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配不合理是導火索
中國人口佔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其中還有不少資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導致公眾不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城市佔有80%的醫療資源而農村只有20%,因此,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尤為突出。
大醫院門庭若市
小醫院門可羅雀
家庭醫生成突破口
醫改多年,看病難和貴的現象至今沒有消失,家庭醫生這一新的醫生類型被看成新一輪醫改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國務院醫改辦)副司長傅衛曾說到,「優質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能夠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醫療費用的守門人、人文關懷的守門人。」
潛伏在你身邊的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籤約制起源於英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十分成熟的醫療模式。目前,世界上已經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啟了家庭醫生服務制度,家庭醫生籤約制度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最經濟、最適宜」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模式,承擔居民健康「守門人」職責。
國家連續3年發文,強調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鼓勵做實做好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已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 ,2016年6月6日,國務院醫改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力爭將籤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2017年5月,27個省(區、市)印發了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指導性文件或實施方案,整體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7年11月底,全國95%以上的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人群覆蓋率超過35%,重點人群覆蓋率超過65%。
國家力推的5種家庭醫生模式
早在2010年,北京就率先在全國提出了「家庭醫生」的概念,2011年至今,根據中央確定的方向和原則,各地因地制宜開展了大量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概括起來,主要形成了5種經驗和模式。
上海「1+1+1」模式
籤約對象:主要以60歲以上老人、慢性病居民、殘疾人、兒童、孕產婦、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為重點籤約對象。
籤約方式:居民在自願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籤約的基礎上,再選擇1家區級院、1家市級醫院進行組合式籤約。
籤約程序:居民攜帶身份證與醫保卡,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籤約信息平臺自願選擇社區一名家庭醫生。
服務內容:健康評估、基本診療、慢病隨訪、社區康復與護理;優先轉診;長處方,延伸處方。
籤約費用:每月10元(120元/年),基礎籤約,只要籤約,就給醫生3元,另外7元要通過服務考評發放,考評最重要的是醫保費用。
籤約效果:2017年,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服務量佔全市1/3,與市級醫院、區級醫院成三足鼎立之勢。
模式亮點:
1.每萬人有2.68人個家庭醫生,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完善的「3+2」和「5+3」培訓模式,"3+2"主要是針對村醫,3年大專+2年規範化培訓,畢業後固定在村裡,"5+3"指的是5年本科+3年規範化培養,這些培養出來的人員都是為遠郊區服務的,學費全部由政府買單。
江蘇大豐區"基礎包+個性包"模式
籤約對象:首先從老年人、慢性病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起步,逐步向全體農村居民擴散。
籤約方式:採取劃片區負責、以家庭為單位的籤約方式。根據籤約服務對象的需求和鄉村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設計了基礎包、初級包、中檔包和高檔包四個籤約服務包供籤約服務對象選擇。
籤約費用:基礎包免費;初級包每人50元/年;中檔包1~7型每人100元/年,複合型分120元和150元兩檔;高檔包分為六個類別,收費標準200~800元。
籤約效果:鄉村醫生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要性的認識有所增強,重醫輕防觀念得以扭轉;病人流向趨於合理,基層門診有所提升。
浙江杭州「醫養護一體化」模式
籤約對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為主。
籤約方式:居民自願在醫保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選擇全科醫生,籤約周期至少1年。
服務內容:提供健康管理、社區醫療和雙向轉診、家庭病床、健康評估等個性化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
籤約費用:每人每月10元(120元/年),籤約者承擔10%,市財政承擔25%,社區財政承擔65%;籤約服務經費70%用於全科醫生及團隊激勵。
