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築的「江湖」與令狐衝的獨狐九劍

2021-02-08 人文曉築

不久前,在坐地鐵下班的路上,收到曉築樸魯的邀稿,說為曉築寫篇孩子學習篆刻的體會文章。

但在人潮湧動的嘈雜聲中聽著樸魯不符實際的「吹捧」,讓我腦袋一熱回了四個字:「義不容辭」。 

回「義不容辭」,的確真心實意:

一是多年來在人文曉築的大課堂上,收穫得很多;

二是做為曉築「冒名」的家委會成員,貢獻的太少;

三是孩子跟著小乂老師在人文曉築學了兩年篆刻,因為實在「冷門」,加上疫情影響,到今年新學期篆刻最後一期課時,班上只剩下三名學生,其中我孩子就是其中一名,更讓我感動的是小乂居然堅持開課。

在第一節課上看到一個老師帶了三個娃在上課,鼻子一酸,差點流下了眼淚,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去西方取經的故事,居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文章構思倒挺快,文章的題目是在上班的地鐵上想到的,有點下意識的反映。

但感動歸感動,一出了地鐵口,大口呼吸了幾口氧氣,人一下子清醒了,當下就後悔了。

突然想起哪一年春晚中郭東臨演的小品中的一句話:「有事您吩咐」,結果別人一走,就急得跳腳。

我的情形也是如此,雖然沒跳腳,卻重重的拍了幾下腦門。

但經過一晚上的思考,還是很快確立了選題,第二天我給樸魯回話,說我寫的題目與江湖有關,與曉教育有關,叫做《曉築的「篆刻江湖」與令狐衝的獨狐九劍》。

但接下來幾天,我女兒出生了,新生命的到來打亂了已經相對平衡的生活。

一個多月後,文章還只是開了個標題便留在電腦上。直到樸魯再次來信,我才意識到,確實拖了太久了。

但一如曉築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育人理念,樸魯的回覆一樣和風細語,讓我覺得愧對曉築的抬愛了,樸魯說:「我也怕影響您照顧小寶,所以一直不好意思催您」。

當天中午,我再次過電影式的回顧了下小朋友兩年多的篆刻學習過程。

無心插柳的機會,2018年的一個周末,我和我愛人決定讓孩子學習篆刻,最初的出發點是男孩子太鬧騰,主動學習意識不夠,學什麼都沉不下心,我們夫妻為此少不了焦心,少不了嘆息,也時常感覺挫敗。

經過家庭會議,大家達成共識,為小朋友報我們也很少接觸和了解篆刻課程,同時填補下周末的學習時間,避免出現過多空檔期。

於是2018年,剛上二年級連筆都握都不大有力小朋友,開啟了人文曉築的了篆刻之旅。

出乎意料的是,篆刻,對於我們成人都十分冷門和小眾的課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加上小乂老師天然的親合力,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寬鬆的講學氛圍,似乎讓我家男孩子從玩泥巴的興趣轉向了對這個陌生領域的興趣,一直風雨兼程不落課,意興盎然於其間。

這讓我和他媽媽還是心有所慰的,因為之前給他報的班要不是不了了之,學無所成;要不就是學到半途而廢;即使鮮有學完,也是塵封進歷史,全還給了老師。

在曉築學習篆刻的兩年多來,一節課都沒拉下,而且都是孩子主動積極地提前準備,催著我們送去上課。每一節課上,孩子都覺得有所收穫,亦能自得其樂。

雖學不精,亦無大成,但陪伴之樂,成長之樂,純粹之樂遠勝於此。

兩年多來,經常在課間旁聽也不覺對些基礎篆刻的知識有所了解——篆刻為什麼可以流傳幾千年而不朽,因為中華文化無不是博大精深,蘊含的不僅是文化藝術的魅力,還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方章就是一世界,在這小小的印面中,卻是作者世界觀、生活情趣、個人素養、修為性情的縮影。篆刻有數十種流派,江湖亦有千百個門派,看來篆刻之學,也是個江湖。

兒子第一年的篆刻作品,說實話一直有點慘不忍睹,可能跟他在篆刻班上年齡偏小有關。

但記得去年突然有一天,小乂老師很欣喜地拿著一方我兒子剛刻好的印給我看,老懷大慰地說:

「峻辰因為在班上年紀最小,我說的很多理論他都不太理解,之前我讓他規規矩矩刻印,他一直都刻不好,但我發現他雖然篆法和章法不足,刀法卻十分乾淨利落,稚拙而果斷。

我思考了很久,決定因人施教,放棄對峻辰『規矩』的約束,讓他隨心而為,就刻寫意印風,但要把刀法的爽利表達出來,沒想到成了!

