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盛夏,一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河北省阜平縣,在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這群青年也在腦中勾畫著實踐藍圖,期待為這個國家貧困縣扎紮實實地做一些實事。
「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廣大青年在行動!這是我們北京科技大學今年聚焦農村精準扶貧行動實踐方向的活動總綱領,也是我們實踐隊的初心,我們希望用我們的才識,盡全力為阜平縣的扶貧工作做出一些貢獻」,阜平優品行實踐隊長張書濤向記者介紹。
來到阜平的第一站,他們便來到了阜平縣扶貧工作的「作戰指揮部」——阜平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了解扶貧一線的工作現狀。「辦公室的耿利紅主任詳細為我們介紹了阜平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這為進一步明晰我們的實踐工作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導」,同時,隊員張硌補充道「我們前期所做的準備工作得到了耿主任的認可,在採訪過程中發現的新的問題也為我們的實踐內容提供了更多可能。」
黑崖溝村位於阜平縣龍泉關鎮域西北,距離阜平縣城40公裡,西鄰五臺山風景區。海拔950米-1250米,處於太行山深山區,是典型的山區村,四面環山,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村莊北側有保定市最高峰歪頭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勢陡峭,奇險無比,風光秀麗,景色優美。
「我們這裡風景特別好,自然資源優厚,歷史感人事跡也很多,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吧,我們沒能發展起來」,黑崖溝村村長向實踐隊的成員介紹,「我們這已經有了一些正在發展的企業,比如櫻桃園、蔬菜大棚等,可以帶同學們先去看一看。」
烈日灼灼,北科大學子用腳步丈量黑崖溝村的每一片土地:他們與果農一起深入園中密樹之中,切身體會勞作之苦,在一句句樸實的言語背後發掘當下造成發展瓶頸的原因;跋涉登山,沉醉於漫山綠意卻也疾呼此等美景未能被世人所發現。
在走訪調查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得知村裡有一位出生於建黨前、入黨於新中國成立前的近百歲的革命老人顧蘭青,心中滿懷敬仰之情前去拜訪了老人,雖然交流過程因為濃重的當地口音而略顯吃力,但他們從老黨員講述的故事——最為生動的教科書中學習到了70多年前一群同樣年輕的青年人和一個同樣年輕的黨派的生機與活力。
實踐隊成員在分別和村中三位產業代表進行了基本問題的了解後,便開始思考如何儘自己的一份力。在了解到珍稀蔬菜滯銷、與普通蔬菜競價;櫻桃園發展穩定,但今年卻深受天氣影響;荒山旅遊已初具雛形,但缺少相應logo與宣傳片等問題後,成員們針對不同的問題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拍攝宣傳片、設計logo宣傳標誌、以大學生這批消費者為視角提出自己的建議與要求。一部宣傳片、一張標誌設計、一份問題與建議記錄著他們的努力,黑崖溝的天空也映著他們的十一個人的身影。(通訊員張硌 光明融媒記者耿建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