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車廂,
公共汽車,
還是宅在家裡,
人手一部手機,
短視頻內容成為休閒娛樂的一大「重器」。
疫情之下,
火爆的在線直播,
又將短視頻推向了新的風口。
抖音、快手、B站是否會成為短視頻領域的「BAT」?
炙手可熱的短視頻
曾幾何時,看視頻是一件很費勁的事。
十年前,發一條手機簡訊,還老發不出去,要跑到宿舍走廊,或是空曠的操場;
五年前,智慧型手機時代走向成熟,微信推出一年多,圖文閱讀還不能「秒開」,要等會兒才能順利打開;
現在,一則則短視頻,猶如四面八方發來的信件,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順暢地觀看。
對著手機,有人看完視頻哈哈一樂,有人會心一笑。
2020年疫情的爆發,使得短視頻一夜之間火爆全網,再加上在線直播平臺龍吸水般的巨大引流,讓短視頻一枝獨秀,成為日活躍用戶規模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
據4月8日58同城發布《疫情影響下的中國下沉市場休閒娛樂洞察報告》顯示,疫情期間,下沉市場用戶平均每天娛樂時間6.69小時,平均每天手機娛樂時間6.02小時,67.32%的下沉市場用戶將手機休閒娛樂作為首選方式。其中99.14%下沉市場用戶觀看視頻。
同時,疫情期間98.62%的用戶有看短視頻習慣,最受用戶喜愛的三類短視頻是本地新鮮事兒,新聞資訊和幽默搞笑,佔比依次為55.06%、51.78%、44.86%。
時長在15秒-3分鐘之間的短視頻更受下沉市場用戶青睞。在短視頻博主類型方面,社會名人、熟人好友和娛樂明星更受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90.83%的用戶表示在線視頻觀看習慣發生改變,49.83%的用戶觀看視頻時間比平時更長,37.24%的用戶觀看視頻類型更多,28.65%的用戶選擇在更多平臺觀看視頻。
另外,12.83%的用戶為觀看視頻進行了會員充值,7.89%的用戶點播了付費視頻。
這是否意味移動網際網路短視頻時代的到來?
短視頻市場的逐鹿之爭
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來,成為短視頻火爆的突如其來的機遇。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發展更是迅猛。
有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短視頻的日人均使用時長超過了手機遊戲和長視頻。
快手和抖音的數據格外明顯:相比去年春節,2020年春節期間(1.24-2.2)快手、抖音用戶增量均超過4000萬。
南抖音、北快手,果然是短視頻市場逐鹿之雄。分析抖音、快手的KOL畫像和粉絲畫像,不難發現:抖音女性創作者、女性粉絲更多,而快手男性創作者和男性粉絲更多。
從內容創作者地域分布上看:抖音一、二線創作者集中(佔比74.92%)、快手創作者相對下沉,三四線佔比49.02%。從粉絲地域分布看,快手對於四線及以下市場覆蓋更深入,下沉市場的「老鐵」 們更願圍繞在快手KOL身後深度活躍。
當前,短視頻平臺日活躍用戶規模逼近在線視頻的2倍。儘管以BAT為首的大批從業者魚貫而入,但綜合平臺競爭G2格局已顯現,流量搶奪戰後,圍繞著流量深耕和變現成為了抖音、快手平臺角逐重心。
B站從一個不起眼的「二次元」彈幕網站,成長為年輕人聚集的樂園。2020年跨年春晚的創新與火爆,讓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黯然失色,這是年輕人的力量,也是B站的力量。
與一般視頻網站不一樣的是,B站木有廣告這一條,贏得了多少年輕用戶的心,這也是年輕用戶發聲的一大平臺。
總的來說,從目前國內主流短視頻平臺KOL(粉絲量≥10w)數據變現趨勢上看,大多數平臺處於增長狀態。
抖音KOL增長最為顯著,一年間KOL增長了1.47倍;B站粉絲10w+的UP主增幅近1倍。由此可見,代表年輕人的B站,未來可期。
砸錢搶流量不如打造私域流量
網際網路江湖,有錢的砸錢,沒錢的找有錢的大樹來投資砸錢,砸著砸著流量起來了,誰能熬死競爭對手,最後就是贏家。
經過20多年發展,網際網路從PC時代走入移動時代,砸錢的粗放模式並不適應現代的發展。與其臨淵羨「砸錢搶流量」之魚,倒不如退而結「私域運營」之網。
2019年,李佳琦、薇婭等主播讓網紅帶貨成為新的流行,而4月1日網紅一代目羅永浩的直播首秀,3小時完成超1.1億元支付交易總額,創下抖音直播平臺目前最高帶貨紀錄,成為近日最熱的話題。
網紅帶貨、直播首發即爆賣成為一種可能。不過,羅永浩、李佳琦、薇婭等頂級IP非常有限。
對於大量品牌尤其是創新品牌來說,獲得頂級IP青睞實屬登天難題;而對於那些投放大量紅人種草的品牌來說,往往也難以將紅人個人影響力兌換為品牌影響力。
因此,強化自有渠道店鋪運營,打造私域流量,通過高頻直播和粉絲運營,形成人格化、IP化運用,實現銷量新增,成為企業營銷未來的重心。
縱觀短視頻市場,紛紛攘攘,你徵我佔,鹿死誰手,到底是誰家天下?
互動時刻
羅永浩直播帶貨之後,誰是下一個熱門帶貨主播?歡迎留言、吐槽、拍磚。
PS:文中資料、數據、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 小善 ;視覺| 最硬核的設計海偉老師;
來源| 有趣有深度的·善緣街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