你看他今天的作品,真是大刀闊斧,天真浪漫,太棒了!很多刻寫意印風的成年人也不過如此!」

看著兒子風格突變的作品,我居然從中發現了童真、熱愛與自信,還有一股子天馬行空,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兒子的作品。

這時候我突然閃現出一個觀念——我之前強加給孩子的各種學習要求與規矩,是不是太生硬了?我是不是應該好好地、認認真真地去發現孩子的特點與天性,並且送他一帆好風,而不是揠苗助長?

我們80前後的這一代人是看金庸先生的小說長大,各種看,上課看,下課看,被窩看,偷課看,小說所描繪的江湖描述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

直至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經歷生活的種種閱歷若干年後,再細細品味,金庸先生所寫的武俠中的種種江湖,這哪是想像中的異域,明明就是現實中的世界,一個又一個真實如空氣般的現場,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

這時候,我又想起若干年前,腦海裡就打轉想寫一篇有關於令狐衝與獨狐九劍的文章,只是寫關於什麼方向內容一直沒想好。

在金庸的小說體系裡,《笑傲江湖》是最接近現實題材的作品,而書中所謂獨狐九劍又是我最著迷和喜歡的。

書裡用很長的篇幅來描寫「可破天下所有招式」的獨孤九劍這一武林頂級絕學。獨孤九劍的第一招「總訣式」,足足有3000餘字,而且內容不相連貫。

總訣是獨孤九劍的關鍵,須得朝夕念誦,方可爛熟於胸後融會貫通。記得書中說,總訣式包含天下招式的破法招式,但強調在實戰中忘掉所有的招式,見招拆招,以無招勝有招。

這不正是小乂老師教我兒子篆刻的法子嗎?萬沒想到我最喜歡的武功居然由老師在我兒子身上加以實現!

金庸先生曾說自己寫的最好一部是鹿鼎記,但最喜歡笑傲江湖,我想笑傲江湖可能代表金庸先生積極入世的哲學觀,也反映他對生活的看法。

人是被生活,被時代推著走,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卒然而至的困難時,但身邊哪來那麼多經驗範式可循,何況別人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自身。

他也強調對待困惑,矛盾,困難時,當下個人當拋開固有觀念,見招拆招,隨機而變。用最適合的方式化解困難,活出時代中最好的自己。

這正如同人文曉築的教育理念一直強調「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種樹講究順應天性,教育也是如此。

把這培植樹木的道理推衍到教育上面,那麼,最好的育人,也是「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每個人主動發揮出自身的潛力特質、自覺開發出自己的興趣能力。 

順木之天性,可使樹健康生長;順人之特性,可使人快樂學習。

成長,對,人的成長;人的內核力的成長;成長力的成長。

把令狐衝練成獨狐九劍的經歷,當作一趟人生旅程的成長,當做教育理念的導線,當作人格完善的練習。

這,不就是人文曉築一直在做的嗎?

這獨孤九劍與書法篆刻創作,甚至與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人生成長不也有相似相通的聯繫嗎?

在人文曉築的學習期間,我不禁悟到許多——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很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最主要的還是小孩子的教育問題,給孩子學什麼,報什麼班,怎麼讓他愛學習,怎麼不輸在起跑線,培養成什麼樣的性格、如何讓他以後自立於社會等等。

夫妻為了孩子成長與教育,曾經焦心如焚,曾經的隨波逐流,曾經人云亦云,甚至因對待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而「怒目相對」。

與我們一樣,這些問題同樣也困擾著同年紀的家長,我們這代父母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伴著這改革開放的40年間從獨生子女變成孩子們的長輩,幾十年間,中國也完成了從物質匱乏到極大豐富的轉變。

事實上,80後獨生子女的成長史,幾乎同步於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史。

現在,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城鎮,80後獨生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絕不吝於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女孩子學舞蹈、鋼琴、古箏、畫畫,男孩子學跆拳道、小提琴、遊泳,大一些的還有英語、數學、音樂。

