歷了多輪改革,出現了新高考的選科,不再分文理。也出現了等級賦分制,原始成績不一定就是高考成績。但是語數外作為高考三巨頭,地位始終無法撼動。無論在哪裡,都必須要考,原始分數直接計入高考成績。
下面是2021年各省的高考文件:
(北京)
(福建)
(河北)
(山東)
一、高考小語種難度低
「小語種」是指英語、漢語以外的語言,並不是說在高考中「低人一等」,小語種也是外語的一類,本質上與英語平起平坐。
在高考命題時,小語種的難度要比英語降低5至10個百分點。
其實不僅指命題時簡單一點,在課程設置上小語種也有獨家優勢。就拿考生人數最多的日語來說,僅需要2500個單詞,而英語則需要3500個單詞。高考日語的題型只有單選和一篇作文,英語題則誕生過完形填空、首字母填空、改錯、七選五、續寫等五花八門的題型。日語的語法題考查形式簡潔,英語題可能會出現複合考點。
二、日語生反超英語生的案例很多
雖然很多人沒聽說過高考日語,卻並不影響它的發展。2017年時全國各省的日語生加起來才1萬出頭,2019年時便接近5萬人,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一部分學生是出於興趣,從小喜歡看日本動漫,本著「技多不壓身」的原則在高中學習日語,在提高了高考分數的同時,還多掌握了一項技能,未來留學、就業時有了更多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英語太差,常年不及格,甚至高二了英語只有30多分。於是放棄了英語,學習更簡單的一門日語參加高考。日語生的成績往往分布在90~150之間,比原來的英語提高了一大截,第六時限曾有一位中考英語29分的學生,高考日語考了141分,從英語60分到日語130分的人數不勝數,似乎考90分在日語圈是很丟人的一件事。
所以,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位家長的擔心。
在小編看來,A學習日語,總分超越了B,考上比B更好的大學。主要是因為A本來就很優秀,只不過輸在了英語上。如果A其他科目不好,僅靠一門外語提分也只能前進幾十分,無法超越B。
而B原來比A優秀,並不是因為B的綜合實力強於A,而是英語強於A。B只需憑藉英語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學,哪怕A更優秀(不考慮英語因素)。
B的語、數、理、化、生均比A低10分,總共低50分。B英語能考130分,A只能考50分,最後B總分比A高30分。
因此,日語並沒有造成不公平的超越,而是讓原本就很優秀的學生發光發熱!
三、高考是最公平的事
高考是最公平的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高考外語多元化,符合當今國際潮流,隨著國際交流的密切,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多語種考試讓考生有得選,不會因一門外語差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每個學生都很聰明,只不過沒找到適合你的外語。
當今學校的外語教學以英語為主,小語種一直被人們忽略,這也導致大量日語生到了高中才開始從零學日語,只能選擇自學或者網絡學習,適當降低難度不但不會影響公平,還是人性化關懷考生的一種方式,高考是一場有溫度的考試。
四、其他問題
小編料到,肯定會有邏輯清奇的人說:英語更重要,將來的用途更多。
小編用三句話反駁:
①如果學英語連大學都考不上,談將來有意義嗎?
②高中不學日語,就代表能把英語學好嗎?如果真能把英語學到100多分,他們就不會來學日語考了。
③想學英語,任何時間都可以;提升學歷,只能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