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在7月份,與往年的6月份相比延遲了一個月。很多人大呼,自己見證了歷史,其實高考一開始也並不是
在6月份,現在的高考制度也是一點一點慢慢建立起來的。
現在高考的制度建立主要以古代科舉考試制度的考試思維、價值,還有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式和手段有關。
科舉是古代選拔官員、人才的制度,而高考是高等學校選拔新生的制度。兩者都要考量學子對知識的理解。在清朝末年,清政府為了發展新式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已經運用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轉而引進了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
時間線是這樣的:
1905年,科舉結束,現代教育登上歷史舞臺
1936年,全國100多所大學自主組織命題高考,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能被多所大學同時錄取
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建立起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
1966年,取消高考制度
1977年,恢復高考,此年高考時間為冬天,此後考試時間為7月7日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
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94年,生物、地理被取消高考,理科高考取消政治
1999年,高考恢復生物、地理
2000年,統一高考,分省命題
2003年,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固定在每年6月7、8、9日;同年部分高校被批准自主招生
2016年,26個省份統一命題,其餘省份及直轄市依舊分省命題
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7月7、8日高考,部分災情影響於9日補考
高考為什麼一開始是7月份,為什麼又改成了6月份呢?
說起7月7日,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七七事變,為了讓莘莘學子們記住這份屈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77年恢復高考的同時也將高考定在了7月7日。參考的第一門學科是語文,也是讓學子們不忘本,一切以國為先。
可是,七月份也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而且天氣炎熱,在考場上坐上兩個多小時很容易發生中暑等情況。6月份高考還能聽到有學生中暑暈倒在考場上,更何況七月份呢。炎熱的天氣還會讓人心裡莫名的煩躁,非常影響參加高考。
所以國家出於人性化的考慮,於2003年開始將原定七月份的高考改為六月份,但是第一場考試的語文依舊被保留下來了。6月7、8兩天的高考連著讀是678為「錄取吧」的諧音,也有一份好的寓意。
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高考再次被延遲一個月。雖然今年這段時間,天氣並不是很熱還沒有進入三伏天,但確實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有縣城因暴雨道路考場被淹,只能補考,有載有高考考生的公交車墜入水庫。