江湖規則完全變了,遊戲規則完全變了,成長環境變了,我們成長學到的智識、技能、智慧、經驗、方法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成了難以跨越的代溝。我感覺這不單是大多數家長的困惑,也是時代的困惑。

一聲長嘆!但通過曉築,不單孩子在學習,作為家長,也在學習,反思和成長。

誰說教育只能有一種模式,只有培養孩子的心田,一顆種子才有可能成長為蒼天大樹。

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一刀都不切,要一刀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育,要因人施教育。

孩子就是一塊天然石,刻成什麼風格,都是拿刀人自己的修為。

同樣篆刻,講究刀法,目的也是很簡單,就只有一個:將印面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

那麼,其實可以說,只要刻得準,能夠準確地體現印稿的設計內容(有人說,高手不寫印稿呢,其實,我們說,他們的印稿已經在心中形成過了),任何的刀法都是可行的。

這也是吳昌碩大師到晚年稱自己沒有具體的刀法只知道「用力刻而已」的原因。

在那個階段,他的審美已經定型,刀法已經純熟到「刀由心生」,要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該如何去施刀刻石在他心中已經純熟到不用思考的地步了。 

令狐衝跟風清揚學劍,除了學得古今獨步的獨孤九劍之外,更領悟到了「以無招勝有招」這劍學中的精義。這要旨與獨孤九劍相輔相成。

「獨孤九劍」精微奧妙,達於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加入運用,那就更加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

在旁聽了小乂老師的授課過程中,我還了解了篆刻用刀也有很多流派的。

以功力來算,齊白石、吳昌碩大概是同一時代篆刻的頂峰級高手,但他們卻有不同的刀法,最終作品風格差異極大:

齊白石刻印用利刃直衝,其線條爽快挺拔;吳昌碩鈍刀硬入,衝切結合,其線條蒼澀雄健,但如果讓兩位篆刻家互換工具及用刀方法去創作,則吳、齊兩家的獨特風格都不見了。

此理不如同獨孤九劍雖只一劍一式,卻是變化無窮,學到後來,前後式融會貫通,所以重人,每個人學的風格和領悟都不一樣,最後達到頂點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