優惠政策:經籤約醫生轉診至主城區範圍內其他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減免門診起付標準300元,個人負擔比例按照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等級確定。
模式亮點:集醫療、養生、養老為一體並整合了產品和服務,也就是「醫養結合」,覆蓋了生命全周期的完整系統。
存在問題:缺乏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因優惠政策,患者為省300元而籤約,但就醫時忘轉診還需自付300元,導致就醫體驗差。
福建廈門「三師共管」模式
籤約對象:以慢病為突破口,以老年人為重點。
籤約方式:由1名三級醫院的專科醫師、1名基層醫院全科醫師和1名經培訓認證的健康管理師組成團隊,為入網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定製化、連續性診療。
服務內容:專科醫師負責明確診斷與治療方案,並帶教、指導基層的全科醫師;全科醫師負責落實、執行治療方案,進行病情日常監測和雙向轉診;健康管理師負責日常管理和隨訪,並對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進行幹預和健康教育
籤約費用:每人120元/年,籤約居民承擔20元,醫保基金承擔70元,市財政承擔30元。
費用分配:籤約服務費120元作為增量績效全部用於激勵籤約服務團隊,20元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統籌使用,80元由團隊長(家庭醫生)在考核後進行團隊自主分配,20元綜合考核後按考核分激勵籤約團隊。
籤約效果:截至2017年6月底,籤約居民在籤約機構就診比例達60.77%;
模式亮點:
1.錄用本科學歷醫護人員充實基層,培訓健康管理師( 204名),並在基層設專崗;
2.能夠控制健康危險因素,降低疾病發病率,提高了慢病幹預的質量和效率。
安徽定遠縣「按人頭總額預付」模式
籤約對象:以「老、慢、病、殘、孕、貧」等重點人群為主。
籤約方式:依託縣域醫共體開展「1+1+1」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縣醫院作為技術總監,提供技術支持、轉診服務;鄉鎮衛生院承擔30%的醫療服務,並負責對村醫一體化管理;村醫承擔籤約服務任務,做好健康和費用的守門人。
服務項目:上門訪視、免費體檢、健康評估、醫保優惠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服藥等個性化服務。
籤約費用: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包括免費的基礎服務包和有償的初級、中級、高級服務包共四類。有償籤約初級包自付20元,中、高級服務包籤約居民自付100元—300元不等。
費用分配:城鄉居民醫保資金全部按人頭總額預付給醫共體牽頭單位,收支結餘由縣鄉村三級按6:3:1的比例分成,超支部分由三級共同分攤。
籤約效果:2016年全縣籤約服務人數為9.6萬人,2017年猛增到25.7萬人,2018年目前已有償籤約服務近15萬人。」
模式亮點:
1.構建了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四位一體」的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
2.截至2017年,村衛生室和村醫人均收入都得到提升;
3.促進了分級診療、縣外病人回流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收模式
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7年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推薦了以上5 種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模式,其中國家首推上海「1+1+1」模式,但各地還需因地制宜,選擇開展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
小源源通過對5種家庭醫生模式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兩點參考建議:
參考建議一:
所處省市級的醫院,可以借鑑上海「1+1+1」模式和福建廈門「三師共管」模式,服務項目分類並不複雜,容易操作;且兩個模式都構建了完善的家庭醫生培養體系,特別是上海「1+1+1」模式,通過「3+2」和「5+3」培訓模式,解決了基層人才缺乏的最大問題。
參考建議二:
所處縣級的醫院,可以借鑑安徽定遠「按人頭總額預付」模式,通過風險共擔,形成責任、服務、利益和管理四位一體的醫療共同體,不僅貫徹了國家政策,推動分級診療,實現資源下沉;還能帶動整個縣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收入,實現居民、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多方共贏。參考資料:
1.李宏.關於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思考.當代臨床醫刊,2017.
2.唐圓圓,等.國外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
3.鄔驚雷.「1+1+1」籤約分級診療上海之路.中國衛生,2017.
4.朱坤,等.鄉村醫生籤約服務實踐分析.基層衛生,2015.
5.王靜燕.杭州「醫養護一體化籤約服務」特色與亮點.中華中醫藥學會全科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學術年會 , 2016.
6.邵玲,等.醫養護一體化籤約服務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熱點關注,2017.
7.唐國寶,等.廈門「三師共管」家庭醫生籤約模式的實踐與效果探討.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8.
8.李興春,等.我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進展.中國社區醫師,2018.
9.http://www.zgxcsw.gov.cn/content/detail/5acdb3635d6dc7868dff98e9.html
10.圖片及部份素材來源於網絡及各地官方網站
全文完,感謝閱讀
這裡是醫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