最後,感謝小乂老師的「篆刻江湖」, 感謝人文曉築。願老師們多培養令狐衝式的少年,願曉築多培育順木之天性的孩童。

相關焦點

  • 令狐衝最強武功並不是獨孤九劍,而是這個武功,比九陰真經還厲害
    金庸武俠小說中《笑傲江湖》也是非常經典的,其中男主角令狐衝和其他的主角套路一樣,一出場就是一個不知名的小輩,武功平平,但卻有著一副狹義心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因此自己也總是會被誤傷或者是卷進一些爭鬥中。
  • 任我行都知道令狐衝使用的是獨孤九劍,嶽不群為何不知道?
    任我行在西湖牢底和令狐衝在西湖牢底比試劍法的時候,對九劍表示驚異,他認為風清揚並沒有這麼高的造詣,這說明他連風清揚的面都沒見過,他對風清揚武功的認知無非局限於華山劍法。但是,任我行卻說,令狐衝使用的就是獨孤九劍,可嶽不群作為華山掌門人,卻看不出令狐衝使用的劍法,風清揚又是他的師叔,這又如何解釋?對於令狐衝使出的獨孤九劍精妙劍法,嶽不群和寧中則都不認識。很多年前,華山派劍宗和氣宗之爭,嶽不群師兄妹都還是個孩子,風清揚並沒有參與劍氣相爭,他這期間在江南遊歷,聽說了華山派內部相殘的慘劇,傷心失望之餘,從此銷聲匿跡,歸隱江湖。
  • 新柴燒|陶瓷江湖的獨孤九劍
    01三月,江南楊柳岸,殘陽如血暮鼓坎坎,朔風揚波風清揚劍挑柳絮欺身斜刺令狐衝揮出手中的半截柳枝>自劍魔獨孤求敗創立以來江湖上罕逢敵手「獨孤九劍」的精微奧妙在於通曉這「九劍」的劍意劍訣要旨全在一個「變」字風清揚道:
  • 《笑傲江湖》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都不是最強,風清揚說了2個字
    相信讀過《笑傲江湖》的各位書友對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並不陌生,這兩大劍法作為書中的兩大頂級武功,孰強孰弱一直是個爭論的話題。而小編發現,」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並非是最強的劍法。那麼,《笑傲江湖》中,最強的究竟是什麼?
  • 笑傲江湖結束後風清揚的結局如何?難怪令狐衝上華山沒找到他
    風清揚是笑傲江湖中的頂尖高手,其獨孤九劍的造詣已達登峰造極爐火純青之境界,甚至有人說風清揚是能和堪稱天下第一的東方不敗匹敵的強大存在。那麼風清揚劍法如此高明,他為何又選擇隱居不見外人呢?在笑傲江湖結束後,風清揚的是生是死、結局如何呢?
  • 一口喝盡猴兒酒:從喝酒的不同來看令狐衝的成長三境界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與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他喝酒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對於酒的品味上他在不斷地進步,也能折射出他成長的三個境界。令狐衝獨飲第一境界:本性瀟灑,璞玉天成。在小說裡令狐衝的出場就與酒有關係。令狐衝作為華山派掌門大弟子,自然早早的就要江湖歷練。幾番闖蕩,他在江湖上已算上一號人物。作為掌門大弟子,他在華山師弟師妹的楷模,非常出色優秀。但是還只是中規中矩的一種緩慢成長。於酒於武學都是一個混沌的狀態。他的第一境界的突破也是跟酒有關。
  • 複習課的「獨孤九劍」
    令狐衝何以能笑傲江湖?仗的是風清揚前輩傳授的「獨孤九劍」。
  • 令狐衝真的需要20年才無敵天下嗎?風清揚「我錯了」
    一笑傲江湖有兩門極為厲害的武功,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獨孤九劍僅次於葵花寶典,主角令狐衝衝就是靠這套劍法威震江湖,瞬間從一個江湖三流變為絕頂高手之一,可見獨孤九劍有其過人之處。令狐沖天賦極高,得到了風清揚的讚許,作為獨孤九劍的「代言人」風清揚卻說過,令狐衝想要和天下英雄一較高還需20年,為何這樣說?
  • 令狐衝練成後,風清揚消失了?金庸暗示他成就了兩個天下第一傳人
    因此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是兩個獨立的故事,並無什麼必然的聯繫,至於明教和日月神教或是讀者的過度解讀而已。接著回到書裡來看,主角令狐衝前期是個沒什麼實力,但正義感十足的俠客,面對恆山派小師妹儀琳被田伯光劫走後。
  • 金庸:把獨孤九劍、《葵花寶典》合體看看
    《笑傲江湖》裡有不少厲害武功,以下五門最為了不起,分別為《易筋經》、《葵花寶典》、獨孤九劍、闢邪劍法、吸星大法,那麼這五門神功中,到底哪一門最為了得呢?其實都不是,《笑傲江湖》最厲害的武功是「獨孤九劍」與《葵花寶典》的合體。
  • 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笑傲江湖》告訴你真實的原因
    笑傲江湖:令狐衝和任盈盈闢邪劍法與獨孤九劍武俠小說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它要寫武。這套「獨孤九劍"好像正是為令孤衝所專門準備的武功。風清揚之所以傳這套劍法給他,正是因為他不但資質聰明,正是練這套劍法的材料,而更主要的原因乃是因為他的人品正與這套劍法相匹配。令狐衝學會了這獨孤求敗所創、風清揚所傳的「獨孤九劍」,果然無往而不利。
  • 金庸《笑傲江湖》:問世間又有幾人能真正笑傲江湖呢?
    令狐衝在金庸先生小說中也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不過生性放蕩不羈,不拘小節,天生俠義心腸,並且深情不移。鍾情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嶽靈珊,後因緣際會結識並愛上了"婆婆"任盈盈,至此成為靈魂伴侶,最終與其結為夫妻,退隱江湖。
  • 日月神教有一神秘武學,不輸「獨孤九劍」,卻沒人去練,很奇怪
    令狐衝身兼破盡天下武學的「獨孤九劍」,任我行內功、外功均達化境,然而他們聯手依然鬥不過東方不敗,四人先後受傷,而東方不敗之所以能夠取勝乃是仗著一門神功,這套神功就是《葵花寶典》。】可以看出,這部《太極拳經》後來一直留在日月神教中,最後盈盈接任日月神教教主後便將其返還給衝虛道長,而小編今日所講的這套神功正是「太極拳」,根據《倚天屠龍記》描述來看,「太極拳」根本不會輸給令狐衝所學的「獨孤九劍」。
  • 令狐衝學成之後,風清揚怎麼不見了?金書中一句話暗示了他的結局
    令狐衝與盈盈重登華山,尋遍茫茫華山的每個角落,都沒有發現風老的影子,對於令狐衝來說,這是他人生中莫大的遺憾。那麼行蹤詭秘的風清揚到底去哪了呢?金庸筆下,談及不用兵刃的高手,比如一旦提到郭靖,人們立刻會聯想到他的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等絕世武功。然而對於兵器的介紹亦不缺乏,像笑傲江湖之中,便充分對對劍進行了介紹。
  • 相比於闢邪劍法的那一刀,為何嶽不群不選擇獨孤九劍?
    在笑傲江湖的世界裡,有兩門武功是最頂尖的存在,分別是華山派的獨孤九劍、和林家的闢邪劍法。相比於獨孤九劍,闢邪劍法更加陰柔,因為他需要有那一刀,捨棄掉男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嶽不群明明可以選擇更好的獨孤九劍,為何還要選擇不做男人,去修煉闢邪劍法?
  • 中醫也有獨孤九劍,你愛學不學!
    2019年春天,知周的想法卻發生了變化,這次的題目叫《中醫也有獨孤九劍,你愛學不學!》,箇中原委詳見後文。2018年春之《中醫也有獨孤九劍,你學嗎?》原文如下:故事的開始,令狐衝是一個雖有豪情萬丈,卻也武功平平的小字輩。億萬次的被師父嶽不群告誡,習武必須先練氣功,最高境界是以氣馭劍。不可只注重劍術,走上了邪路。
  • 九陰真經加獨孤九劍會是什麼效果?金庸:破盡天下武學
    所以金書的主角都是有內有外,比如蕭峰的少林內功加降龍十八掌,段譽的北冥神功加六脈神劍,令狐衝九劍之後又加上了少林易筋經做輔助。如果九陰真經和獨孤九劍融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效果呢?九陰真經是黃裳所創,當年為報仇黃裳研究了仇人的功夫,這些人包裹各大門派弟子,明教中的人物,江湖左道應有盡有。黃裳研究了四十年,最終著作九陰真經。
  • 笑傲江湖人物之令狐衝——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令狐衝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金庸迷中,不喜歡《笑傲江湖》的恐怕不多,而討厭令狐衝的卻又大有人在。窮期原因,大概都是衝著書中「自由自在」的江湖味而來。其實仔細想想,「獨孤九劍」這種功夫大概類似於「亂拳」而「打死老師傅」了。要不,拿個燭臺就能砍砍砍剁剁剁,誰信哪,你丫蒙誰啊?他這也就欺負人家老實不懂啊,動不動就光上膀子上,你看人家那周家小妹芷若大姑娘,她還知道撮弄個儀仗隊什麼的來少林寺,雖說這是學丁老仙的,但人家會包裝啊,至少態度上是在向組織靠攏!
  • 衝虛道長為何一再相讓令狐衝?為保存武當,衝虛確實用心良苦
    此時衝虛出戰,任我行一方任盈盈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向問天雖然在江湖上名氣很大被叫「天王老子」,但真正動起手來恐怕不會是衝虛道長這位正道頂尖高手的對手。按說,《笑傲江湖》中的江湖,正道頂尖的三個人物就是方證大師、衝虛道長和左冷禪。這一點在「三戰」這一章裡有詳細的說明,這三個人也代表著武林正道的傳統勢力和新興勢力。
  • 電視劇《笑傲江湖》裡面,武功最高的人是左冷禪
    在電視劇《笑傲江湖》中,大部分人認為武功最高的人是風清揚,風清揚是華山派令狐衝的師叔祖,他的獨孤九劍威震天下獨步武林,從令狐衝學會獨孤九劍,他就一直不斷開掛,先是挫敗一般武林高手封不平、餘滄海、田伯光、向問天、衝虛道長、方證大師,後又不斷挫敗江湖公認天下第一的東方不敗、嶽不群、任我行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